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展鹏:让语文课堂简单些
发布时间:2015/2/28 10:02:17
崔峦老师曾说过:“语文教学一定要删繁就简,要返璞归真,提倡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当前,简简单单教语文,让语文课回归本真,的确已经成为了大多数老师的共识。但由于理论修养、文化储备的差异,语文老师对语文课堂教学的理解也就千差万别,在实际教学中,普遍存在着三个复杂:即内容复杂、手段复杂和环节复杂。其实我们在教学中没必要面面俱到,有时放弃也是一种智慧,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去掉非语文的,减少不必要的,突出重点的,去追求语文的最高境界——真实、扎实、有效。那么,怎样让语文课堂简单、有效呢?
一、目标要简约
1.语文教学目标可以概括为七个字:识、写、读、背、说、作、习,其中“作”是指习作,“习”为良好的学习习惯。其重点是识、写、读、作,重中之重是读与写。
2.我们要落实每篇课文的课后要求,它是每篇课文的主要学习目标。课文不同于一般文章,文章一旦成为课文便有了双重意义:内容意义和形式意义。在教学中我们要内容和形式兼得,不能始于“披文”,止于“得意”。语文教学中还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我们大多数语文老师都忽略了这一点,有时一节课下来,连课后的习题都还没有解决。
二、内容要简要
语文教学,要教给学生的东西太多了,可是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学生的学习精力也是有限的。因而一篇课文不必要也不可能面面俱到。这需要我们深入研读教材和教学内容,发现那些学生真正需要的、有用的东西,以充分发挥教材的价值。
例如,教学《陶罐和铁罐》一课时,有位老师就引导学生抓住“奚落”一词切入课文的学习,学生在理解“奚落”的意思后,便围绕“怎样奚落”和“怎样对待奚落”学习陶罐和铁罐所有的对话,他们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进一步体会到了“奚落”的含义,体悟到了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友善。整个教学过程,既抓住了教学重点,又直奔主题,化繁为易,事半功倍。
三、方法要简单
陶行知指出:“凡做一事,要用最简单、最省力、最省钱、最省时的法子,去收最大的效果”。虽然说“教无定法”,但是最需要的还是“贵在得法”,努力追寻最简便、最有效的教学方法。我们要引导学生运用应当采用最“语文”的方法来学习语文──“以读为本”,把读贯穿于教学的始终。
张天若先生说:“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翻开《语文课程标准》,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中都非常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朗读是最有效的训练,朗读是学习语文的目标和手段,老师的讲解是死的,只能使人知道,朗读使人感受,赋予作品生命。徐永年说,阅读教学一定要读,宁愿让学生跟着我一句一句地读,也不要多分析一句,多讲解一句。朗读好了,既留下形象、情感,又留下语言,一举两得。
如课文《晏子使楚》主要采用了富有个性化的语言描写,因此在教学中我采取分角色读、表演读、评读等形式让学生充分朗读,在朗读中理解课文内容,同时想象晏子当时说话时的神情和动作。这样,学生既读得声情并茂,活灵活现,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提高了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
因此,有人说:没有朗读或朗读不到位的课堂是冷冰冰的课堂,是没有味道的课堂,是没有灵性的课堂。
四、环节要简化
1、教学过程要简化。著名特级教师薛法根老师曾经发表过这样的教育感言,“语文学习本身是一件简单而快活的事情,学习的过程应该是科学的,是顺畅的,是符合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学习规律的。” 而我们过去的教学设计,过程繁琐复杂,教师设置重重障碍,零敲碎打的进行提问,学生疲于应对,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受到强烈冲击,读书的时间少了,思考的时间被挤占了,积累运用的实践更是被挤进了角落。这,应该是导致语文教学高耗低效的重要原因之一。所以,我们的课堂教学一定要顺应学生学习语文的规律,用整合的思路,整合的问题,将教学过程简约化。
例如我在教学《九色鹿》一文时,这样设计教学环节:
1、学习生字新词。2、朗读故事,复述故事。3、画出描写九色鹿和落水者的句子,讨论九色鹿和落水者分别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4、情境写话。本节课我依据“一条主线”“两个板块”进行整体规划,即以读书为主线,借助探究词意、情境感悟、感情朗读、想象写话等教学手段评价九色鹿和落水者两个人物的形象。
2、教学组织要简化。语文教学的训练目标有两个,一个是思维的训练,一个是语言的训练。我们课堂教学的组织要尽量为这两个训练目标服务。要通过你的创设情境,你的课堂设计,使学生有思想的碰撞,有情感的体悟,有美感的激发,有想要表现的欲望。通过这些,有效地实现“思维训练”与“语言训练”的目标。
例如:一位老师在教学《生死攸关的烛光》一课时,组织了以下课堂教学:1.默写四组词语,然后听老师讲故事,并借助默写的词语归纳故事内容。2.完整地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生死攸关”的意思,讨论:一家法国母子三人是如何与德国鬼子周旋,巧妙保护了秘密情报和自己生命安全的?由此感悟到她们的勇敢和智慧。3.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抓住重点词句复述故事,再就当时情境写台词:当德军走后,她们三人会说些什么?三位同学表演,其他导演。整个教学环节简洁明晰,以发展语言、运用语言为主线,把复述、朗读、感悟、想象、表演巧妙整合,使学生充分地进行听、说、读、写的语文活动。学生在层次分明的实践中得到全面的训练和整体的发展,真正收到了以简驭繁的教学效果。
五、语言要简洁
如今很多老师的课堂评价语言注入了新的元素,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人文精神。但是,也有一些教师的课堂评价语言令人感到迷惘甚至担心。比如:“你个性的发言是水,清澈迷人。”“领异标新二月花,你的发言有了诗意。”“远近高低各不同,这就是你的答案。”猛然一看,这些评价语言非常富有诗意,但学生听到这样的评价,却弄不明白自己的答案是对还是错。所以教师的教学语言要干净利索,有的放矢。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年龄特点,使用他们容易接受和理解的话语;要准确无误、不绕圈子,用最短的时间传递最多的信息,用最简单的语言引导学生生动、有效地学习,拉动学生最丰富的情感体验,情知互动、简约高效。
六、作业要精简
语文教师要让学生做有利于自身发展的作业,笔者认为是让学生写好字(按贴写),读好书(语文课本 课外阅读),动笔写片断(作文 日记)。语文能力是读出来写出来的,读书就要读整本的书。人人做该做的作业,人人不做不该做的作业,因材施教,注重细节。
有位老师教完《井底之蛙》一文后,让学生发挥想象,续写故事;还有一位老师带领学生学完《生命与水》一文后,要求学生有关水方面的更多资料,办一份手抄报。显然这样的作业深受学生喜爱的,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
语文课堂简单的最终目的是“求倍”——求得学生习得知识的倍增,求得教师专业成长的倍增,求得教育教学质量的倍增。简单的语文其实并不简单,需要我们下气力进行不懈的探索,需要有深厚的底蕴来支撑。语文课堂也只有简单、沉静下来,我们才能够看清它的庐山真面目──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和谐统一。
作者:占展鹏
学校:泉州市泉港区第二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