关闭
海峡语文网微信二维码
关闭
海峡语文网商城二维码
欢迎访问海峡语文网,今天是:

吴方清:二十一世纪,请重拾“背诵”

发布时间:2015/2/27 14:41:46

 

一说到中国的教育,很多人抨击:应试教育!填鸭式教学……总之,问题多多;再说到小学语文教学,也少不了一些鄙夷的看法:不就是读读、写写、说说、背背嘛!特别是背诵,不就是死记硬背吗?听到这样的评论不少教师深深“反省”。于是课堂上精彩纷呈:又唱歌,又跳舞,还看影片,总之很精彩,很热闹。一些老师也尽量缩减背诵诗文内容:考试考到的部分背诵,没有考到的就不要背了,美名其曰:减负!适应时代新潮流。我认为错了!错得很离谱。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让我爱上“背诵”!我要为“背诵”正名,并呼吁:21世纪,请重拾“背诵”。

小学语文教学离不开背诵!它是何其重要。

首先,《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每一个学段的“阅读”部分都明确提出“背诵优秀诗文”的目标。其目的在《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从教学实践的角度来看,学生背诵多了,储存了大量的优秀的词汇、段落或篇章,语感就有了,为其他语文活动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其次,背诵能提高孩子的记忆力。著名的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说过:背诵是记忆力的体操。记忆力是识记、保持、再认识和重现客观事物所反映的内容和经验的能力。记忆作为一种基本的心理过程,是和其他心理活动密切联系着的。没有记忆的参与,人就不能分辨和确认周围的事物。在解决复杂问题时,由记忆提供的知识经验,起着重大作用。记忆的大敌是遗忘。提高记忆力,实质就是尽量避免和克服遗忘,而背诵就是和遗忘进行斗争。

记忆力不是生来就有的,主要是在生活和学习中逐渐培养和发展起来的。只要有意识地加以培养,每个人的记忆都可以得到发展和提高。马克思的记忆力是相当惊人的,但他仍然采用背诵拉丁字母组成的无意义音节的方法,锻炼和发展自己的记忆力。背诵有利于加深记忆,加强了学生语言文字的联想和表达,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并可延缓遗忘。凡是经过反复背诵的东西可以牢记不忘,即使暂时遗忘,也能很快地回忆起来。

最后,背诵能提高小学生的注意力。世界著名的教育家俄国的马申斯基,他非常形象地把注意力比喻为通向心灵的 “唯一的门户” ,而知识的阳光只有通过注意力这扇门才能照射进来。门开得越大,学习的东西 越多, 一旦注意力涣散, 难以集中, 心灵的门户就关闭了, 一切有用的知识住处就无法进入。注意力是学生高效学习的重要保证,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是保证学生顺利学习的重要前提,而锻炼学生背诵的背诵能力就是很好的提高注意力的方法。

可是如此重要的“背诵”却让学生和家长心生厌烦。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很多孩子看到黑板上布置的“背诵作业”,哀叹连连,家长也要熬夜跟背,责骂阵阵。这不和谐的背后,是因为“背诵”不得法。我在教学中总结了几点:

第一:提高小学生的背诵兴趣。

加拿大之父麦克唐纳说过:“几乎没有人会记得他所丝毫不感兴趣的事情。”因此作为教师的我们就必须要激发学生的背诵热情,消除背诵恐惧。在教学实践中,我从以下两个方面努力,有所收效。

1、课堂多读,做到不知不觉地背。

如果在课堂教学中,明确告知学生进入背诵环节,就容易激起学生排斥、害怕的情绪。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某些句子就让学生多次并用多种方式地读,无形中听、读、记结合,让他们不知不觉地背诵了。

例如在古诗《泊船瓜洲》教学时,我采用了全班齐读、同桌互读、分小组读、男女生互读这些多种的“读”,渗透在诗意、诗情教学中。在这之后,老师读每行的前四字,学生读后三字;学生读每行的前四字,老师读后三字的师生互动中,就发现不少学生已经会背诵了,最后让学生看课件插图试着背诵时,几乎全班都会背诵了。在此,老师相机激励学生,使其不断告诉自己:背诵不难。这样学生有了成就,没了恐惧心,兴趣就容易产生了。

2、建立有效的奖励机制。

在教学实践中,我每次布置背诵作业,都让学生注明本次背诵所花的时间。对于完成背诵耗时短,效率高的孩子和背诵能力有进步的孩子,奖励积分,参评每周的背诵之星,并在家长群、班级QQ空间中表扬他们。同时,利用课堂,请“背诵先锋”和“背诵进步之星”和大家交流背诵内容的注意点和背诵心得。总之,老师要营造各种氛围,把“背诵”当做一回事,奖惩结合,激励他们。这样“背诵”不但成了常态,还让很多同学品尝到了喜悦,自然就不怕“背诵”了。

第二:“背诵”要灵活运用方法。

背诵肯定离不开读。古人说了: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可是我见过一个学生,一句话不长、不难的话读了30多遍,还是记不住。经过教学实践,我积累了一些“小窍门”。

1、重现、想象画面,轻松背诵。

小学不少文章是些写景状物的美文,让人读了之后,总会在脑中出现一幅幅美妙画面,像《鸟的天堂》、《秋天的雨》……这类就可以让学生充分想象画面,然后再现课文中的文字,如此反复练习,把文章中的语言文字从“画面”上流出来,变得更生动形象。从看画背诵到脑中重现、想象画面背诵。我还会让学生动手根据内容画插图以助背诵。例如: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第三自然段描写了爬山虎脚的位置、形状、颜色。当学生读到“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这些语句的时候,就请学生边读边画。这样读画结合,背起来也就容易了。

2、合理分割,降低背诵的难度。

叙事、说理性文章比较长,对学生来说无疑增添了难度。就要求学生按照自己的实际能力把课文分割成几个部分或者分成几次完成。这时,老师可以结合课文分析,帮助学生理清文章脉络。我引导学生根据课堂板书提示,先背诵文章的骨架,然后再让学生分层分段背诵,效果就会比单纯的死记硬背要强得多。

如果遇到一些句子较长,难背的段落,我常常让学生用环环相扣的方法背诵。就是一二句先背,然后二三句背诵,接着三四句背诵,再把四个句子连起来再背诵。以此类推,既不容易乱了顺序,也化难为易。

3、抓住关键字词,有序背诵。

语文课本里要求背诵的课文,都是经过精心筛选,是学生学习积累语言的范例。在这些课文中会经常运用修辞手法。例如六年级上册《山中访友》第五自然段就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你好,清凉的山泉……你好,汩汩的溪流……你好,飞流的瀑布……你好,陡峭的悬崖……你好,悠悠的白云……喂,淘气的云雀……”抓住这几个关键字词,串联背诵,不但积累了优美语句,还加强理解排比的运用。

4、勇敢试背,强迫记忆。

背诵的过程就像穿越漫长的黑暗,走向黎明,是个辛苦的过程。而黎明和黑暗之间最后的一堵墙就是“试背”。只有用力推开,才能赢得光明。不少学生常常说自己快会背了,但是一抽查,却发现无法达到正确、流利、完整这些要求。他们就是没有很好的突破 “试背”这一重要环节。 所以“试背”时,我让学生随着我无声或小声地尝试背诵。此时我会放慢速度,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余地,大声强调易出错的地方和关键词。哪个地方学生没跟上,立刻翻开书,让学生在书上作标记,并把薄弱句多读,多强化。有时候一次“试背”效果不好,我就让他们两次、三次地“试背”。在老师的引导和锻炼之下,我逐渐放手。由老师引导“试背”,过渡到同学引导“试背”,最终达到自己给自己“试背”。别小瞧“试背”,它能引导学生集中精力去背、去想,避免了嘴在动、心已飞的现象,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背诵的方法是多样灵活的,同一篇文章,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背诵。但是背诵只是提高语文能力的一种手段,并不是语文教学的目的。通过背诵让学生积累更多的材料,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才是最终目的。

 

作者:吴方清

学校:福州市乌山小学   

 

评论回复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提交

读写教材
更多>> 每周一评
更多>> 在线作文辅导
点击排行
语文学习评价权威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