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海峡语文网微信二维码
关闭
海峡语文网商城二维码
欢迎访问海峡语文网,今天是:

王燕华:这样的课堂,不缺语文味

发布时间:2015/3/4 10:43:09

 

“先学后教,反馈矫正”这一课改实验我们已经实行了一阶段了。自从实行“先学后教,反馈矫正”并实施小组合作学习这一课堂教学改革以来,许多老师认为这种课堂模式过于注重学生的课前预习,课堂上更多的是学生的预习成果展示,失去了语文课应有的语文味。那么如何在“先学后教,反馈矫正”课堂模式下教出语文味呢?我认为,我们不能全盘照搬别人现成的模式,而应该结合本学科的特点,努力实现既注重课堂实效、高效,又有语文味的语文课堂。以下是我在“先学后教,反馈矫正”课改实践中的课堂语文味探索的点滴做法:

一、小组合作初读,读出语文味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化的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要做到这些,必须注重读书。读是根本,没有读,就没有感悟和理解,就没有语感的生成、情感的熏陶、语言的积累和运用。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堂应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先学后教,反馈矫正”课改实验中,我们建立了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以小组为学习单位,激发学生的合作需要,积极引导学生通过合作质疑解难,解决学习中的简单问题。如在初读一篇课文时,可以引导学生小组内互相检测初读情况,互相纠正读音,互相提建议把课文读正确、流利。学生通过互相听读,解决了生字词的读音。在听对方读课文时,学生非常的认真,特别注重对方是否读正确、流利。而为了在同学面前表现出色,读的同学会更认真地读课文,课堂上书声朗朗。这样的读,既避免了集体朗读时部分学生滥竽充数,又提高了读书的积极性,落实了初读的要求。

二、小组合作展示读,读出语文味

在阅读教学中要把朗读和理解紧密结合起来,引导学生理解地读,尤其是关键句段,要边读边思边议,不知不觉地既做到在理解了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朗读,又通过朗读加深了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小组合作是当今比较有效率、有质量、有方式的教学策略体系。《周易。系辞上》中提到了“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就是合作的优点。在语文课堂上,我们要把小组合作学习运用到实处,以小组合作提高读的质量,读的效率。在教《月光曲》一课的第八自然段时,出示这样的学习要求:贝多芬是在怎样的环境下创作月光曲的,这样的环境让你有什么感受?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认真读一读课文第8自然段,读出你的感受。学生明确学习任务之后,在小组内组织理解,有感情朗读,之后以小组的形式展示读。有的小组是这样展示的:我们小组从“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清幽”这句话中感受到此时环境非常优美,非常安静,所以我们要读得轻轻的,请听我们朗读……另一小组说:我们从这一段中的两个“清幽”也感受到了环境的优美,很安静,很和谐,请听我们朗读……其他小组也说:我们小组跟他们是一样的感受,我们也想读……

再如学习课文第九自然段时我出示学习要求:认真读课文第9自然段,思考:你从哪里感受到了《月光曲》旋律优美?提示:先自主读句子→想象画面、标注感受→发现乐曲旋律特点→组内交流,准备汇报。学生合作学习后是这样汇报的:一学生说从某一句感受到月光曲旋律的优美,另一学生读这句话,另一学生说读完这句话的感受、想像的内容,另一名学生说此时的旋律特点,最后小组带着自己的感受读这句话。就这样,课堂上学生竞赛着有感情地朗读,读出感受,书声琅琅,充满语文味。

三、小组合作带读,读出语文味

“先学后教,反馈矫正”课堂上小组交流汇报完学习成果后往往就结束了,课堂变成了交流课。我认为,小组合作学习应不局限于小组内的互助,交流,应能以小带大,以学习主人翁的精神带领全班同学用朗读的形式共同感悟。例如在学习《跑进家来的松树》一课时,小组内交流完自己感兴趣的松鼠在我家做的一件事后,小组可以这样引导大家读:请大家跟着我们带着对松鼠的喜爱之情读第六自然段;松鼠在我家搞恶作剧,但我们知道后并没有责怪它,因为我们知道这都是松鼠的天性,请大家带着因为喜爱而产生宽容的心情读爸爸哈哈大笑地说的这段话;当小松鼠失踪后,我们心里空落落的,我们是多么舍不得这只可爱的小松鼠啊!让我们带着不舍之情读这句话……课堂上,诸如这样小组带领全班有感情地朗读的情景数不胜数,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主体地位得以落实。

四、创设情境引导朗读,读出语文味

朗读是一门艺术,教师深知朗读要和想象紧密地结合起来,才能诱发学生的语感,没有想象,就无从对语言进行感受和理解,就不能够达到有效的朗读训练。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体会文中表达的意境时,应善于用语言渲染、创设情境,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在朗读中感悟、积累语言。例如在教学《搭石》这一课时,一老师这样创设情境指导朗读:

师:同学们,夕阳洒下了最后一缕光辉,劳作了一天的人们回来了。一路欢歌笑语。这是一幅多么美丽的画面呀!让我们用心感受,好好地读一读吧。

生: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师:同学们,你知道吗?刘章爷爷在大山里工作了13年,每年有200多天走在搭石上,他常常看到这样优美的场景:

生接读: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师:刘章爷爷在搭石上一遍遍地走,一遍遍地数,他忘不了这样如诗如画的动人情景:

生接读: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像这样的情境创设、师生配合读,在语文课堂上应予重视,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作者表达的意境并积累优美的语言,在脑海中留下美好的意象。

总之,在“先学后教,反馈矫正”的课改实验中,我们不能一味地注重课堂结构而忽略了语文课应有的语文味。我们要精心设计各个学习环节,创设各种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各种形式朗读,让课堂上依然充满朗朗的读书声,激发朗读在语文课堂中的生命力,读出语文味。

 

作者:王燕华  

学校:厦门市高林中心小学   

 

 

评论回复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提交

读写教材
更多>> 每周一评
更多>> 在线作文辅导
点击排行
语文学习评价权威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