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海峡语文网微信二维码
关闭
海峡语文网商城二维码
欢迎访问海峡语文网,今天是:

包冬英:找准切入点,提高小学语文低年级读写结合的有效性

发布时间:2015/3/6 9:56:33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和写作是紧密结合在一起,阅读辅助写作,写作促进阅读。我们在课堂中找准切入点,教学生在阅读万卷书中获取写作方法,在笔墨耕耘中实践写作经验,在读写之间系上一根纽带,通过各种渠道、多种形式,使读写之间相互沟通,细水长流,真正提高读写结合的有效性。为了让小学阶段读写结合教学更加扎实有效,我们从低年级就开始实践,从易到难、循序渐进。

关键词:切入点   读写结合  阅读  写作  仿写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很多老师都非常重视阅读与写作能力的培养,但是普遍都存在“阅读与习作”脱节的现象。其实,小学语文课文所选的文章都是一些极好的范文,甚至有一些经典的文章,在思想教育、题材选取、体裁安排、布局谋篇、谴词造句等方面,无不匠心独运,是学生模仿习作的典范。如果能在课堂教学中把阅读与写作紧密联系起来,努力挖掘教材习作特点,精心找寻读写结合训练点,从读中悟写,以读促写,真正提高课堂读写结合的有效性。那么对于学生的阅读或是写作能力的提高就能达到一个质的飞跃。我校在语文课堂读写结合教学实验过程中,要求教师从本质上入手,从整体入手,找准学生缺什么、想清自己教什么、落实课上怎么教,认真实践,努力落实,取得一定成效,现将点滴经验与体会和大家分享:

一、低年级读写结合教学的困惑

我们学校语文组确定语文课题”找准切入点,提高小学语文课堂读写结合的有效性”,从低年级开始实施读写结合的教学实验。实验伊始,参加实验的低年级教师普通存在疑惑和缺乏自信:一是低年级老师认为学生识字写字量不多,应以识字写字为主,写话难度太大;二是低年级老师还认为当前课标对写话的要求也不高,觉得没必要大张旗鼓地训练。因而觉得读写结合是可有可无或应付了事。针对老师的疑惑,语文教研组经过细致周密的分析研究,认为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引导教师更新观念,明确读写结合的意义。为此,采取了三方面的措施:一是帮助教师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减轻思想负担。二是启发他们要相信学生、相信自己,坚定读写结合教学的信念:学生思想活跃,思维灵活,潜能巨大,只要教师“启”得有道,“导”得有法,学生便能“自会”,便能“独创”。三是教研组负责人身先士卒,开设读写结合示范课,言传身教,坚定教师的信心。学校经常互相交流、切磋,集思广益,共同解决问题。

二、怎么开展低年级读写结合训练的研究

1、找准学生缺什么。

读写结合首要问题是要在读写结合教学之前,洞悉学生的年龄特点、深入了解学生的阅读与写作的基础,找准学生在阅读与写作方面缺什么。根据老师们的实验,我们了解到学生阅读方面缺少一种提炼,提炼文章的中心,提炼文章的语言,提炼习作的方法。而在习作方面则缺少一种实践,尤其是即兴作文的实践,还缺少一份自信,写作带来的成功喜悦可以让作文事半功倍。

2、想清自己教什么

教师要根据教材特点及学生缺什么而想清自己教什么。然后再挖掘教材中读写结合的训练点,根据课文的表达特点、学生的实际、单元主题和课后“思考与练习”来确定。读写中注重以对文章内容的拓展理解、生活化解读,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和感悟能力。

3、落实课上怎么教

找准学生缺什么,想清自己教什么,最后就要落实到“怎么教”上。比如读写结合课堂训练设计要合理安排读与写的时间,精心设计、处理好读与写的矛盾,阅读中感悟提炼写法,写作后促进更高层次的阅读。写的篇幅可以长短不一,写的形式可以灵活多样,不要千篇一律、整齐划一。可以口语表达,围绕一个词说一句话或一段话;也可以看一幅图或几幅图,写一个片段或几段话。在具体教学中可以采取以下几种结合的形式:说与写结合;篇与段结合;与小练笔结合。

三、找准切入点,提高低年级课堂读写结合的有效性研究

(一)以课文词语为切入点,积累运用语言

教师在读写结合教学中首先应以课本为本、积累语言,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寻找读写结合字词训练点,发现字词和文本之间的联系,巧妙地渗透写话的基础知识。如体会《荷叶圆圆》一课中 “圆圆的、绿绿的”叠词的妙用,可通过比较“圆圆的、绿绿的”和“圆的、绿的”异同,让学生举一反三说出“红红的、青青的、白白的’等词。再如体会《邓小平爷爷植树》一文中四字好词-- “万里无云”“春风拂面”“引人注目”“兴致勃勃”。教学中可通过联系上下文感知理解词意,并选择一个词语或一些词语说一句话或一段话。老师经常通过这样的训练,不仅加深了对词语的理解,也有效地加强文字和生活之间的联系。 所以,孩子们通过阅读课本就可以很快积累好词佳句,丰富自己的语言,为写话打好基础。

(二)以课文插图为切入点,提高写话水平

低年级许多课文插图形象、生动,是很好的说话、写话材料。教师可以挑选趣味性强、贴近学生生活、学生有话可说的插图进行写话训练。如观察《柳树醒了》插图,我引导学生仔细看图:“同学们,课文中有一幅很美很美的图,你们看到了什么?猜一猜这是什么季节”当学生说到有柳树、有燕子,是春季时,我再引导:“你能用平时积累的好词好句来说说你眼中的春天吗?”这时,学生的话匣子打开了,声情并茂、滔滔不绝地描述了春天的美好。“春天来了,燕子用剪刀似的尾巴剪出柳树的翠绿、美丽,春雨用甘甜的雨露滋润着大地的万物……”学生把积累的好词佳句巧妙地派上用场,一个个妙语连珠,简直出乎我的意料。说完我就趁热打铁,让他们把自己说的精彩语言写在本子上,这就是写话的初步训练。通过看图说话、写话的联系,让孩子体验到作文其实可以这么简单,今后的作文孩子会更加自信。

(三)以课文范文为切入点,学会布局谋篇

叶圣陶先生曾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仿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语文的技能。”①让学生模仿他人作品,从他人作品中汲取遣词造句和布局谋篇的方法,不失为习作起步阶段一种快捷而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如课文《柳树醒了》这首诗歌,生动有趣,语言丰富,孩子易模仿。仿写中,学生诗意爆发,涌出了许多童真的语言。如:春雨给桃树洗澡了,洗着洗着,小桃树呀,绿了。阳光给桃树温暖了,暖着暖着,小桃花呦,笑了……一句句话汇成一首首儿歌,显示了孩子们智慧的火花。教学《假如》一课后,让学生仿写一首幻想诗。学生们兴趣浓烈、从说到写,一首首小诗跃然纸上 “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 我会给没有房子的人,画一座漂亮的房子,送给他们一个温暖的家,让他们感觉到家的温暖。”通过仿写,我仿佛看到心灵的鸽子在飞,听到情感的小溪在欢唱。

(四)以续写故事为切入点,放飞学生的想象.

在低年级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很多课文情节生动、故事性强,学生学完总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若在此时,让学生根据文章的情节进行创造性地续写,放飞孩子想象的翅膀,一定会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在教学《坐井观天》一课时,引导学生进行想像说话写话:青蛙如果跳出井口会看到什么,会说些什么?学生有点说:“青蛙跳出井口,看到绿油油的草地上开满五颜六色的花儿,美丽极了!抬起头,天,瓦蓝瓦蓝的、无边无际的。”有的说:“外面的世界真精彩,今后我一定要多到外面看更美的风景,多长见识,不坐井底之蛙。”学生的想象力果然与众不同,把青蛙的所思所感把握得恰到好处。学习了《从现在开始》后,孩子们主动请缨,需要为猴大王的上任锦上添花。有的把猴子塑造成平易近人的大王,有的把猴子塑造成威风凛凛的大王。无论孩子写得怎样,此类创作,激发了学生说和写的积极性,为学生的写作铺平了道路。

(五)以课外延伸为切入点,扩展阅读领域

吕淑湘曾说过:“语文学得好的人,无一不得力于课外阅读。”②在我们的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把课外阅读纳入语文教学的内容,充分利用阅读读物中的资源,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与渠道,使学生通过课外阅读丰富知识,提升能力。如学完童话故事《酸的和甜的》后,开展“每天一个童话”活动,让学生利用早上十分钟时间讲童话故事,依据单元目标要求写童话; 还可以开展“我最喜欢的课外书”、”读书明星”评选活动,为孩子们提供了展示舞台,让他们看到了自己的阅读成果,品尝到了在书的海洋遨游的乐趣,阅读热情空前高涨。经过课外阅读实践,学生的课外知识长进了,阅读习惯也逐渐得到了良好的熏陶和培养。

   

参考文献:

1、《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

2、《读课外书的好处》

 

作者:包冬英

学校:福州市潘墩中心小学

 

 

 

评论回复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提交

读写教材
更多>> 每周一评
更多>> 在线作文辅导
点击排行
语文学习评价权威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