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海峡语文网微信二维码
关闭
海峡语文网商城二维码
欢迎访问海峡语文网,今天是:

张德贞:以故事为载体 提升阅读能力

发布时间:2015/3/5 14:44:37

 

摘要:阅读是一种全方位,多维度的智力体操。它能使儿童头脑灵活敏捷,促进心智全面发展。小学低年级阶段是培养儿童阅读兴趣的重要阶段。怎样以故事为载体,通过听、讲、记、看结合,逐渐养成阅读的习惯。因为故事生动有趣,能填补其他文字沉闷、单纯的不足,先以故事为“药引子”,医治大部分刚入学儿童不爱看文字的毛病,并逐渐扩大阅读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  故事  阅读方法  倾听  讲述  熟记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第一学段(1-2年级)关于阅读的目标明确指出:“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因此,阅读已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但低年级学生识字量少,阅读水平有限,怎样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呢?笔者经过实践得出:故事,是小学生十分喜爱的学习内容。以故事为教学的抓手,以讲、听、看、编、比、写故事为行驶,导入阅读初途,是儿童能乐意接受的。当逐渐引入阅读正道后,再逐渐扩大阅读面,为培养阅读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先听后读,讲读并用

不少教师错误地认为,刚入学的儿童如果已经学习了汉语拼音,他们就能独立阅读注音读物了。事实并不完全如此,他们在阅读中还存在着大量的困难。由于识字少,虽然他们借助音节可以识字,但他们往往拼读了一个音节,就忘了前面读过的内容,需要回过头来重新再读。这样,他们的阅读速度慢,加上他们对字词意思感悟不深,并不太懂所讲故事的内容和意义。这样就很难理解读物内容。

众所周知,学生爱故事是由于适合儿童听的故事内容浅近,故事曲折,有主人公命运的曲折、有形象的变化过程。还有不少夸张想象的内容,那些生动的内容往往令学生着迷。所以,在学生阅读前,把故事先讲给学生听。或许在讲的过程中留下空间,设下一些悬念。在关键点嘎然中止,让学生通过自己阅读,才能知晓故事的结局。这样,学生在听时会全神贯注,牢牢记住故事的每一个环节。听完之后,再让学生阅读这个故事,他们在读的过程中,就像见到久别重逢的老朋友一样兴奋,阅读的困难会减少很多,阅读兴趣也会大大提升。因为学生们都会争着看老师讲的对不对,是否遗漏了某些环节。

所以,“用心倾听”是阅读故事的药引子。当倾听完了,再安静地阅读,他们对这个故事一般都能了解掌握了。这时,要让学生自己讲这个故事,学生们会争着表达,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如一次我在给学生们教“丑小鸭”前,就把这个故事讲给学生门听。学生们听完之后,争着打开课本读安徒生的这则寓言。读完之后,我组织了一场“童话演讲会”,大部分学生把丑小鸭的遭遇讲得生动曲折,有的还增加上了自己的想象,增添了一些在家里受人欺负,在树林里受各种动物迫害的情节。

所以说,倾听、讲述,是阅读的药引子,要发展低年级学生倾听、讲述的能力,必须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讲习惯,这是培养阅读能力的前提。

授业无趣,必不乐学。教师创设讲故事比赛的场景,让学生先听再读,相信这个过程可以加深对大脑皮层的刺激,使其印象深刻。

二、选择内容,以趣入手

记忆是指人们在生活实践中经历过的事物,在大脑中遗留的印迹。小学低年级儿童记忆的特点就是记得快,忘得也快。他们读了一节故事,不久就忘得差不多了。怎样让学生记住他们阅读过的内容呢?

根据儿童心理学分析,小学生记忆内容和效果很大程度上依据于事物外部特点和内部特征,如果鲜明、生动、有趣、有某些好奇的东西,他们能产生无意注意,而且记得牢。所以,让学生读故事,首先就要选一些形象生动,内容新奇的他们喜欢的内容。

如笔者在组织“《我阅读的故事》”活动中,发现学生们大多喜欢看一些动物或神话、民间故事……除了文本《坐井观天》、《小红帽》、《六个矮儿子》、《神笔马良》、《女娲补天》、《盘古开天地》外,还喜欢简短、内容连续完整的故事;于是,我向学生们推荐了一些用问答方式来探讨故事内容以及人物活动大的细节的故事,推荐那些字句活泼,内容浅显易懂,变化大,充满热闹、愉快气氛的读物。如《木偶奇遇记》、《海底两万里》、《一千零一夜》、《吹牛大王历险记》、《拇指牛》等誉满全球,受几代人钟爱的读物让他们自由阅读。

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信息传递速度快的机遇,低年级学生并不满足于国内《西游记》、《稻草人》了,连同国外的《小王子》、《小猪唏哩呼噜》、《长袜子皮皮》、《雾都孤儿》、《绿野仙踪》以及安徒生、格林兄弟甚至是迪尼斯的故事等等。他们也乐于亲近阅读了。

三、启发心智,牢记故事

记住看过的内容才是阅读的目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这就需要识记。儿童是记忆的黄金时期,注意提高儿童对所读内容的情绪,注意发挥学生机械记忆的优势,培养并帮助儿童采用多种记忆方法。如尽量去除学生阅读看书时的杂音,保持周围安静。多背诵一些短文、形象生动的儿童故事,用读、抄、背、讲的方式,不断刺激学生的大脑,使大脑神经保持持久的兴奋,适当训练有助于小学生记忆力的提高,用兴趣吸引,给他们较强的情绪体验,让孩子手脑眼并用,以加深他们的记忆理解。

四、图文结合,看懂故事

在小学语文学习中,基本技能的培养占极其重要的地位,它是语文学习乃至其他学科学习的奠基石。阅读、会看懂文章,才是他们终身受用的。看得懂不懂,是衡量阅读能力高低的标准。

选有注音的读物,这是第一条件。学生们边看音节边读,这样才不会把完整句子读破、断。这样才能在理解读物的基础上,在他们脑中形成意象,阅读才不会成为思想负担。

选有插图内容的读物,这也是一个重要条件。因为低年级学生有时对某些词句章节不能理解,这时需要插图的帮助,从图到文,图文对照。借助画面内容可以联系起一个个故事情节,有时加上标题,也能让学生突破语言理解的障碍。

随着学生心智发育,阅读能力不断发展,教师所要做的是组织各种形式的“阅读会”、“看书比赛会”。可以边看边记录,写读书心得,或把不明白的画出来,圈点那些精妙的词句,待讨论时与老师同学交流。这样阅读课堂气氛活泼了,低年级学生读了一则故事,就能知道故事大概,写谁?做什么?起初怎样,过程怎样,结果怎样。一般能从故事或人物事物中获得一种感受或者启示。

如还未教学《拔苗助长》前,老师让学生看这个故事,组织讲故事比赛,学生通过练习课文插图,基本看懂了故事讲什么,这则寓言想教育启发人怎样。这样,就达到了读懂一节故事的关键指标。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学校教育的优点就是占据学生的全部理智和心灵的真正阅读。低年级学生看故事只是阅读的起点。只要教师不厌其烦、精心辅导、诱导得体,相信每一位孩子都能驾驶语言的小舟,驶向知识浩瀚的彼岸。

 

参考文献:

1.卢玲;《倾听孩子们的故事》[J]山东教育2011年12期

2.李蕴;论小学低年级段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J]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3.庞志荣;注重故事阅读,提高写作水平[J]小学教学参考2012年03期

4.古军辉;提高小学低年级学生看图讲故事能力的一种策略[J]教育前沿,2012年12月

5.李跃;以故事为“诱饵”把学生引上阅读之路[J]教育文科资料2011年101期

 

作者:张德贞 

学校:莆田市仙游县鲤南大坂小学  

 

评论回复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提交

读写教材
更多>> 每周一评
更多>> 在线作文辅导
点击排行
语文学习评价权威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