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婷:多媒体让习作课堂情趣飞扬
发布时间:2015/3/3 9:05:34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现代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它以强劲的势头走进了习作课堂,使习作教学策略的制定,习作教学方式的实施,更具人性化的特点,呈现出信息化习作教学特有的魅力。如何发挥多媒体在习作教学中的优势,提高习作课堂的有效性。笔者看法是:
一、无边光景一时新——多媒体激活内需是前提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实施建议中指出:积极合理利用信息技术与网络的优势,丰富写作形式,激发写作兴趣,增加学生创造性表达。习作教学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把声音、文字、图像等多种信息融汇贯通成体,设计成系统、立体、多维的教学过程,以形象直观、新奇动感、超越时限的方式展示给学生,同时使学生的认知渠道多元化,有助于学生形成鲜明的感性认识。课堂上只有用更为先进的手段,更为自主的角度、更为开阔的视野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激发学生的习作欲望,为学生提供一个更为优越的习作环境,才能提高学生的习作实效。
习作情境的创设就像一座沟通的桥梁,架在学生通向习作创作的必经之路上,它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注意力,利用各种感官参与习作实践。例如:根据声音编故事,导语:一个聪明的孩子不仅会用眼睛观察我们生活的世界,还会用耳朵倾听一切美好的声音。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自然,去聆听那些美妙动听的声音。多媒体播放热闹的树林里小鸟们在欢快地叫着,从这棵树飞到那棵树,多么活泼可爱。师:动物的叫声就像我们人类的语言,也是在交流、表达自己的感情。小鸟在干什么呢?它们之间发生什么故事呢?你们会叫它们的声音吗?学一学叫声,课堂气氛立刻活跃起来,叽叽喳喳叫个不停。请你大胆想象,说一说,体会小鸟不同的心情。这时个性化的表达会给我们带来许多惊喜。继续创设情境:情境(1)来到热闹的街市,听到了……看到了(或想到了)……情境(2)在忙碌的厨房里,听到了……看到了(或想到了)……情境(3)夏夜里,在河岸边……在草丛边……你都听到了……指导学生描述,相机认识部分象声词。叮咚、哗哗、滴答、蝈蝈、叽叽嘎嘎、萧萧、瑟瑟、啪啪、嘻嘻 蝈蝈、呱呱、啾啾、噼里啪啦、稀里哗啦…… 收集各种各样的极具代表性的声音:雨声、车声、脚步声、虫鸣声……引发孩子们自主想象习作。又如:描写秋天场景,一开始就播放欢快的乐曲,荧屏呈现动画:天高云淡,一群大雁排成人字往南飞,片片落叶迎风飞舞,菊花绽放,桂花飘香,果园里大人和小孩们笑逐颜开,脸上充满丰收的喜悦。孩子们在活泼的音乐声中,一下子就进入秋天的情境,让他们的听觉、视觉等多种感官交替,在大脑中形成秋景的反射,激活学生思维,让学生快乐表达,自由表达。课堂生趣盎然。
二、问渠那得清如许——多媒体融汇生活是根本
写作素材的积累来源于生活的积淀。每天都在生活,可孩子们认知、阅历、感悟等方面的欠缺,让他们不知道捕捉写作素材。多媒体教学就像一把金钥匙,能把学生平常生活中忽略的,无法观察到的现象生动、形象、直观地显示出来,创设生动、形象的习作情境,从而加深学生的体验,诱发他的创作兴趣和热情。创造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必须要有良好的氛围环境。我们可以运用多媒体进行生活再现、实践参与、音乐渲染等等,用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方式让每一个学生都兴致勃勃地参与,获得了真实而丰富的情感体验,并用充满感性、诙谐的语言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诱发学生的创作热情,让所有的学生进入“有话可说”、“有感而发”犹如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的精神状态。习作不单单是模仿,每个学生的经历不同,写出的应该具有个性的,属于自己的作文。例如《第一次×××》的习作指导,将孩子们第一次洗碗,第一次写毛笔字,第一次滑冰,第一次游泳……生活中真实的一面拍摄成短片展示,给孩子们创设一个生活情境,当学生看到自己第一次学本领遇到许多困难,出现不少笑话时候不禁哄堂大笑,让孩子们懂得生活是大课堂,用朴素的语言真实地去记录自己亲历的一件件事情,表达出自己喜怒哀乐,这就是习作。让学生不再怕习作,而在习作课堂上找到乐趣。又如《说说心里话》习作指导时,教师展示根据学生实际生活,家长要求孩子参加各类兴趣班,导致孩子忙的晕头转向而拍摄的音像资料,学生边看短片,触景生情引起共鸣。教师将学生们生活中的一幕栩栩如生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引导他们回忆自己的生活,聆听同学的生活,结合对例文的解读,感受语言文字的内涵所在,充分调动学生习作的积极性,把内心的紧张感、压迫感倾吐出来,做到有感而发,使学生把内心感受通过笔端真情流露,自然成文。再如指导学生练习写《卫生大扫除》时,拍摄学生在班级进行大扫除的场面,课堂呈现大扫除的开始、经过、结果一览无遗,当时的场面热火朝天,大家的一言一行更令人兴奋,令人不吐不快。当要进行重点描写时,画面回放让学生更加细致、用心地观察,教师进行适当地引导。学生观察目的明确,观察范围全面,观察重点突出。借用多媒体巧妙地展示,恰恰拉近了学生的认知水平与生活实际的差距,使课堂与生活紧密牵手情境再现,达到了为有源头活水来。
三、春来江水绿如蓝——多媒体优化表达是关键
网络教学的开发,使多媒体发挥出更强大的功能效益。网络资源可以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课堂上学生们可以广泛共享,教师可以在不断更新和补充,增强教学的目的性和针对性,减少教学中的盲目性和空洞性。多媒体在习作课堂上的运用,扩充了习作信息传递的通道,增大了传递信息的容量,提升了课堂的密度。有效地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在太空中遨游。这种即科学又高效的手段是不可替代的。例如在《我的外星朋友》教学中,可以播放少儿科幻片《快乐星球》、《遇上外星人》让学生通过观看有趣的录像初步了解深奥的宇宙这个概念,告诉学生我们生活的这个星球叫地球,她有湛蓝蓝的天,有碧澄澄的海,有绿茵茵的森林。璀璨的星空里还有许许多多和地球妈妈一样的星球。那里的小朋友生活是不是和我们一样呢?展开想象,先画一画,再为大家介绍一下你心目中的外星朋友吧!由于科幻片铺路,提供了一定的依据,学生大胆猜想、异想天开:一位男生写到:我的外星朋友全身都是蓝色的,有一颗又大又圆的脑袋,头顶上长着两只小小的耳朵,没有眉毛、鼻子、嘴巴,只有两只泛着淡蓝色的眼睛。他们的身体与脑袋相比显得特别细小。一位女生写到:我的外星朋友长得像七仔一样,绿色的身体,毛茸茸的脑袋上长着一个圆圆的触角,两只眼睛圆溜溜,水灵灵的。他经常冲我笑。多么有人情味,多么友好的朋友。如果没有多媒体的辅助,学生很难想象外面的世界。正因为有了多媒体我们可以针对习作中的重难点,结合学生的理解力,制作适用的习作教学课件,给学生提供大量的参与、思考、探索、挖掘和讨论的机会。在习作课堂中可以提供好词超市,好句银行,美图馆,动物园等等,给孩子们说话、积累、挖掘、运用提供平台,资源共享。注重学生的自我体验,自我建构,在不断地对话交流中互动、模仿、领悟、创新,以实现多种视界的汇聚、融合、提炼、升华,从而完成心智的沟通,碰撞出思维火花。做到左右逢源、得心应手。
四、红杏枝头春意闹——多媒体展示评价是保证
新课标(2011版)强调写作评价,要重视学生的写作兴趣和习惯,鼓励表达真情实感,鼓励有创意的表达,引导学生热爱生活,亲近自然,关注社会。同时指出要关注作文的书写质量,要使学生把作文的书写也当作练字的过程。多媒体不仅能帮助学生积极多向的训练,还能引导学生以外部反馈调节进而实现内部反馈调节,更好地将教师的评价与学生的自我评价、相互评价相结合,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作文的潜能。有了多媒体,能发挥习作评价的多重功能,具有检查、诊断、反馈、激励、甄别的多种功效。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与互动,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更有效地开发学生习作的创造力
如教学习作《可爱的小动物》,学生完成练笔后,选出上、中、下三种习作通过实物投影展示台进行展示比较,不仅客观如实地呈现了三位学生的优美句段,而且也反映了学生的习作书写态度,文章的结构和整体感让学生一目了然,通过作者朗读,所有的同学认真倾听和审视,让学生真正自主地参与习作评改。看着同学的文字,听着同学的朗读,在视觉和听觉的同时影响下激活思维,不仅能教会学生怎么修改作文,又能进行语言文字的规范书写训练,扎扎实实培养学生的语言素养。从而激发学生新的创作动机,新的感受,以及学习到新的写作方法。在习作评改活动中,生生、师生之间的思维和智慧的碰撞,激发新的灵感,让课堂教学生意盎然。同时,在分析、共享的过程中,学生的阅读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习作欣赏能力和汉字书写能力都得到了提升。学生互相学习,共同切磋,学会如何写文章,学会如何改文章,这种点评以点带面,资源共享,使学生获得终身受用的学习能力,对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是有着莫大的帮助。
合理利用多媒体技术与习作教学手段的整合,既能为习作教学提供便携,又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广阔、更自由、更方便、更有益的活动和展示空间。利用多媒体的优势,确保学生从创设习作氛围,营造习作情境中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兴趣,到会观察;从有话说有话写到学会对比分析;从想说话想写话到学会表达顺序;从会说话会写话到丰富内容。相信,有了多媒体,习作教学将迈上一个新的台阶,习作课堂将更加精彩纷呈。
作者:夏婷
学校:宁德市福鼎市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