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钦:小学低段语文教学刍议
发布时间:2015/3/4 10:47:15
摘要:语文课堂的预设与生成,一直是学界研究的重点,合理的预设,有效的生成,能使课堂更加具有魅力。本文从当前的课堂出发,结合案例,分析了小学语文课堂生成的一些做法,最后指出生成和预设应是一个有机的结合,那样课堂才会更具魅力。
关键词:语文;课堂生成;素质教育
要让语文课堂生成发挥它有效的作用,就要把握好生成的时机,让语文的课堂生成才是最合理、最有效、最科学。
一、互动交流,促进生成
当前的新课改明确提出,要实行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组织教学,小组有助于学生之间引入竞争机制,可以有效交流看法,交换思想,能调动学生的积极的思维,在短时间内可以获取大量信息,能达到兵教兵,兵强兵的目的。在进行小组教学的时候,不要形式化,要预留给学生思维充分的空间,让小组中每个学生都可以得到表达观点的机会,不要因为赶进度,忽视了部分学生思维的开发,把他们当做旁观者,要给他们充足的时间,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对知识进行生成。
例如在教学《坐井观天》课文时,文章通过有趣的对话,讲述了一个深刻的寓言故事。在这篇课文的处理中,老师坚持打开学生的思维,留给学生生成知识的空间下面是这则案例的过程。安排小组讨论学习,交流的话题是青蛙出来后看到了什么。每个学生的生活经历和自己的知识面是不一样的,学生对这一个同样的问题会有不同的感悟。因此,把这部分内容放给小组内解决,让学生探讨交流时,要给予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思考彻底,讨论、交流充足,……
生:它看到的树木,还有绿油油的小草。
生:它看到校园里树上开满了鲜花花,闻到了花的芳香。
生:它看到了果园里的累累果实。
生:它会看到小朋友在玩耍,看到美丽的风景。
对这样的问题学生会说的很多,这个时候老师往往会打断学生的发言,急于下结论,这样不利于学生对问题的生成,越是在这个时候要留给学生讨论的空间,学生就会讨论出这样的观点。
生:青蛙可能不只是看到这些美的景色。
生:它会看到垃圾成堆在路边,上面有成群蝇蚊。
生:它看到人们乱倒垃圾。
生:它看到乱开矿山,破坏环境,鸟儿都无法回家。
生:它看到有人在捕捉青蛙,人们在用青蛙做下酒菜。
只有给孩子有充足的时间,才会发现学生的内心藏着许多令人深思事。这些都是我们语文课堂中非常难得的生成资源,使我们的课堂更具深度和魅力。
二、动手操作,实践生成
因语文学科的特殊性,往往过多注重的是听、说、读、写,动手操作很少用到,其实我们的语文课很多内容需要学生动手做一做才能很好地完成任务。如创造性地摆一摆,写一写,做一做,画一画等。这些动手操作既要动手,又要动脑。安排问题动手操作时,让孩子在动手发挥想象,通过充足的时间,使学生都能较好地完成生成任务。
例如在教学《动手做做看》课文时,为了便于理解课文内容,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来做一下实验,先倒满一本水,然后放上一个金鱼,观察现象,这样不难学生就得出了结论,这样动手操作训练了思维,有利于抽象问题的解决。当然语文课堂中的动手还表现在写的方面,比如《坐井观天》这篇课文时,我们按照上面学生回答的问题进一步引申:青蛙看到这种局面就会厌恶外面的世界,他就会回到井里面去,那么我们用什么办法来留住小青蛙呢?让它快乐地生活,你能写出一条好的方法吗?
生:我们做个警示标志,告诉人们不要捕杀动物,应该把动物当做好朋友。
生:发现那些破坏环境的现象,要及时制止。
……虽然这只是一两句话,但学生要把语文课堂上所学的知识,结合个人的感悟,变成劝导他人的警示语语言文字,这就需要生成的时间。有了充足的生成空间,他们希望自己的建议能与众不同,他渴望得到大家的肯定,因此对于这样的问题学生为想出更别具一格的建议,他想的会更远些,这一切的完成都需要足够的时间。在语文教学中,教师结合课堂实际情况,细心观察学生个人自身的动手能力情况,适时调整课堂节奏,让大多数同学都有想法有创意。不可否认孩子是有创造和想象力的。我们的语文课堂也因学生丰富的创造力变得更富有魅力。
三、基于预设,有效生成
生成,不仅是一种教学手段,更是一种教学理念。在课堂预设时,我们要把生成作为重要的教学环节来考虑。在教学中要有生成之念,常常要有生成之举。正确处理好生成与教学预设的关系,处理好生成与教师导的关系有助于搞好教学。叶澜说:“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正因为这种动态的课堂,所以我们在课堂预设时,就要更多考虑,让预设成为有效生成的一种途径。同时让有效生成促使教学预设的更实际,更理性,更科学。课堂中的生成有时是可以预设的。预设生成的时机,预设的解决方案。这种有目标的预设,有规划的生成,会使课堂更合理,更紧凑,更具深度。
例如《七色花》时可以设计了这样生成点:能回答课后习题第所提出的问题;能正确朗读习题3的三个句子;感受小女孩用一片花瓣帮助小男孩的思想感感情。
总之,课堂教学动态生成的过程,学生在课堂中的生成是无法预想到的,因此,我们在教学预设中,得留有足够的空间。在教学设计生成时可采用粗线条设计,这样设计本身给学生留足了空间,有助于新的生成时机的产生,有助于新的课堂生成,学生动起来魅力课堂才能真正实现。
参考文献:
[1]刘勇.浅谈语文课堂中的动态生成[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 2008(06)
[2]盛雅芬.让语文课堂教学充满活力[J].科技风. 2010(13)
[3]余赛光.以优质提问提高语文课堂效率[J].科技信息. 2010(17)
作者:郑钦
学校:福州市钱塘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