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海峡语文网微信二维码
关闭
海峡语文网商城二维码
欢迎访问海峡语文网,今天是:

郑春兰:在阅读教学中张扬学生的个性

发布时间:2015/3/6 9:44:2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个性化阅读是新课标倡导的一种阅读取向,它是阅读本身的客观规律。每一位学生都是各不相同的生命体,他们对问题的理解,有自己的思想方式和个性特点。他们在阅读中对文本产生感悟,必然会带浓重的个性化倾向。学生的具体阅读都有各自关注的焦点,都会与原有的知识水平、认识能力、生活经验和阅读习惯有关。即使对同一篇文章也会产生不同的感受。每一位学生进入文本,与作者进行深层次的对话,在角色体验中,完成对文本的理解、内化,从而语文素养得以完善,生命价值得以提高,个性得以张扬。这就要求我们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形成多元的阅读目标,多元的阅读评价,使阅读活起来,在阅读教学中张扬学生的个性。

一、深入解读文本,营造个性阅读氛围

学生是千差万别的,他们有着独特的生活经历、不同的兴趣爱好、有别于他人的思维方式,教师的“统一要求”、“标准答案”往往会扼杀学生的个性。只有民主和谐的环境,才能使学生的思维最大限度地活跃起来,才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阅读教学。教师应千方百计地营造营造民主、平等的对话氛围,多鼓励,少批评,消除师生双方的心理隔阂,让学生大胆提问、大胆诵读、大胆发言和大胆表演。在深入阅读时,要留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调动各种感官,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情趣。学生在良好的个性化阅读氛围中,才能积极的思考,去把握、分析和赏析课文,使阅读成为个性化的行为。只有学生主动、自由地个性化阅读,才能在其中形成自己独特的阅读感受。

总之,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是学生个性化阅读的前提,教师要努力创设这样的氛围。

二、把握价值取向,珍视个性阅读体验

朗读的意义在于帮助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掌握规范的语言、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检阅学生阅读能力。如果教师把教学目标中的“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改为“尝试着根据自己的感受朗读课文”,这将有助于培养学生阅读方面的个性化发展。

学生都是个性鲜明的个体,他们的理解能力、朗读水平、感悟能力、感悟角度等也各不相同,当然朗读也千变万化,我们老师心中当然也有自己的所谓“最佳标准”,在对待学生各不相同的朗读时,千万不能强硬地把学生一下子就带到你所认为的“最佳”上来。尊重学生,尊重他们的个性化朗读,就是要耐心地听取他们各不相同的朗读及这样朗读的原因,由大家评议,让他们在宽松、自然、和谐的氛围中尽情地发挥自己的才能,畅所欲言,淋漓尽致……如有一位教师教学周瑜黄盖火烧赤壁的精彩片断“火光照得满天通红,浓烟封住了江面,分不清哪里是水,哪里是岸。哭声喊声混成一片,曹操的人马烧死的,淹死的,不计其数。”的朗读时,先播放课件问学生有什么感受?你觉得这一段该怎么读?为什么?同学们大多谈了曹军伤亡惨重,士兵们很可怜,应该悲伤、沉重地读,而且学生一个比一个读得低沉、伤心、入情入境。这时老师没有满足于此,因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的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

怎样解放孩子,让“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呢”?没有多样化的启迪就不可能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于是这位教师又以“刚才我们从曹军的角度带着的悲伤的情感来品读。有没有人从别的角度体会出不同的情感?”激发学生的灵感,使他们情动而辞发,有的说应该读高兴、自豪点,因为东吴的周瑜赢了;有的说应该读出恨、可悲,因为那些士兵的家属在盼着他们回家团圆。这样的朗读教学,既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化,让他们的个性得到了张扬,又使朗读训练得到充分落实,从而把语言文字学得更扎实,有效。英国教育家洛克说:“每一个人的心灵都像他们的脸一样各不相同。正是他们无时无刻地表现自己的个性,才使得今天这个世界如此多彩。”语文课正是学生个性自由驰驭的领域,语文教学培养学生个性的关键在于引导学生独立自主地感悟。

三、相机引导质疑,激活个性阅读潜能

疑是思之始,学之端。质疑是探究的动力,是创新的前提,也是激活创新思维的重要途径。质疑可以把学生的思维不断引向深入。学生质疑问题虽然表现出不同水平,教师都应予以高度重视,积极鼓励和适当引导。“学贵有疑,有疑才有进步,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思贵出新,能标新立异,另辟蹊径,提出的问题就新颖、灵活而又独特。创贵在勇,有勇才敢于质疑,敢于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如我在教学《詹天佑》一文时,就有学生提出对“中部凿井法”有不同理解。有的学生认为“中部凿井法”就是先从顶往下打一口竖井,再由竖井处分别向两头开凿,有的学生认为詹天佑应该是通过四个工作面同时施工的,即竖井处两个从里向外凿,隧道两头各从外向里凿,这样一来工期才会缩短。而另有学生又提出自己的想法。既然中部打竖井可以增加工作面,那就应该多打几口竖井,工作面越多,工期不就越短吗?可其他学生不同意他的说法,认为打竖井也需要时间,所以并不是竖井打得越多工期就越短。那究竟打几口?有个学生说,肯定打两口,因为八达岭的隧道是居庸关的三倍长,打两口,把工作面增加到六个,而每段隧道的长度就相当于居庸关的。而这六个工作面同时施工,但必须在同一条水平线上,否则就打不准、打不通,所以文章中詹天佑要对工作人员说“定点、勘测、计算一定要精密,不能有一点马虎。”正是在这一系列的思维碰撞中,学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获得思想启迪,求异、发散思维在逐渐升华。

四、注重资源开发,促进个性阅读效果

新课程标准要求语文学习树立大语文观,要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我认为教师在课文教完后,应创设新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带着一个更大的问题走出课堂,去进一步查找资料,去调查访问,去参加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以满足不同的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个性需要。如我在教学《黄鹤楼送别》之后,就曾经让学生去收集、交流以“送别“为主题的诗歌,并选择自己喜欢的诗歌去研读、去体会、去交流;教学《新型玻璃》后,我引导学生开了个“新型玻璃”信息发布会,让学生分别扮演导购员和采购员,进行了自主实践与交流。在这些语文综合活动中,学生的个性得到了更为自由的、充分的发展。

推行个性化阅读,为的是不让摇曳多姿、五光十色的文本内容演化为千人一腔,千篇一律的结论,不让血肉丰满、呼之欲出的艺术形象被抽象为苍白干瘪、枯燥乏味的概念,不让充满灵性、千姿百态的生命个体被长期僵化刻板的教学异化为唯唯诺诺、只知接受的躯体。每个教师都应该积极地、耐心地俯下身来倾听每个孩子的声音,用一双热情、冷静、智慧的眼睛去发现、珍视每一棵富有个性的小苗苗,并创造机会,让他们尽兴地表达见解、表现自我、展示才华,让个性在阅读教学中闪光!

 

作者:郑春兰

学校:泉州市泉港区前亭小学  

 

评论回复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提交

读写教材
更多>> 每周一评
更多>> 在线作文辅导
点击排行
语文学习评价权威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