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海峡语文网微信二维码
关闭
海峡语文网商城二维码
欢迎访问海峡语文网,今天是:

林静:指导学生课外阅读之我见

发布时间:2015/3/4 11:09:09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对语文课程目标的要求之一是:“具有独立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和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由此可见,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能力的培养是很注重的。

而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加强对学生的课外阅读的指导,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自然成为一件刻不容缓之事。那么,该如何对课外阅读加强指导,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使课外阅读真正发挥其作用,本人就自身的教学实践体会,谈以下几点见解:

一、根据学生心理特点,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兴趣是影响学生学习活动的最直接、最活跃、最现实的因素。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也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好一切课程的原动力。课外阅读首先是学生自主的学习行为,对学生而言,有了阅读兴趣,才会努力寻找阅读机会,得到阅读满足。我认为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方法有:

1、巧用故事悬念诱发阅读兴趣。

故事人人爱听,尤其是小学生,一听到老师讲故事,个个精神抖擞,双耳立竖,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迫不及待地想一听为快。随着教师声情并茂,娓娓渲讲,被激化,被渲染了的故事情节早巳把孩子们带入了一个或有趣,或惊险,或奇特,或令人感动、悬念百出的情感世界里。正当孩子们津津垂听、情感交迭,期待大白结局之际,教师嘎然收声无不动容地告之孩子:故事情节交错复杂,后面的可更精彩呢,欲知后事,请自读原文。此时教师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推荐出相关的读物。记得有一次,我给学生们讲《阿拉丁和神灯的故事》的故事,阿拉丁是一个只知道吃喝玩乐的穷小孩,一次偶然的机会,在一个巫师的引导下,他得到了一盏神灯和一枚神戒子以及许多漂亮的宝石果子,神灯可以召唤神仆帮助他实现愿望,神戒指可以保护他免受伤害,从此,他有了财富,威望和地位,并且还娶到了自己心爱的公主为妻。就在这时候,那个巫师知道了这一切,十分嫉恨阿拉丁,要杀死阿拉丁,巫师使诡计骗取了神灯,掳获了公主, 阿拉丁失去了神灯……     当我讲到这我嘎然而止,学生迫切想知道结果。而我却让他们先猜猜结局。在一一否定了他们的答案后,我便出示《一千零一夜》一书告诉他们,想知道结果就借读这本书,里面还有更精彩的故事呢。学生被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激起了浓厚的兴趣,纷纷要求借书。这样让听者在享受故事情节所带来的奇妙境界中感受到课外读物的诱惑,主动去进行阅读,这效果比任何说教都有效。而且小学生大都喜欢看故事书,就先满足他们的愿望,待他们的读书兴趣起来了,再逐步推荐看其他各方面的书籍。

2、教师言传身教,用自己的读书感受激发兴趣。

教师要经常讲述自己阅读读物后的收获和体会,用“现身说法”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之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同时有计划有目的地搜集一些关于读书的名言,进行评说、欣赏;讲述名人读书成才的故事,如:“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这是《三字经》中的几句话。一提起“悬梁刺股”。大家首先就会想到战国时代的苏秦,他家境贫寒,为了读书,时常剪下自己的长发卖掉,买书来读。并且读书不分昼夜,他制止自己打瞌睡的办法就是用锥子扎自己的大腿。还有东汉的孙敬,他读书十分刻苦,他惟恐自己倦怠时昏昏欲睡,就拿绳子把自己的头发悬挂在屋梁上。又如:毛泽东一生特别喜爱读书,他常常对身边同志说:“饭可以少吃,觉可以少睡,书可不能少读啊!”而且我还把自己读过的认为好的文章读给学生听,用这些故事对比、教育学生,从而激起学生对读书人的崇拜,对书的渴望,形成与书本交朋友的强烈意向。这样学生就会在课余时间主动地进行广泛的阅读尝试。

3、把教材中的阅读拓展开来,和课外阅读相结合。

在平时的课内阅读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如:学完《矛和盾的集合》后,向他们推荐《伊索寓言集》。下课后,学生纷纷要求借书阅读。这样逐步培养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让他们在读中去感受名著的魅力,和灿烂文化的艺术所在。实践证明:只有培养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学生才会变“要我读”为“我要读”。

二、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让学生学会阅读

兴趣虽然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但是学生光有课外阅读的兴趣,只凭兴趣毫无目的、不讲方法地去茫茫课外读海中“潇洒走一回”其意义和收效也不得而知。如有的学生凭着兴趣,凡有生动情节的内容就走马观花地读读;有的则读了好文章,也不懂得积累知识,汲取技巧,用到写作上。显然这样的读书方法是收效甚微的。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引导他们不仅爱读,而且读,要读得更好更有收效。具体做法有以下一些:

1、结合平时课内阅读教学传授读书方法。

课内阅读教学是学生获取课外阅读方法的重要途径,因为它的目的本身就是为了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指导学生将课内学到的阅读方法运用到课外,做到“得法于课内,得益乃至成长于课外”,“以课内促课外”,“以课外补课内”这种方法针对性强,学生容易接受,效果很好。如:我告诉学生拿到一本书后首先得问问自己:我想从中得到什么?接着快读目录,以得到一个总的概要。然后找到你想研读的内容,边看边想,在读中自悟,在读中自得,不懂之处画上符号。待阅读全书后再理清条理,思考不懂的问题。最后,欣赏品味精彩片段,体悟写法。

2、介绍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

①根据文章的重要程度及时间条件,确定阅读方式——选读、浏览、精读。   

②是坚持做好读书笔记。

③是及时交流与讨论。

三、创设条件,促进阅读

老师要努力为学生创造课外阅读的条件,利用各种机会,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要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交流。  

1、组织图书角。为了弥补学生书源的不足,我调动学生把个人的图书拿到班里与同学分享,还经常鼓励学生少吃一点零食多攒一些零用钱,买一些自己喜欢的图书进行阅读。

2、开展活动进行阅读。我经常在班里开展一些朗诵会、古诗大比拼、故事会、名人名言交流会等,创造条件让学生广泛地“读”,大量地“读”。如,班级开展的“古诗文诵读比赛”活动。学生们为了能参加此次活动,都千方百计、想方设法搜集相关读物。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朗读、背诵,校园里玩耍的少了,到处传来朗朗的读书声。

3、作好家长工作,改变观念。利用开家长会或家访的机会,向家长宣传看课外书的好处,建议家长为学生选购图书范围要广:如文学、自然科学、历史等适合孩子年龄特点的图书,不要只局限于作文书。并鼓励学生多看书。

以上几点,只是我在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一些简单的做法,还处于摸索探讨阶段。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只有根据自己班级的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方法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为了让我们的学生在书的海洋中畅游,为了让他们在知识的滋润下健康成长,让我们把孩子们的眼光引向校园外那无边无际的知识海洋,把他们置于一个宽松自主的大阅读环境之中,让他们有目的地学习、汲取,不断提高阅读能力,自主学习,迎接新世纪的挑战!

 

作者:林静 

学校:莆田市涵江区梧塘九峰小学  

 

 

评论回复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提交

读写教材
更多>> 每周一评
更多>> 在线作文辅导
点击排行
语文学习评价权威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