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秋琼:谈培养低年级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发布时间:2015/3/10 16:06:17
小学低年级学生正处于语言开发的最佳时期,在这个阶段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尤为重要。如何为学生寻找语言训练点,让学生有话可说,有文可写,是我们低年段老师探索研究的课题。教学实践中,我努力将说话、写话训练贯穿在语文教学和日常生活中,为学生搭建多种不同的平台,在鼓励中激发学生说的兴趣,在训练中提高学生写的能力。下面结合我们低年段的样本研究课题“以说促写,循序渐进”,谈谈自己在教学实际中的点滴做法。
一、立足课堂,夯实基础
培养低年级学生的说话、写话能力应从基本句式练起,即从练习造句、炼句抓起。课堂上,老师想方设法调动学生说话的主动性、积极性,从句子开始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这是学习作文不可缺少的基本功。只有造句、炼句的基本功扎实了,才能为中高年段连句成段、作文成篇做好准备。
课堂教学中,抓住文中的几个关键词语,指导学生结合具体语境, 或是联系生活实际,从不同角度对学生进行语言能力的训练。如学习《快乐的小公鸡》一文,我让学生用“帮助”、“快乐”说话。学生有的联系课文内容:青蛙帮助庄稼捉害虫,青蛙很快乐;小闹钟帮助小熊改掉了坏习惯,小闹钟很快乐。也有学生说自己的生活体验:我帮助老师收作业,我很快乐;如果六一的经典诵读比赛我们班得了第一名,老师会很快乐,我也会很快乐。这样的练习既帮助学生积累词语,同时向运用迁移,在运用中加深对词语的理解,而且培养了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是一种非常好的语言训练形式。
二、依托文本,拓展延伸
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性的、多元性的,这就要求我们拓宽语文学习的领域,课堂上适时适度地拓展延伸教学内容,不仅能加深学生对文本的感悟,还可以落实语言能力的训练,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1.回归生活,唤起生活体验,提升语言
我们知道,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因此有“生活即语文,语文即生活”之说。每一个人,自懂事以来,就开始感受生活,体验人生,这是他们语文学习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资源。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应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实际出发,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从自我生活中去寻找“说”的素材,表达自己对生活的体验与感悟,慢慢引领学生的语言表述做到“回归生活,表达真情”。如教学“愿望”这一主题单元,我让学生用 “愿望”口头说话。大部分学生说的是:我的愿望是当一名老师;我的愿望是每次考试考一百分;我的愿望是能长一双翅膀……虽然学生们说的愿望都很美好,但总觉得在说空头话,不太切合实际,有些愿望太遥远了,有些愿望根本是难以实现的。于是,我联系主体课文《丁丁和牵牛花》一文,和学生一起清楚地总结出丁丁是如何实现自己愿望的。再由此切入话题:同学们也来想想,你也有什么想要实现的愿望,而这个愿望通过你的努力也能实现的,我们不说无法实现、或做不到的事。再让学生以“我的愿望是 。为了实现这个愿望,我要 ”的句式进行说话,最后把自己的话写下来,孩子朴实的语言真实地表达了他们内心的想法。
3.续编故事,拓展想象能力,发展语言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鼓励大胆表达,写想象中的事物。”这是新课标倡导的作文教学新理念。儿童时期是想象力最丰富的时期,续编故事是学生发挥想象力的有效途径。低年级课文中童话故事较多,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续编故事,结合语言训练,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创造的乐趣。《想飞的乌龟》是一篇很有趣的童话故事,学习这篇文章时,学生饶有兴趣。在故事的末尾,我让学生帮乌龟想想办法:乌龟怎样才能再飞起来呢?即让学生们续编故事,引导他们自由、大胆地想象,勇敢地表达。又如学习《小鸭子回家》,我让学生在思考中续编故事:小鸭子还会遇到哪些困难?又有哪些好朋友来帮助它呢?事实证明,学生是编故事的天才,创编的故事往往让你自叹不如。只要我们善于给学生搭建一个想象的平台,点燃他们思维的导火线,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想象,也使学生的语言能力得到质的提高。
三、先说后写,以说促写
写作遵循从说到写的训练原则,因为学生口头作文可以不受汉字的约束,想象得以充分发挥。在学生口头语言时,教师要鼓励、引导、启发、点拨,对学生的想象、构思、表达进行相应的指导。同时发挥班级的群体优势,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合作编说,共同提高。学生说的能力提高了,思维能力、运用书面语言的能力也就相应得到了锻炼,又何愁下笔不成文呢?
1.扫除障碍,从说到写
叶圣陶曾经说过:“写作的根源是发表的欲望,正如同说话一样,胸中有所积蓄,不吐不快。”但低年级学生受自身能力的限制,能“说”不善“写”,往往口头作文说得精彩纷呈,一旦动起笔来就有一大把的字写不出,渐渐地降低了写的热情。因此,教师不但要鼓励学生把说的内容写下来,还要教他们扫除表达上的障碍。如遇有不会写的字,可用拼音代替,或向身边的人请教,也可以直接用简单图画表示等。同时,对于学生写出来的内容要求不能过高,不能太“较真”,只要学生写下来了,都应以表扬为主,要让每个学生体验到写话成功的喜悦。总之,教师要想方设法激励学生从“说”到“写”,完成质的飞跃。
2.适时引导,说写结合
当学生在用语言表达自己所思所想时,教师得进一步引导学生如何把话说明白、说具体。毕竟低年级学生年龄小,词汇积累贫乏,有的孩子心中有想法,但站起来时往往只简单地用一句话来表述。其实,从孩子欲言又止的焦急神情中,我们知道他的话还没说完,他还想说,只是不知该怎么说出口。遇到这种情况,极需要老师引个头,扶一把。这时,老师要在一旁适时地给他语言上的帮助,如起个头让学生接着说下去,或根据学生先前的表达适当地“添油加醋”。此时一定要让学生再复述老师刚才的语言,当然要求不能太高,学生能再用自己的语言转述也要加以表扬。这样做一是培养学生善于倾听的能力,二是再次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实践证明,学生只要会倾听,会表述(包括转述老师的话),就能完整、清楚地写下来,而且写得还真不错。
万丈高楼平地起。培养低年级学生的语言能力,创设一切机会,采取多种途径,有目的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这是我们低年段老师一直在努力的事。我们欣喜地看到,学生的说写能力在不断进步,语言表述也越来越具体,更重要的是,他们说得开心,写得轻松。今后我们将继续努力,为学生搭建说写的平台,不断丰富语言,促进语言表达,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
作者:王秋琼
学校:晋江市东石镇第二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