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海峡语文网微信二维码
关闭
海峡语文网商城二维码
欢迎访问海峡语文网,今天是:

林雅玲:小学二年级的“读写结合”

发布时间:2015/3/3 9:03:03

 

摘要:低年级的阅读和写话需要有机地结合起来。那么二年级怎样有效地把两种能力结合起来呢?在阅读教学中,必须要让写的训练挤入阅读课堂,推行以训练为主,在写中巩固知识,以促进两种能力的转化。

关键词:仿写诗歌  续编故事  积累词语   仿写句式  体验评价

 

低年级的阅读和写话需要有机地结合起来。那么二年级怎样有效地把两种能力结合起来呢?其实这两种能力存在着对应的关系,是吸收与释放的关系,是相互相承的关系。入选到二年级教材的文章大都是文质兼美、各具特色的课文。读写结合点、语言发展的生长点等在每篇课文里都有,有的课文里还有多处。我们要凭借一颗“慧心”、一双“慧眼”,细读文本,善于发现,找到它;用心筛选,精心设计,用好它,为学生的语言学习发挥最大化的作用,以读促写。

一、仿写诗歌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学生观是“每一个儿童,就其天资来说,都是‘诗人’。”处于二年级的学生,他们的模仿能力特强,我们可利用这一特点,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写话训练。

第三册《假如》这首诗共有4节。前3节每节内容相近,结构相似,写法相仿。每一节都由三部分组成,先以“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开始,再说用它干什么,最后说为什么这样做。第4节只有一句诗“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使本课内容意味悠长,并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整首诗内容浅显明了,语言通俗易懂,情感浓郁动人,是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思维训练和语言学习的极好教材。我在教本课时,就让学生模仿课文的格式编写一首诗歌:

师:说说假如你有一支神笔,你会干些什么?(让学生尽情想象,畅所欲言,进一步发展学生语言,培养爱心。)

(播放画面提示:被捕杀的青蛙;变黑的小河水;干旱地区的艰苦;失明的孩子;渴望上学的孩子;)

学生交流,仿写诗歌

二、续编故事

小学生的想象比较丰富、独特,往往不受客观事物的制约,奇思妙想常常涌现。我可利用有趣的话题,对学生进行写话训练。

《坐井观天》是一则寓言。文章通过青蛙和小鸟对天的大小的争论,阐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看问题,认识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正确理解课文寓意有一定难度。我认为,应该充分发挥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努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从而促进学生深刻理解寓意。 

 师:假如青蛙真的跳出了井口,它看到的天是怎样的呢?这时它会怎样想呢?投影仪出示习题:

青蛙听了小鸟的话,不愿再做井底之蛙了,于是央求小鸟带它出去看一看。

(1)它们来到(天空、田野、草原、大海……)看到了(植物、小动物……)

(2)青蛙想什么?青蛙说什么?小鸟又怎么说?

(小组讨论交流、全班交流。) 

师:把你讲述的青蛙出井后发生的故事写下来。

这一延伸的练习设计,既是读写结合的一次小练笔,又极大地激发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和强烈的创造欲望,同时也深化了对寓意的理解。

三、积累词语,学写文章

阶段目标提到,学生写话时要乐于运用阅读中学到的词语。我在上完二下第一课《找春天》后,布置以下的家庭作业(完成时间为一个星期)。

(1)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选择适当的时机,家长陪同下到野外实地观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下自己发现的春天,准备在“语文园地”的口语交际课上交流。可从气候、植物、动物、人们的活动等方面的变化着眼进行观察。

(3)写一段话《春天来了》可以选择性地吸收课文内、生活中积累的词语。

这样设计的意图是让学生积累词语,扩展视野,并通过写话将自己感受到的春天表达出来,从而达到阶段目标。

四、仿写句式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习语文要注重感悟、积累和运用。小学阅读教学,不仅要指导和训练学生理解语言而且必须指导和训练学生积累语言和运用语言。

《泉水》是一篇很美的课文,无论是文字还是内容,都像一股清泉,潺潺地流淌着,洒下一路爱心。教学本课时,我充分利用教材,让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了形式多样的语言实践活动。通过说话、仿写练习,鼓励学生灵活运用课文里的语言。

师:下面请同学一起来欣赏泉水姑娘。(播放课件)

师:这么美的泉水姑娘同学们舍不舍得它停下来?

生:不舍得!

师:好,那就请同学们继续去创作吧!在你的想象中,说一说泉水姑娘还会流到哪里去?还会做哪些好事? 请用:泉水流到_______________,她看到了______________,泉水说:“___________”的格式来完成。

生:小组交流后汇报

在本课教学中,学生体会到运用语言的方法和积累语言的乐趣。

五、体验评价,扩展写的训练

在课上,学生学完课文后会有很多的话想要表白,为使学生将朗读中获得的独特感受和认识升华为内在的情感,受到生活的启迪和教育,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个敞开心扉、吐露心声的环节。如:你想对谁说些什么?生活中你遇到类似的事,会怎样做呢?调动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充分表达各自朗读后的不同感受,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语言、运用语言,将课上所学延伸到生活中去,形成正确的思想认识。

《画家和牧童》是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课文生动讲述了唐代一个牧童指出著名画家戴蒿画中的错误,戴蒿虚心接受的事,旨在让学生懂得既要敢于挑战权威,也要谦虚谨慎。课末,让学生在充分阅读、理解、感悟文本,品析人物的基础上,进行写话训练,有益于整体了解学生本节课学习的效果,同时有助于帮助学生升华阅读后的感悟。

(1)师:读完全文,你想面对这么虚心的画家或小牧童说些什么呢?试着以“戴嵩,我想对你说……”或“牧童,我想对你说……”为话题写几句话。

(2)生写话,教师巡视了解

(3)交流

让学生自主选择写话的内容,考虑到不同学生的不同情感角度,给了学生较为宽广的空间,在很大程度上易于提高学生写话的兴趣。

读与写是属于两种不同的认知方式,要实现两者之间的沟通,必须要让写的训练挤入阅读课堂,推行以训练为主,在写中巩固知识,以促进两种能力的转化。 语文是开放的,综合的,它的课程资源,绝不仅仅拘泥于教科书,课堂能生成资源,生活能生成资源。我们应有效地整合各种资源,为写话搭建平台,培养学生的写话兴趣。

 

参考文献:

1.侯溪萍  《走进名师课堂》 山东人民出版社

2.成尚荣    《语文新参考》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林雅玲

学校:福州市闽侯县上街浦口小学    

 

评论回复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提交

读写教材
更多>> 每周一评
更多>> 在线作文辅导
点击排行
语文学习评价权威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