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金生:用好开放教材 培养学生综合素养
发布时间:2015/3/3 9:30:06
北师大版在我市实施已经十几年了。纵观这12册的语文教材,每一册至少都有一个开放性单元。开放性单元课程是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教材。经过揣摩与实施,我摸索出如下教学策略:以学科——学生——社会三位一体为出发点,构筑多维的活动空间,形成开放性的活动格局。
一、研读教材,实施综合性学习策略
北师大版以《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系统地把综合性学习内容编入教科书中,从第一册至第八册,每册编排一个“开放主题”单元,不编排课文,主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在实践中、在各种媒体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等。如第一册至第八册分别安排了《 外面的世界》、《 车的世界》、《 书的世界》、《 体育世界》、《集市和超市》、《特产》、《地名》、《纪念日》;而从第九册开始,改开放性单元为综合实践活动,第九册和第十册,每册安排三个综合实践活动单元,分别为《变化》、《节约用水》、《办报》、《读书小结》、《探讨劳动问题》、《旅游》;而到了第十一、二册,则每单元安排一个实践活动,然后让学生在活动后进行习作,主题如《出墙报》、《话剧演出会》、《运动会》、《诗歌朗诵会》、《介绍人物》等等。不用说具体内容,就单元主题名称,就让人感觉:这些知识包罗万象,语文的综合性太强了,目之所及均可列入语文,而且这些知识就在我们身边,语文的生活性就在这些单元中淋漓尽致地体现出来。因此,综合地学习这些单元是最好的策略。比如在教学《集市和超市》时,我结合语文天地中的《初显身手》的内容和《品德与生活》中的《鉴别商品》,提出了综合实践的课题——《购物》:孩子与父母商量购物计划,安排一个月的家庭开支,记录购物清单,以及到市场如何购物等。通过活动,孩子们感慨到:“想不到简单的购物,竟蕴藏着这么多的知识与学问。”
这样通过整合,学生的学习方式转变了,他们上网查找相关资料,进行社会调查,演示、实验、表演、交流与讨论等,这一系列学习方式已经在学科课程的教学中得到体现。学生的综合素养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
二、研读学生,创设综合性学习方式
《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敢于创新的重要途径。如教学第八册《特产》的语文实践活动:搜集资料、了解特产及相应的产地;做小导游,向客人介绍自己家乡的特产;书面表达为自己家乡的特产写一份广告等时,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环节:综合实践,自主探究,炼“能力”:
(1)搜集材料,练“查阅”能力。搜集的方法可以多样,上网,去图书馆,看电视,调查访问等。通过自主调查,了解家乡有哪些有名的特产,提高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2)学写解说词,练习“习作”能力。为“家乡的龙眼”录像配上适当的解说词:根据搜集的材料,学写一段解说词,力求写得清楚明白,形象生动。具体操作如下:小组合作进行,先讨论,后动笔写,注意完成后交流,推出你们小组的最佳发言人宣读你们组的最佳龙眼广告词,注意要面对的是顾客。学生写的广告语选摘如下:
a、此果只应泉州有,北方能得几回尝。
b、上联:营养丰富口感好 下联:吃了保证不会老 横批:快买龙眼99
c、不尝不知道,一尝吓一跳,好吃得呱呱叫!
d、鲜如水,甜如蜜,独一无二“东百龙眼”。
e、不到长城非好汉,不吃龙眼真遗憾。
(3)学做导购,练“交际”能力。这是继写解说词的一个延伸,其目的是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与人合作,与人交际。要求学生自由组成导购团,自我推荐尝试当导购员,叫卖龙眼。在这一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各方面能力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这些设计,教师不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围绕学生的学习,引导帮助学生走出教科书,走出课堂和学校,充分利用校外各种资源,在社会的大环境中学习,探索、锻炼、提高、成长的引领者。这种引领的结果,使学习主体在开放中获得了最有价值的生命的发展。
三、研读生活,让综合性学习无处不在
语文源于生活,又广泛用于生活。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要加强语文学习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让学生的语文素养在生活中培养和提高。如二年级上册的《书的世界》这一开放性单元,我重点抓住“开放”单元这一特点,让学生在“书的世界”中拓展知识,领略外面的精彩世界,以开放的心态、开放的视野阅读教材,开展确实可行的读书实践活动:
1、 借一本课外书,让书变活
在教学认识身边的书的世界时,首先让学生拿出自己的课本,认识书的封面、书名、书的目录,让学生在介绍书的过程中,了解有关书的知识,掌握了解介绍书的方法,然后,把学生带到班级图书角、学校图书室,或让家长带学生到报刊亭、图书馆看书,让课本中死板的画面变成活动的画面,体验语文即生活。
2、做一份阅读卡,让书转移
在学习本单元一个星期前,就布置学生找一本自己最喜欢的课外读物,并用心阅读,接着在读物中圈、划、画,圈出自己所不认识的字,再想办法认这些字;划出文中自己最喜欢的词、句;然后,把自己对文章的理解用一句话写下来或画出来,最后把自己在阅读中的收获摘录在阅读卡上,让书转移,等上课时同学汇报自己找书的过程和读书的收获,让学生了解获得书的途径非常多,阅读课外书好处多多,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3、交流一本课外书,让书流动
俗话说:书非借不能读也。居于这一认识,所以在每个学生用心读完一本书交流后,让学生互相传借图书看,并且汇合在班级图书角,让学生给书分类,回家也给自己家中的书橱的书分类,让学生在交流图书阅读中获取知识,在给书分类的实践中提高实践能力。
4、做一份手抄报,让书变薄
用自己阅读的书做一份手抄报,让书变薄,变美。在做这一份手抄报的过程中,就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工程:首先要查找很多资料,其次要读懂书,再者要会设计,会绘画,会书写,只有这样,才能把手抄报办好,书也由此变薄、变美。
5、讲一个故事,让书声情并茂
由做阅读卡到做手抄报,学生对书的概念已较深刻,让学生再通过讲故事活现书的内涵,学生要通过选好材料,背故事,有感情地讲述,甚至配上肢体语言,把故事说活,让故事陶冶自己,进而更加热爱生活,更加珍惜生活。
学生在这一系列的生活实践中,提升了语文综合素养,学习的效果非常好。
提高开放型单元学习有效性的途径还有许许多多,只要肯:研读课标、研读教材、研读学生、研读生活等来落实综合性学习理念,开放性学习单元的学习就易如反掌了。
作者:张金生
学校:泉州市丰泽区第六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