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海峡语文网微信二维码
关闭
海峡语文网商城二维码
欢迎访问海峡语文网,今天是:

吴雁婷:如何提高三年级学生的习作能力

发布时间:2015/3/10 16:27:27

 

按照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学生从三年级开始学习写作文,是由一二年级的写话上升为写作文,这对学生来说是一大难关,如果不加以正确的引导,就会导致学生厌恶作文。学生要写好作文,关键是要具备写作的基本功,即是写作者心中的有多少“筹码”,“筹码”的多少直接决定了作文的好坏。那如何提高三年级学生的写作能力,经过几年来的作文教学实践,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多阅读和多积累

作文是学生思想水平和文字表达能力的具体表现:是字,词,句,篇的综合训练。结合我们学校开展的“书香校园”活动,我尽可能地利用课余时间让学生阅读书籍。阅读不能漫无目的地看,我要求学生在阅读完一本书后写感受。一开始,学生的感受都很浅显,随着看的书多了,写多了,越来越多的孩子能写出些有价值的感受。随着年级的增高孩子认识更多的字,就能积累更多的词汇,熟记更多的名言警句,格言谚语,再加上阅读一些有用书籍,把书中那些优秀的字词句摘录下来,作文时就可以随心所欲。

二、多体验

我校位于城乡结合部,接收的孩子大多是农民工子弟。他们的生活很单一,生活经历单调,很经常看到题目就发愁。对此,我主要以多开展活动来丰富孩子们在学校的生活,这要多与学校的活动配合。比如这学期我们开展了体育节和感谢父母恩的活动等。5月份的母亲节刚好与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习作相符,我便抓住这次的机会,利用主题班会的活动,让孩子回忆在平常生活中与母亲的种种相处体会到母亲对自己的爱,进而懂得感谢父母,那么这单元的习作对孩子来说就有得下笔了。再如,每次学校组织的外出游玩,都能或多或少地增加孩子对外面世界的体验,应该在游玩回来后适时地引导他们记录下来。

三、多说话

我发现在平常的教学或与学生的交流中,不善表达的学生,他们的作文往往也不能把要叙述的事、要说的理,有条理、有中心地诉诸于文字。究其根本原因,则是缺乏说话的能力。所以在作文教学中,我特别注重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在每一次习作前进行相应的说话训练。根据相应的主题,先从简单的句子开始再慢慢地丰富这个句子,就这样多次练习语句就通顺了。不管是介绍景物、事物、人物还是场面活动等,都能运用这个方法。在训练过程中,还要注意列出简单的提纲来引导学生先说什么,后说什么,然后按说的顺序有条理地写下来。

四、多鼓励                                                                                           

心理学上说教师的期望效应能改善学生的行为、习惯乃至成绩。作文中也一样,但教师的期望孩子如何知道?就是在与教师的交往中从教师的眼神、动作和语言等感受到。要想提高消除学生畏难情绪,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调动学生写作积极性,就要给学生自信心,采取多肯定、多鼓励、少批评。在批改作文中,对习作能力差,写出来的作文不合要求的,切忌讽刺挖苦,应单独谈话指出存在的问题,多说鼓励性的语言;对写作有进步的学生要加以表扬,使他们对写作有自信心。这在我班的习作教学中我深有体会:班里有个学习中下的学生,每次看到习作就说头疼,但有次写一处风景的习作他很快就完成了。我带着好奇读了他的作文,发现他的作文与课本里某篇课文相似。我便把他叫到跟前,了解之下知道了他的父母都忙于工作,就算在周末他也只能自己在家,根本就没出去游玩过,他不会写,于是他就把部分课文背下来了充数。听到这里,我并没有批评他,而是告诉他:“其实你很厉害,有欣赏的眼光,你背下来的都是这篇课文优美的句子。你已经把它们记住了,再来就是学会把它们用到该用的地方。你的作文就能提高。”此后,很少再听到他为作文头疼。

五、多观察

1、入门宜静

在我们的生活中,孩子们最常看到的东西以静态为多,而花草树木、瓜果蔬菜便是我们经常要描写的对象,进行观察前应引导学生抓住它的“色、形、味、香”特点。如三年级下册中有篇《画杨桃》课文是画静物。我便抓住契机让孩子们来个“写杨桃”。课前我要求他们了解更多杨桃的资料而我则准备了几个杨桃,上课时要求学生仔细看、尝、闻。首先让学生观察杨桃的外形、颜色,接着尝它的味道,再让学生说出杨桃的作用,有解渴,美容,降火等等。在这一系列的接触观察中,孩子们对于“写杨桃”已经有一定的思维了。

2、提升在动

学校的生活是多姿多彩的,每一个在校园里的场景都是精彩的。而孩子却发现不了这样的美好。比如这学期我们学校的活动很多,历时最长的还是期中举办的体育节,从通知到比赛整整有两个月的时间。这两个月里每个班级都在练习准备。学校操场上每到课间都是热闹非凡,这样的场面不记录下来多可惜啊!于是我便开始有意识地让孩子们观察操场上同学在做什么,直到比赛当天。当比赛结束后我们上了一堂《一次开心的比赛》。我认为要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应该让学生多观察,多活动,在活动后让他们把活动过程写成作文。动笔前,首先指名让学生回顾了活动当天的情景、心情和自己觉得最激动的一瞬间。最后我便出示作文的目标要求:①按一定的顺序写清楚;②表示动作的词语要用准确,写具体;③要把自己的想法或完成后的心情写进去。这样让学生自己动手、动口、动脑,使课堂中有听、有做、有说、有写,调动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学生从生活中找到了写作的材料,写作的兴趣随之而来。

六、多修改

优秀的作文都是经过不断的修改才产生的。可见修改作文在习作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让孩子自觉养成修改作文的习惯也是培养学生作文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不少学生在写作时,总觉得写完后便认为大功告成,可以放松一下了。过后却不知自己写了些什么,有些地方连自己也弄不明白,这主要是欠缺回头修改的习惯。所以,首先我引导孩子们按字、词、句、段、篇的顺序去修改自己的作文,找出写得好的词、句和发现不通顺、有问题的地方,但效果不佳。面对自己写的作文,他们能发现优点的多却看不到自己的问题。针对这一坏习惯我采取了一定措施:我们学校的四、五、六年级都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我便想修改作文说不定也可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来进行,在自己觉得“修改完”后再在小组内流通改,这样每个人还要修改小组其他三个人的文章,为了避免孩子不认真对待,我还要求每人在修改他人的作文完后要在最后写下你对他的评语,至少三句话。一开始很多孩子都觉得很难,都在犯嘀咕,该写些什么呢?很多孩子提的建议都是多点好词好句,经过一个学期的训练大多数孩子能针对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有时原本要求的三句评语变成十句之多了。最后我在用这些认真修改作文而取得好成绩的同学作为榜样去引导学生,使更多的孩子认识到修改作文的重要性,从而养成自觉修改作文的习惯。

七、多记录

班上的孩子大多是农民工子弟,家长对他们的学习、功课关心不多,更不要想会注意到孩子有没有写日记的习惯了。在刚接触作文时很多孩子害怕就是他们没办法把一件小事说清楚。这样的孩子我反而要他们坚持写日记,我要的不是几百字的流水账,而是一天过去了,有没有一件事你有感触的。不管是高兴、难过、激动……你都可以记下来。如果实在没有的,我也允许他们摘抄他们喜欢的句段。这样一段时间,我发现这些坚持下来的孩子们提高了他们的文学素养,完善文学功底,能帮助他们写出一手好文章。

总之,要想写好作文,就要坚持做到这几多“筹”。

 

作者:吴雁婷      

学校:厦门市高林中心小学 

 

评论回复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提交

读写教材
更多>> 每周一评
更多>> 在线作文辅导
点击排行
语文学习评价权威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