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海峡语文网微信二维码
关闭
海峡语文网商城二维码
欢迎访问海峡语文网,今天是:

高燕瑜:阅读教学中感受语言魅力

发布时间:2015/3/5 16:07:21

 

摘要: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通过课程资源的整合开发和教学过程的精心设计,引导学生与课文文本进行对话,从而感受到文本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而这一对话过程应当从文本的语言出发,使学生理解语言文字,学会运用语言文字。

关键词:阅读教学  文本语言  语言文字运用

 

语文是一门基础性学科,也是一门应用性的学科,特别是小学语文对一个人一生的学习和生活都是至关重要的。语文教师通过课程资源的精心开发和教学过程的精心设计,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引导学生学会主动探索,理解语文语言文字的运用,是语文课堂的追求。

2011版义务教育语文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对话已经成为当下阅读教学的流行用语,而对话应该从语言出发,语文课堂上的教学主要是教师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的过程,学生从中感受到文本、教师、教科书编者所要表达的中心,从而受到教育。

一、让语言从文本中活跃起来

“读”是一种能力,许多老师仅仅将它当做一种手段,“请同学们快速读第几自然段,找出这段话中的重点词句。”这样的读只是一种手段,一种急于让学生寻找答案的手段。让学生多读,就是要关注读的本身,读好读到位。扫清阅读障碍,才有下一步理解的可能,才能与文本产生情感共鸣。2012年12月8日我有幸参加了《小学语文教师》举办的辩课活动,上海市著名特级教师谢江峰在辩课活动中所执教四年级《晏子使楚》一课时,其中一个环节是让学生找出晏子反驳楚王次数最多的一个故事,当学生找出是文本中描写的第二个故事之后。谢江峰老师接着指导学生:“为了说明人多,晏子用什么样的方法?”学生说出是夸张的手法,找出方法后,老师再让学生回归到文本中再去找夸张描写的三个句子,紧接着老师出示古文的三个成语分别是“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接踵”之后,老师说成语,生读对应的句子。师再让学生读,引导读出语言的夸张,一次又一次,品读再品读。通过古文中成语与课文中句子的对比,让学生不知不觉中读的能力得到了提升。至此,这些看似平凡的文本语言文字活跃在学生的脑海中,活跃在课堂上,也使学生初步形成了文本夸张写法的体验,这种体验由对文本的肤浅模糊的理解到深刻清晰,形成了一个文本积累的内化。

语文老师在语文教学时,就要有意识地通过课文的言语形式去挖掘,发现渗透在文本中的思想情感,特别是弄明白文中的情感怎么通过文本的语言渗透的。让学生多思考,许多老师怕思考的时间太长,导致整个课堂会冷场。其实课堂的安静正是学生思考的过程,让学生静静地想,尽情地想。在想的过程中发现文本中所包含的言语形式,关注言语形式才能使语言活跃在课堂上。

二、从文本语言中体会中心思想  

精巧的语文课堂要能使学生明确要学习的方向。老师的教学设计是对课文丰富语言的浓缩。在追求文本内容准确的基础上,进一步追求文本内涵的丰富,对文本的咀嚼和品位,对文本的体验和想象,对文本相关资源的补充与拓展,对单元主题和课文内容的逐层融合。体会文本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这就需要教师对文本内涵有深入浅出的解读,巧妙建构教学活动版块,老师轻松地教,学生主动地学,使语文课堂焕发出生命的张力和成长的活力。看过这样一个教学案例,在执教《半截蜡烛》这一课中,有句话颇为重要:“瞧,先生们,这盏灯亮些。”著名特级教师周益民教师是这样处理的:他让同学各自轻声读一读伯诺德夫人的这句话,想象该重读强调哪一个字眼?生自由回答,有的学生说该重读“亮”才能强调油灯比蜡烛亮,有的学生说该重读“灯”,只有突出灯,才能吹熄蜡烛。有的学生说该重读“瞧”才能吸引德国军官的注意。学生们“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在学生们说完后,周益民老师马上进行归纳提升:“同学们的朗读处理都各有理由,处理虽然不同,但是咱们其实是相同的,想一想是什么?”于是这样就把学生的认知和情感都归因到“熄灭蜡烛,保护情报”这个最终目的上!就是对文本中人物语言朗读中,提升了学生的认识,感受了这句话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有时,课堂上,教师也可通过组织学生表演朗读,通过表演,感受文本的语言艺术,感受文本所表达的中心思想,这种方法效果甚好。

三、在练笔中品位语言魅力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是许多老师感到头疼的问题。大部分语文教师没有过多的时间对学生写作能力进行专门的辅导。而一个优秀的语文老师能立足课堂,利用文本中的语言,带领学生揣摩作者思路,体会文本语言各种各样表情达意的方式。这样的课堂“雁过留声”,留下什么呢?留下学生语言扩展的空间。让学生在课堂中勤练笔,新课程标准要求:“每节课应有十分钟的写字时间。”于是,许多低年级老师把随堂写字融入课堂,中高年级的老师则把课堂小练笔带到了课堂,这是一种很好的方式,课堂小练笔就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学写一些小句子、小片段。它具有篇幅小、形式活、出手快等特点。新课标在第二学段习作方面早已要求培养学生“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愿意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让学生勤小练笔正是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起到有效作用的一种方式,课堂上小练笔,给足时间,而且还要交流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同学之间还可以给出修改意见,一次练笔就能得到一次收获。小学语文教学中随文练笔的方式有很多,如仿写式练笔、改写式练笔、续写式练笔等等。在特级教师谢江峰执教《晏子使楚》一课时,也加入了小练笔这个环节,在学习了整篇课文之后,学生对晏子的聪明才智有了一定的认识,这时老师趁热打铁,让学生学习晏子的“语言”展开想象的翅膀,当晏子回国后,齐王决定“尊为上相,刮地封号”等奖赏他,晏子面对这些他会怎么说什么话来拒绝齐王呢?于是,学生们提笔续写故事。在练笔中再次回顾晏子的精彩语言,并且延伸思路,将这种富有魅力的语言内化到自己的思路中。

可以说,每一课文都隐藏着作者的语言意图,这种意图是通过语言表达出来的,作为语文老师,唯有从“语言”出发,掌握语言表达的方式和结构,才能把握语文学科的特色,引导学生在阅读教学中感受语言文字带来的无穷魅力。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小学语文教师》 上海教育出版社  主编 包南麟  2013.6期

 

作者:高燕瑜

学校 :晋江市安海镇养正中心小学

 

评论回复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提交

读写教材
更多>> 每周一评
更多>> 在线作文辅导
点击排行
语文学习评价权威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