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爱秀:张扬个性让孩子把梦想放飞
发布时间:2015/3/4 10:28:20
个性教育是一种教育思想,它强调尊重的个性和个性潜能优势的挖掘,主张培养良好个性素质,全面和谐发展的人。提倡教育的特色化。个性教育强调发展学生个性的潜能优势,寻找每一个学生个性的最强点和闪光点帮助学生在无数生活道路中,找到一条鲜明地发挥其个人的创造性和个性的才能道路,帮助每一位学生发展和找到他自身潜藏的能量使他在为社会谋利的劳动中体会创造的欢乐。同时阅读也是一种再创造。它带有强烈的个性特征,没有个性的阅读,只有一种“死谈书”,“读死书”家长们把双休日作为“培养”子女的补习日和呵护孩子的手段。因此《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当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当给孩子们生活的空间,让他们在多余的空间中去积极思维,加深对情感活动的理解和体验,有着童真的思考和感悟,受到良好的情感熏陶去获得思想的启迪,才能更好享受审美的乐趣。那么,如何在教学中去实现这一理念,给学生创造个性的表达搭建一个梦想舞台呢?我将自己的思考和三十多年的教学经验尝试着进行如下粗浅的“抛砖引玉。”
一、培养阅读兴趣,提倡快乐阅读
小学生的学习带有浓厚兴趣的色彩,而且这种兴趣是不稳定的,往往受许多偶然因素所左右。在阅读兴趣上同样有这样特点,但是因基于对学生对未知世界的求知欲望,基于对书本内容的热切向往,教师要利用这个特点来帮助学生培养阅读兴趣,基于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合力,在学生中提倡快乐阅读。
(一)创设氛围培养阅读兴趣
低年段孩子:对阅读是充满兴趣的(几乎所有父母均被孩子缠着讲故事的经历和唱儿歌)。
中年段孩子:对阅读充满兴趣的(对课本里的画面好奇让他们跃跃欲试),所以教师和家长必须留心发现他们从阅读中感兴趣的领域,留意平时言语的模仿,给他们提供些阅读材料,关注他们阅读进展。多与同学交流,课堂上多给他们搭建交流的平台。
高年段孩子:对阅读充满兴趣(带动他们自己阅读兴趣向广阔的社会领域延伸),引导他们在阅读中体验和感悟乐趣。在阅读交流中开展合作阅读, 进而实现探究性阅读的梦想。
二、从显隐性目标入手,激发想象
学习活动是一个动态过程,突出“目标中心”可能会忽视目标以外的有价值的预期目标,而这恰恰是教学的自然流动和学生可能出现的有创见的“节外生枝”传动所确定的不变的显性目标所注重的往往是学生的显能,而隐性的目标直接指向挖掘人的潜能。例如:我教学《老人与海鸥》时,默读思考:“用“——”画出老人为海鸥做了些什么?
老师问:海鸥的哪些细节让我们感动?学生答:老人把饼干丁……乐谱,老师问,你从这句话中谈出点什么?你从这首歌中又听出点什么?学生甲答:我读出老人非常关心海欧,听到老人和海鸥在窃窃私语的交谈。学生乙答:我读出海鸥也特别特别喜欢老人。听到海鸥向老人道谢的话语,学生丙答:我读出老人和海鸥就像亲人一样,听到他们正在把今天的所见所闻告诉对方……
生动的语言,动情的音乐,学生通过深情地朗读,更能感受老人对海鸥就如同时待自己的亲人一样的深厚情谊。学生就如鱼得水,喷发出无限的想象力,达到有效的教育效果。同时也不知不觉把学生那种求知的欲望转换成梦想在回答中放飞。
三、优化过程:关注发展
传统的教学,教师统筹过死, 牵得过多,渐渐地学生成了圈养的动物。 个性受到压制,失去了自觅的能力。事实上,正如德国著名哲学家莱布尼茨所说:“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人们经过长期的探索和研究,发现不仅自己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事物,在社会上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个体和人格。学生在自主实践的活动中,不同的个体对事物的理解是不可能完全相同。
(一)设计弹性问题:允许标题立异
理想的阅读境界应该是一种带有个性的选择,内化与吸收的过程。不同的主体不可能有相同的经历和积淀。正所谓“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即使同一主体,在不同地点,不同时间,不同文化语境和不同心理状态下,对同一作品的阅读也必须会产生不同的感受。因此,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应尽量避免限定问题,多设计一些富有弹性的问题,培养学性的多向思维。
1、关注学生独特体验
例如:我在上《草船借箭》时,提了这么一个问题,“诸葛亮笑着说:‘雾这么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诸葛亮说的话是在笑谁?话音刚落,学生纷纷举手,有的说:诸葛亮在笑曹操,因为曹操谨慎多疑,看不清虚实,不会轻易出兵。因大张旗鼓而发笑;有的说:“笑周瑜”因周险恶用心被诸葛亮揭穿,有的说“笑鲁肃”,因为他太忠厚老实了。我根据学生不同的理解,各自将不同的感情融入到句子中将这句话读出来,使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进而得到独物的体验。
四、提供学习方法,展示个性魅力
1、学生在情绪、兴趣、注意、思维诸多方面存在着差异,同一种方法不一定适合每个学生。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性特征,在传授学法时尽可能提供更多的学习方法,允许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学习,让他们把不同的看法,独特的见解表述出来,从而使每个学生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如:我在教《少年闰土》中的“瓜地刺猹”一段时,给学生提供三种学习主法让学生选择:其一朗读法,多读、反复读,从读中获取新知。其二,画图法,用自己想好的最美的景物把这段内容融进图画里。其三,讨论法,同桌或小组(四人)把各自讨论的结果一一的记录下来,学生就会根据自己的爱好,特长进行自主地学习。汇报时,有的朗读,把文中的象声词读得有声有色;有的画画,把抽象的文字转化成形象的画面;有的慷慨陈词交流了学习体会;有的则将当堂写的文章《瓜地刺猹有趣极了》,通过教学过程中间的拓展,学生的自主性真正加强了。学生的头脑不再是储藏知识的容器,而是被点燃的火把,闪出智慧的光芒和个性的亮点。
五、有情趣的教学形式:
面对童趣十足的学生,教师的设计形式要多样,富有时代气息的学习活动,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他们发展出健康活泼的个性。例如:我在教《荔枝》一课时,学完课文,让学生为家乡的荔枝设计广告词。有的说:“荔枝、荔枝甲天下,吃了一个还想吃”,有的说:“荔枝、荔枝我爱你,就像老鼠爱大米,一个一个吃掉你”……学生的创造才能通过这样有情有趣的教学形式发挥得淋漓尽致,其个性也得到充分的张扬。
总之,阅读教学,就是要让学生以一种无拘无束的心态走进课文,善于表达自己充满个性色彩的阅读情感,并在阅读中自然而然地得到思想陶冶,个性放飞,能力的训练和习惯的培养,只有这样,语文课堂才会成为一种各取所需,有滋有味的精神,聚餐,而不是分食一瓢 饮的“大锅饭”。
作者:余爱秀
学校:南平市武夷山市百花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