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锦云:扎根课堂,快乐阅读
发布时间:2015/3/6 9:48:36
新课程的阅读教学就是要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式。古人也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书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由此可见读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性。但是一味地强调多读,不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不注意读书形式的多样化,不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也是不可取的。因为阅读的过程是感受快乐的过程,特别是对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刚刚还处于自由自在的玩耍、游戏状态,突然进入严肃、规矩的学校学习生活,孩子的兴趣需要延伸、继续,同时也要上升到新的层次,开拓新的方法和途径。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采取多种方法,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下面就谈一谈我平时在阅读教学中的几点做法。
一、设计精彩的导语,未成曲调先有情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求知欲、好奇心——这是人的永恒的、不可改变的特性。”因此在每节课的开始,我们可以设计好导语,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下面的教学打好基础。如我在教学《咏鹅》时,就设计了这样的导语:“同学们,老师请你们猜一个谜语,如果谁先猜对了,谁就是聪明的一休。”紧接着,我就用学生熟悉的调子唱出了谜语:头戴一顶红帽子,身穿一件白袍子,脚登一双红靴子,唱着歌儿伸脖子。同学们听了,个个兴致盎然,一张张稚嫩的小脸上表露出跃跃欲试的冲动。尽管谜底五花八门,但学生积极动脑,动口,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因为这节课导语设置巧妙,一下子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旺盛的求知欲。学生学得积极,学得轻松,主动去探求新知识,学习效果非常好。再如在学《小鱼的梦》时,老师先充满激情地说了这样一段话:“小朋友们,老师昨天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长了一条尾巴,变成了一条美人鱼,在海里游来游去,可高兴了。后来我游到了海底宫殿,见到了海龙王,他送我一棵珊瑚树,让我带给你们,希望你们去海底做客。我做了这样的好梦,小鱼宝宝会不会也做梦呢?他会做什么样的梦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这样的开讲设计十分新颖,不仅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而且唤起了学生的求知欲,学生学习兴致很高。就连平时爱玩的学生也热情地参与进来。课内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气氛,学习效果不言而喻。
二、创设良好的阅读情境,润物细无声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就没有学习的兴趣,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沉重负担。”因此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个和谐的情感氛围,提供一个愉悦的课堂环境,让学生在课堂上想问、敢问、乐问,让学生自然地融入教学活动中,其思维才能没有障碍,才能毫无顾忌、畅所欲言,主动学习的欲望才能得以有效激发。如学习《小小的船》时,我就先播放歌曲《小小的船》,创设一种去太空遨游的情境,然后让学生闭上眼睛边听歌,边展开想像的翅膀:在蓝蓝的星空下,无数金色的小星星在夜空中一闪一闪;月亮弯弯的,挂在天边,哦,突然月亮变成了小船;小朋友坐在小船似的弯弯的月亮上遨游太空,微风轻抚着他们的身体,身边都是调皮地眨着眼睛的小星星……同学们仿佛身临其境,小脸上洋溢着甜甜的微笑,有的还情不自禁地说:“啊,太好了,太美了!”随后教师又鼓励学生跟着音乐把这首歌儿唱一唱,并自编动作表演。同学们有了浓厚的学习积极性,课堂气氛空前活跃。
三、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万紫千红总是春
语文学习应该是鲜活的、生动的、多彩的、个性的。不同性格特征、学习程度的学生对同一篇课文的理解也是不尽相同的,教师要保护和尊重学生对文章独特的理解与感受。因为只有尊重学生个性化的感受和理解,才会使学生总感觉参与到学习中,才能使学生对课本感到亲切,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如在《小鱼的梦》的教学中,我先让孩子们说说自己做过什么样的梦,再让孩子们读,孩子们在反复朗读了儿歌以后,我问他们:“小鱼也爱做梦,那它梦见了什么呢?”马上孩子们就纷纷发言了,有的说:“小鱼梦见星星在给它打电话,乐得直咂嘴巴。”“小鱼玩累了,梦见睡在太空船上,它偷偷地笑了。”“小鱼被风唱的催眠曲迷住了,梦见它学会了跳舞,摆着柔软的尾巴。”……学生沉浸在甜甜的梦里,说着小鱼的梦,他们的想象力自然而然地张开了翅膀。
四、借助有趣的动手操作,绝知此事需躬行
斯宾塞曾说过:“教育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尽量自己进行探讨,自己去推论,给他们讲的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去发现的应该尽量多些。”低年级学生完全可以通过读读、画画、想想,眼、手、口、脑并用,学习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体验到实践操作成功的欢乐,调动学。在学习《乌鸦喝水》一课时,有这样一句话“瓶子里的水慢慢升高,乌鸦就喝着水了。”为了理解“慢慢”一词,我事先让学生准备一个小矿泉水瓶(并装满一定的水)、若干块小石头,让学生结合课文前面提到过的“乌鸦把小石子一个一个叼起来”的句子,动手模仿乌鸦的动作,整个过程学生专注而又耐心。学生经过动手动脑,并且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慢慢”一词,然后,还要再进行抽象思维理解乌鸦最后能喝到水的原因,从而让学生明白遇到了困难要想办法解决这么一个道理。这样的设计,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参与性,促进其积极主动的学习,同时教给了学生独立学习的方法。
五、举行生动的故事表演,一枝一叶总关情
故事表演是最受低年级儿童欢迎的表现形式。小学低年级的课文大多是声情并茂、并富有童趣的文章,适合用表演的形式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通过表演化抽象为形象,化难为易,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突显特点。如在教学《小母鸡种稻子》一课时,我先要求学生图文对照仔细地读课文,读后让学生自找合作伙伴自编、自导、自演《小母鸡种稻子》的故事情节,看学生是否把课文内容读懂了。结果学生的表演令我非常满意,不仅准备了小母鸡、小鸭、小猪、小猫等各种头饰道具,还把小母鸡、小鸭、小猪、小猫的动作语言,表演得淋漓尽致,活灵活现,维妙维肖。在轻松愉快的表演中,学生理解了劳动最光荣,我们要像小母鸡一样热爱劳动的道理。
总之,教师只有想方设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兴趣为先导,开启学生思维的“小马达”,运用各种有效策略,营造宽松平等的学习氛围,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到阅读教学活动中来,课堂才会真正成为落实语言文字的主阵地。
作者:赖锦云
学校:泉州市洛江区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