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日晗:质疑——语文素质教育教学的重要环节
发布时间:2015/3/4 14:55:30
摘要:培养学生敢于并且善于质疑问难,是完善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语文教师在训练学生愿思考、善思考的习惯和能力中,承担着无可推卸的责任。本文从质疑的重要意义、质疑的三种形态、质疑的基本策略等方面论述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使学生做到在阅读中多思、善思、深思,做到学中问,问中学。学生学会了思考,也就这会了质疑。
关键词:质疑 启发思考 创设情境 积极诱导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这是我国古代圣贤对于学习,思考与疑问的关系所做的精辟论述。疑是探求新知的开始,也是探求新知的动力,进一步说,疑是创新的开始,也是创新的动力。《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智育工作要转变教育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切实提高教学质量,要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是一条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
一、质疑的重要意义
学生能够积极思维、主动质疑,就能一改“被动接受”的“万马齐喑”的局面。这对他们获取知识、提高能力、发展能力、培养创新意识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教学中,启发学生质疑问难,能够培养学生主动、生动、活泼的学风,对于启迪学生思维,点燃他们智慧的火花,发生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学生能够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标志着他们可以凭借自己的积极思考,去发现和开拓新的知识领域。这对他们来说,是一个质的飞跃。
语文教师在训练学生愿思考、善思考的习惯和能力中,承担着无可推卸的责任。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知识不断更新的今天,我们语文教学应该从习惯的、保守的认识中解放出来。它决不应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还应该使学生懂得获得知识的途径和方法,养成主动获取知识的习惯;应该使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成为一种综合的智力操作,而不应只是单一的记忆劳动。因此,培养学生敢于并且善于质疑问难,是完善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
二、质疑的三种形态
在阅读课上启发学生质疑问难,大致有三种情况。一是在正式授课之前。这种方法可以使教师掌握学生对课文初步理解的程度及他们理解课文的难点所在,并可以提供教师进行教学的学情依据。如学习《飞夺沪定桥》一课,在导入新课后,引导学生把预习中遇到的问题提出来,有学生问:“课文重点上写飞夺沪定桥的经过,那么第一节和最后一节在课文中起什么作用?”“课题是《飞夺沪定桥》,课文就应该重点写夺桥,但为什么作者把桥的样子写得那么详细?” “课文第4节,红四团的战士分明是遇上了敌人,为什么还点着火把,这不是暴露目标了吗”“课文第7节说红军是‘攀着铁链’非常难走的,可是又为什么说是向对岸‘冲’去?”在这种情况下,对学生所提问题除三言两语可以解决而又与课文内容联系不大的之外,一般不进行即时回答,可结合教师自己备课情况,把学生问题纳入到授课计划之中,在课程进行中或由教师讲解或组织学生讨论。二是在课程结束后请学生质疑。如学习《穷人》一课,课程结束后,教师启发学生提出不懂得问题来,有学生提出:“课文中桑娜抱回西蒙遗下的俩个孩子回家后那一段,为什么用了那么多省略号?”“课文中为什么把西蒙死后的样子和俩个孩子睡觉的样子写得那么详细?”这种方法的最大优点是能够查漏补缺,能够满足特殊学生的需求,有利于因材施教。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即提即答,当然也可组织学生解答。三是在课程进行中学生随时发现问题,随时提出。如学习《渡船》过程中,学生问:“‘一个胖胖的老太太,提着一根手杖,健步走在前头’,这里的‘提’为什么不用‘拄’?”(答身体还硬朗)“既然身体硬朗,神采奕奕,为什么又要提一根手杖呢?这种方法解决问题及时,能激励学生认真听讲,积极思考。
三、质疑的基本策略
(一)是启发思考。如何引导发问?首先,教师要为学生指点发问的途径,教给学生发问的方法。根据学习语文特点,要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题目上发问,从课文的语句、内容上发问,从课文内容的前后联系上发问,从语言运用上发问,从课文表现的中心上发问,从“在某些看来似乎是矛盾的地方,但却又是合情合理的地方“发问”,从标点符号的运用上发问,等等。
(二)是创设情境。在教学实践中,为了改变学生的被动地位,改变现在小学语文中“学生围绕着教师转”的弊端,让学生“主动求知,主动练习”,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就必须依据学生学习语文的认识规律,创设情境。提倡、鼓励、引导学生质疑问题,启发学生积极思考。通过提倡、鼓励,使学生敢于问、答,通过引导,使学生善于问、答。
(三)是积极诱导。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学生思维活跃的表现,也是学生勤于动脑、善于思考的表现。教师培养学生愿问、敢问的积极性,重在启发诱导。起初,学生质疑问难的习惯非常脆弱,教师要特别爱护和扶持他们的积极性,哪怕在无意中,也不要伤害他们刚刚萌动的求知热情。要通过教师热情的鼓励、真诚的肯定和耐心细致的解答,让学生看到了老师对他提的问题是多么重视,多么认真地解释,这对于他们今后继续积极思考、踊跃提问,是一种巨大的鼓舞。
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关键的一点是要使学生做到阅读中多思、善思、深思,做到学中问,问中学。学生学会了思考,也就这会了质疑。学生学会了质疑,语文教学中的素质教育也就落到了实处。
作者:黄日晗
学校:莆田市秀屿区平海山星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