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海峡语文网微信二维码
关闭
海峡语文网商城二维码
欢迎访问海峡语文网,今天是:

陈秋红:优化阅读教学策略,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发布时间:2015/3/3 9:46:16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尤其是低年级阅读教学更应该以读为主,把读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阅读可以培养小学生具有初步的阅读技能,培养小学生的阅读素养,掌握阅读中的几种方法。同时通过阅读对小学生进行听、说、读、写、思、画、演等全面训练,提高他们的认识能力。低年级语文教师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培养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从而喜欢上语文课。为此,我在教学实践中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图文结合,培养观察能力

低年级的课文都配有形象、生动的插图,并且大部分插图就已是生动形象的故事。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课文中已有的插图,让学生先仔细地看图,再说说图上画的什么,最后图文对照读课文。如在教学《乌鸦喝水》时,先引导学生认真看书中的三幅插图,看后说说“图上画的是谁,它想做什么,乌鸦为什么会喝不到水,它想出了一个什么办法,乌鸦怎样喝到水了?”由于这些插图生动具体,所以学生说得清清楚楚。紧接着让学生读课文,看课文想想假想最后是想到什么办法喝到水的。学生都能把“乌鸦把小石子一颗一颗地衔起来,放进瓶子里。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乌鸦就喝着水了”读得很精彩,也体会到了乌鸦遇到困难认真观察,动脑筋想办法,最后克服困难。就这样学生在观察中把具体形象的图象信息转化为文字符号,这对理解课文内容是很有帮助的。在实践中,我发现这样的安排既培养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同时对学生读懂课文,理解字、词、句都是大有裨益的。

二、读画结合,提高综合素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 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如学习《小蝌蚪找妈妈》时,我要求学生先自读课文,用横线画出描写小蝌蚪外表的句子,知道“小蝌蚪大脑袋,黑灰色的身子,长长的尾巴”;再用波浪线画出小蝌蚪变成小青蛙这个过程中的变化的词语,学生们画出了“长出两条后腿,长出两条前腿,尾巴变短了,尾巴不见了”等词语。再指导学生反复读,学生们感到:小蝌蚪变成小青蛙的过程。学完本课后,我让学生动笔画这个过程。通过动笔画画,学生加深了理解,知道小蝌蚪变成青蛙需要一步一步来,次序不能颠倒,还明白了小蝌蚪长大了会变成小青蛙,是益虫,应该保护它。又如在教学《世界多美呀》一课时,在认真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来画一画小鸡眼中的世界。结果同学们不但画画得好,而且想象也十分丰富,可谓“一箭双雕”。这正是《语文课程标准》中所强调的语文学科要整合其它学科的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的一种手段。

三、读思结合,提高理解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指出:“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在教学实践中,我注意把读书与思考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如在教学《小鹿的减法》一文时,我就采用了以读代讲、以读促思、在教学中感悟的方式。首先让学生看课题质疑,学生提出了“小鹿的减法指的是什么?小鹿为什么要做减法?小鹿的减法是怎样做的?小鹿的减法做完了吗?”等问题,然后让学生自主读书,边读书边思考以上问题,反复读书后先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再在课文中找出答案,并着重说说小鹿的减法指的是什么。又如在教学《燕子妈妈笑了》时,让学生边读边思考:小燕子几次到菜园里观察冬瓜和茄子?每次有什么不同的发现?燕子妈妈为什么满意的笑了?学生们带着这些问题反复读课文,不但理解了课文内容,还从中受到教育。这样的课堂教学,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非常高,思维异常活跃,教学目标的实现也就水到渠成。

四、读说结合,促进思维发展

在阅读教学中,必须把读与说结合起来,并加强训练才能达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的:“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培养良好的听说的态度和语言习惯。” 我在教学实践中重视了学生读与说的有机结合。如在学习《快乐的小青蛙》一文时,我就及时引导学生“说”,当读到“小青蛙不小心掉到了一口枯井里,他不急不慌,在井里唱起了歌” 时,我就让学生先说说“如果你掉进深坑里或迷路了,你会怎样做?”有些同学说会哭,大声喊“救命”等。再思考“小青蛙掉到枯井里,为什么还会唱歌?”从中理解小青蛙的聪明、勇敢。最后让学生说说你喜欢这只小青蛙吗?为什么?刚开始回答“哭”的同学表示要向小青蛙学习,遇到困难想办法解决,光哭鼻子是没有用的。又如在《找不到快乐的波斯猫》一课的结尾时,让学生说说“你有什么办法帮助波斯猫找到快乐”,当学生的思维闸门一打开,他们就会想象奇特,丰富多彩。有的说波斯帽猫后来认真思考了燕子、蜜蜂、青蛙的话,知道了自己不劳动是找不到快乐的,所以它开始去捉老鼠了。每捉到一只老鼠,它的心情就特别高兴,还感觉到了主人给他的蜂蜜特甜、炸鱼特香。有的说波斯猫知道了劳动能创造快乐,所以他天天去捉老鼠,帮助主人把家里的老鼠都捉完了,他还去邻居家捉,他从此就过上了快乐的日子,知道了快乐是什么滋味了。还有的说波斯猫把自己捉来的老鼠送给细小的猫,看到他们吃得很香甜,感到特别快乐……这样,学生就把读书、说话、情感陶冶三结合起来,对文本有了一个更深的感悟:劳动能创造快乐。通过一系列的说话训练,故事所蕴含的道理一下子被学生说透了。这样在教学中读说结合,不仅体现了教学效果,还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五、读演结合,唤起情感体验

喜爱表演是低年级学生的天性。小学低年级的课文大多是声情并茂的故事,用表演的形式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化抽象为形象,化难为易,便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凸现特点。针对这一特点,我在创设情境、感情朗读的过程中相机诱导,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体验表演的乐趣,学生会越读越爱读。如在教学《谁住顶楼》一课时,我先要求学生图文对照仔细地读课文,了解小马、小兔、小狗、小猴为什么都争着做顶楼,最后是谁住顶楼的。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表演小马走路时重重的脚步声,小兔走路时的蹦蹦跳跳及它由于后腿长、前腿短,下楼会摔跟头的情境,小猴上下楼灵活的动作表现出来,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体会。学生在表演中理解了课文,学习兴趣浓厚。表演把学生带入了情境,唤起学生情感体验,表演融入了学生的感情,表演陶冶了学生的情操,表演使学生喜欢上了阅读,表演帮助学生积累了语言。

六、读写结合,培养写作兴趣

写离不开读,读为写打基础。尽管是低年级也要培养学生读与写相结合的好习惯,培养儿童的写话兴趣。在低年级重点让学生借助读学会写生动形象的一句话或几句话,为中高年级习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如教学《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时,让学生当当小诗人,仿照课文写一写“假如你有一支马良的神笔”你想画什么。有的写“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我要给四川灾区的小朋友画一座美丽的学校,让他们能坐在干净的教室里读书”;也有的写“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我要给劳累的妈妈画一个能干的机器人,把餐厅、卧室和厨房,打扫得亮堂堂的,让妈妈哼着歌儿进入梦乡”。低年级的儿童平常也是善于观察生活中的事物,并且观察得挺仔细,写起话来形象生动,比喻贴切,想象丰富。

总之,阅读教学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丰富语言的积累,注重学生兴趣的激发和情感的体验,在教学中组织引导有效地读,通过读使学生正确理解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体验到他的博大精深,培养学生的阅读素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实现语文教学的最终目标。通过我们的努力,低年级的阅读教学一定会走向&ldq

 

作者:陈秋红

学校:南安市官桥镇梅岭小学

 

 

评论回复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提交

读写教材
更多>> 每周一评
更多>> 在线作文辅导
点击排行
语文学习评价权威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