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丽梅:谈低年级学生说话的指导
发布时间:2015/3/3 11:08:49
摘要:有效地指导低年级学生进行说话,应消除他们胆怯的心理,营造说话的氛围,加强训练,并抓住阅读空白进行想象说话,使他们乐说善说。
关键词:激发欲望 营造氛围 加强训练 想象说话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教会学生熟练运用母语进行交际,最为基础的则是说话,这是与他人交流思想、表情达意的一个重要途径。同时,学生将所学知识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也是一个由内化到外化的过程。
那么做为一名语文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应该怎样有效地指导低年级学生进行说话,使他们乐说、善说,真正做到“能说会道”呢?
一、消除胆怯 激发学生说话的欲望
首先,消除低年级学生胆怯的心理,激发他们说话的兴趣。这是提高低年级学生说话能力的先决条件。低年级学生多数胆子小,说话声音轻,怕说错话,怕老师批评,怕别人笑。教学时,我尽量采取正面激励的方法,抓住其闪光点,少一点批评,多一些表扬和鼓励,对能大胆说话的孩子给予奖励,如小红花、笑脸贴贴纸、印章等,以此来激发他们说话的欲望。雅珏同学是班上最文静的一个小女孩,说话声音轻得让人无法形容。发言时,需要老师不停地鼓励,才会有一丁点声音。因此,我常常在大家面前表扬她,说:“你的声音很好听,能让大家都听到吗?”被老师这么夸赞,她的胆子一下子大了许多。
其次,少数人虽能积极举手,但想说又说不清。为了保护其自尊心,我先肯定他们的积极性,然后充分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一句一句地教他们说,就像妈妈教宝宝学说话一样,直到说清楚、说通顺为止。
二、创设情境 营造说话的氛围
人教版的教材相当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图文并茂,深深地吸引着学生的眼球。在教学汉语拼音时,我经常利用图片和字母对照,让学生说说图片和字母有什么相似之处,然后编个儿歌记住字母的样子。一幅幅美丽的图片果然引起了学生的注意,有模有样地编起儿歌,如:小姑娘的马尾辨,aaa;蚕儿吐丝,sss;半个8字,sss;伞把朝上fff;小棍赶猪lll……
低年级学生对故事、动物等也充满浓厚的兴趣。如教《比尾巴》一课,我就是以故事导入,创设了这么一个情境:“森林王国一年一次的森林大会又要开始了,这次的主题是──比尾巴(板书),请小朋友们做裁判。好,小动物们一个个出场了。”我逐个出示各种动物的图片,让学生评评“谁的尾巴长?”“谁的尾巴短?”等等,并说说理由。故事本身吸引人,又有精美的动物图片,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就集中了,他们已经进入了裁判的角色,因此发言非常踊跃,而且也相当精彩。这里,我就是通过情境的创设,激起学生内心的想法,让学生一吐为快。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教学中善于创设情境,营造说话氛围,是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必备条件。
三、结合课文 加强说话的训练
1、以第一人称学课文,疏通语言表达“河床”。
低年级学生正处在规范表达的起步阶段,然而有些学生的语言能力较弱,得靠老师的逐步引导。善于模仿是其显著特点,让他们在生动的表演中,体会各种角色的情感,感受语言的魅力,也未尝不是一种十分有效的说话训练方法。《荷叶圆圆》是一篇有趣的童话,语言浅显易懂、富有童趣,易被学生理解和感受。我让孩子们把自己当作课文中的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鱼儿,以第一人称来学习课文:
师:小青蛙,小青蛙,你的歌声可真美啊!你为什么在荷叶上唱歌啊?
生(一边做邀请的动作):你看,这荷叶多大啊。我在这儿唱歌,可舒服了,大家都能听到。欢迎你也来。
(师把课件指向句子“荷叶是我的歌台。”)生读:荷叶是我的歌台。
师:小鱼儿,小鱼儿,阳光那么强烈,你还出来玩,不热吗?
生(一边做打伞的动作):不会呀。你看,这荷叶圆圆的,大大的,像伞一样给我遮挡了阳光。我和伙伴们还可以在伞下捉迷藏呢。
(师把课件指向句子“荷叶是我的凉伞。”)生读:荷叶是我的凉伞。
在这样的表演朗读中,学生以第一人称感受课文的语言,入情入境地进行了朗读练习,又发挥想象进行了再创造,进一步进行语言组织。低年级的教材中有很多这样的童话故事,如《小柳树和小枣树》、《棉花姑娘》、《美丽的小路》等。这些课文故事情节性强,人物性格鲜明,特别适合进行表演朗读。
2、模仿课文主要句式,操练语言表达“功力”。
人教版第一册中的《四季》是一篇描写四季景色的优美短文,每一小节的结构相同,学完后,让学生照样子也来说说自己喜欢的季节。有了这么形象生动的例子,学生妙语连珠:柳絮飘飘,她对微风说:“我是春天”;果树弯弯,她点着头说:“我是秋天”……
再如《柳树醒了》是一篇充满童趣的小诗,语言优美,富有韵味。学完课文后,让学生说说春天还有什么醒了。大家不仅说得多,而且一个比一个精彩:“春雨给油菜花洗澡了,梳着梳着,油菜花啊,黄了。”“春风跟风筝玩耍了,玩着玩着,大雁从北方回来了。”……
课文是最好的例子,教师要充分利用,引导学生进行说话,这也是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3、填补课文空白,彰显语言表达个性。
这里所说的阅读空白,是指课文中没有交代的人或事等。比如人教版一年级上册中的《爷爷和小树》,这篇课文讲述了爷爷和小树的故事,却对“我”只字未提,这就是阅读中的空白。抓住空白,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围绕“我”展开想象说话,这在模仿说话的基础上更进一步。
抓住一些有价值的阅读空白,既能够激励学生想象说话,又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教《月亮的心愿》时,我就抓住阅读中的空白,设计了一个对话练习:月亮是怎么和雷公公商量明天要下雨的。学生通过准备,很多同桌都表演了月亮和雷公公之间的对话,不仅发挥了想象,将月亮和雷公公演得有声有色,还通过对话表达了他们对课文的理解。
低年级学生的想象力非常丰富,通过抓住阅读空白的形式,可以使学生在一定的空间内进行想象说话。这样的想象说话有的放矢,对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是非常有效的。
4、补充课外阅读,拓展语言表达时空。
精美的课文只是积累的一小部分,课外阅读才是学生积累妙语的大宝藏。因此,在教学中,可补充与课文相关的阅读材料。由于低年级孩子阅读能力的限制,阅读兴趣有待加强,可以从阅读形式上多花工夫并鼓励孩子多在课外阅读,如让家长陪读,在班中开展故事比赛等活动。
四、联系生活 注重拓展说话
诚如“语文学习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这一理念所昭示的那样,语文学习的生活化是语文学习的基本内涵。新课标也提出“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课文来自生活,课堂也是生活的一部分。课堂上要结合生活,拓宽学生的视野,注重学生说话的拓展,培养学生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
当秋天来临时,教材正好呈现了一组关于秋天的课文。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一课《秋天的图画》,有一幅美丽的秋景图,让学生看图说说秋天的景色,学生能把秋天描绘得非常美丽:蓝蓝的天空飘着几朵白云,一群大雁正排着整齐的队伍飞翔呢。稻田里的稻谷金黄金黄的,有几个农民伯伯正忙着收割呢!高梁红了,棉花白了……。像“农民伯伯收割”、“棉花白了”等情景,图片上并没有展示,而是学生结合生活所想象到的、说到的。
结合生活进行的拓展说话,所选择的说话素材必须是贴近学生生活的,是学生非常熟悉的。六一儿童节是孩子们最开心的日子。在学习《快乐的节日》这篇课文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说的、想说的、敢说的内容丰富多彩,每个学生都想说、敢说、乐说。此外,结合生活进行的拓展说话,还可以以讲故事、谜语会等学生熟悉并且喜爱的形式开展。
总之,说话训练贵在实践,只要我们遵循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语言学习的规律,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多给学生机会,激发其表达的欲望,把握契机,有步骤地进行指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就一定会得到很大的提高,更为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不但培养了他们想说、敢说、乐说、善说的心理素质,而且提高了语言的表达能力,为今后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作者:周丽梅
学校:厦门市海沧育才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