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琼花:有梦想就能飞翔——我与新课程
发布时间:2015/3/3 10:40:31
几年前,当我成为一名新课程实验班的老师时,正是春花灿烂的时候。那大片大片的红色渲染着整个校园,也燃烧着我对新课程的激情与憧憬。时光如流水,又是一年春天,又是木棉花开的时候,那火红火红的花朵高高地挑在裸露的枝干上,显得如此苍劲、有力。而厚实、硕大的花瓣在枝头静静驻足,似乎沉淀了太多太多的言语,就像我的内心独白一样,在新课程的天空里无限延伸……
新课程是什么呢?新理念又有哪些呢?新课堂将是一种什么景观呢?……带着种种疑惑,我匆匆上路。从此,我上网站,下书海,钻教材,研学生,执着于与新课程接触,以求得“零距离”。三年多来,我没有太多的理念,没有诸多的心得,更没有实现预期的“蜕变”,我心中只有一个理想的新课堂。尽管她离我们还有一些遥远,但我想,那一天会在你我的手中转化为现实的!
一、新课堂应该是“情感的课堂”
“感人心者,莫乎于情”,课堂上激动学生的是情,打动学生的是情,震撼学生的仍然是情!可以这么说,没有情感的教学是不吸引人的教学,没有情感的教育是不成功的教育。我常常在思索着:一个没有激情的教师,如何能调动学生的情感,能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习?我思量着:要把自己的情感传递给学生。
每节课上,我都会调整好自己的心绪,深挖教材、教学环节、教学过程当中的每一个情感因素,把我对于课文内容、对于生活、对于人生的每一份感悟、每一种情感,用我的语言、我的眼睛、动作……激发起孩子们的情感渴望,点燃起孩子们的心灵火花,展现给孩子们一个“充满激情的我”,让语文成为孩子们人生成长的心灵鸡汤,让孩子们在琅琅书声中,用心灵去拥抱语言,用情感去融化语言,陪伴孩子度过每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二、新课堂应该还是“开放的课堂”
1、让孩子尽情地去“展示自己”。
“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孩子们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课堂上,千万别让你的“告诉”扼杀了属于孩子的一切!让他们去体验,去探索,去感悟,去尽情地展示自己吧!
孩子的创造力,想象力有时简直是我们难以想象的。如,在学习北师大版第二册《美丽的彩虹》时,我先用课件演示了彩虹奇观,让孩子们亲眼目睹了彩虹的神奇与绚丽,然后让孩子们说说,你觉得彩虹像什么呢?孩子们新奇的想像令我激动不已:有的说“彩虹是一个彩色的大香蕉,我想从它身上走过,去看看月亮上的嫦娥和玉兔。”有的说“彩虹是一座神奇的滑滑梯,我想从它那儿滑下去,去和外星人交朋友。”有的说“彩虹是一条七彩的围巾,老师带上它,一定会更加美丽。”有的说“彩虹是一座七彩桥,我想从那走过,去看看天上美丽的蟠桃园。”……孩子们的缤纷想象,倾情吐露,是斑斓而晶莹的,心灵是敏锐而剔透的,他们思维的闸门一旦被碰撞,便如滔滔洪水汩汩而出,喷薄四射。
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这样的欣喜使我一次又一次地感动,别“告诉”他,他会知道得更多!
2、在生活中学语文。
“让语文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一直以来,我总是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使孩子们深切地感受到:语文离他们很近很近。这样,孩子们便会更加自信、更加主动地去学习。如一年级的识字就很好的证明了这一点。大街上、电视上、车厢里、各种产品包装袋……到处都成了孩子们识字的地方。抓住生活的点点滴滴,眼里有资源,心里有教育,课程资源就无处不在。
三、新课堂还应该是“感悟的课堂”
我认为学语文是需要灵性的,教语文也需要灵性。想要听到孩子们天使般的声音,那就需要老师在教学中给孩子留足感悟的时间。平时的教学中,我积极创设着让孩子感悟的机会,让语文课上那些美丽的词句、闪光的思想化成涓涓溪流,变成五彩画笔,去滋润孩子们稚嫩的心田,去绘制孩子们美好的明天!是的,这些日子以来,我和孩子们同欢笑共悲伤,那一串串回忆传来了孩子们的声音……
“老师,我有一个愿望。”那天,芳艳悄悄地对我说。我知道,在学了北师大版第二册第七单元《愿望》的两篇课文以后,我就鼓励孩子们要有自己的愿望,有梦才有甜蜜。那么,芳艳的愿望是什么呢?她害羞地告诉我:“我长大了,想去天安门广场看看。”我很意外,为什么不是一条小花裙或者一个布娃娃呢?“老师”芳艳抬起美丽的大眼睛说:“您记得我们学的《我多想去看看》吗?您读课文读得真好听。您还告诉我们,北京是首都,天安门很美,我想去,去看看升旗仪式,去看看美丽的天安门和万里长城。”庆森又说:“老师,您在我们这么小的时候,就让我们学了这么多的知识,长了这么多的智慧,我的愿望是长大了要当一名作家,编出最有趣的故事,第一个让老师先读。”正是这些课文的美丽,所以让孩子们懂得了祖国的美丽,愿望的美好,他们的感悟处处闪烁着人文的光辉。
“老师为什么这么多天没上语文课呀?你去哪里了?”“我知道,涂老师说,你去参加比赛了。”“老师,你有没有赢,有没有第一名?”“老师,送给你!”……这是我因为参加业务能手评选没去上课三天重返讲台时出现的情景。讲台桌上摆满了他们的小礼物,有秋妹画的画,有小亲做的小卡片,有昕怡写的小诗。我说:“怎么想要送老师礼物呀?”“因为在学《丁丁和牵牛花》时,你说过,要尊敬长辈,要爱别人!”我忍不住笑了,虽然他们土话连篇,礼物也很也平常,但我被这些富有人情味的感悟和一颗颗稚嫩而真诚的童心深深地感动了!
还有很多很多的记忆挥之不去,记忆里的孩子们都像一个个小天使,每一个天使都有美丽的故事,在新课程的每一天里悄然开放。就让它留在枝头吧,在这里,我就不再采摘下来了。
当然,在课改中我们也有许多的困惑,如我们倡导新课程下的新型学习方式,鼓励学生自主、合作、交流和探索性的学习。但一年级学生的合作常常流于形式,缺乏在个人思考基础上的真正合作,我们也常常使用一些评价方法,但收效不大。又如新教材中识字量很大,每课都要求要认十六七个生字,学生就回生得很快。我们这儿良好的社区文化学习氛围没有形成,这对我们的课改很不利,这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纵然这样,但有一句广告词说得好“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在新课程的课堂上,应该是这样的景观:课堂是孩子们潜能如花绽放的舞台,是师生之间智慧交融的场所。即使是知识、技能的传授,也融入了师生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也充满了美丽的想像,有时还不乏人生智慧的火花,就更不用说那些本身就富有人文气息和生命诗意的教学内容了。这样的课,是师生人生中美好的记忆,是不可重复的生命体验。
“扶遥而上者为鹏展翅也。”是的,有梦想就能飞翔,就让我们在新课程广阔的天空里一起飞翔吧!
作者:张琼花
学校:泉州市德化县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