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海峡语文网微信二维码
关闭
海峡语文网商城二维码
欢迎访问海峡语文网,今天是:

张金华:小学低年级看图写话教学新探

发布时间:2015/3/11 9:31:54

 

摘要:看图写话是一、二年级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高年级习作的基础。要想写好作文,低年级的看图写话就是开启习作大门的钥匙,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想像能力和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低年级孩子识字有限,生活经验几乎空白,认识水平不高。因此,我们在看图写话指导过程中应遵循孩子身心发展规律和语言发展能力,放飞童心,呵护童真,激发孩子们的写话兴趣,让学生与语言文字接触、嬉戏、激荡。

关键词:观察力  想像力  乐于写话  有效评价

 

作文难,难作文,学生怕写,老师怕教,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之一。在《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对低年级写话是这样描述的:“对写话有兴趣,留心周围事物,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像中的事物。”要想写好作文,低年级的看图写话起着搭桥铺路的关键作用,它是中高年级习作的基石,是开启习作大门的钥匙,同时看图写话也是一、二年级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想像能力和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如何把握低年级写话目标,让孩子们懂得写话,乐于写话,能写出充满童真、童趣的话语呢?在多年的教学和实践中,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四个步骤来指导看图写话。

一、立足教材,传授方法,培养有序的观察力

古语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低年级的语文教材图片资源丰富,课课有插图,形象丰满,色彩鲜艳,为看图写话训练提供大量的素材,低年级学生年龄小,好奇心强,看东西直观,对图片很容易就产生兴趣,但他们很容易受色彩和图片内容的吸引作无序的观看,注意力集中但不长久,看图比较随意,教师应及时抓住时机,培养孩子认真有序地观察插图,教给看图方法,才能做到有条理,内容清楚,言之有序。

一是按照一定的空间顺序观察。指导学生观察插图时,让学生有空间概念,如:前后、左右、上下、远近等。然后引导学生按空间顺序进行观察,可以从近到远(从远到近)、从左到右(从右到左)、或从上到下(从下到上)等多方位进行仔细观察,并选择用自己喜欢的观察方式有顺序完整地说出图意。二是按“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顺序来观察。根据插图内容,观察应循序渐进,先把握插图的整体印象,再深入图中部分内容细致观察,不管单幅或多幅插图按照这种方式,都能把图意有机地结合联系起来。如在观察自然风景插图时,可以指导学生按照自己喜欢的顺序(上下或左右或远近)观察,教师适时点拨:图上有哪些景物?你最喜欢什么景物?接着抓住细节部分观察,问:图中景物有哪些颜色?这说明在什么季节?这个季节的景物有什么特征?你喜欢这个季节吗?为什么?在观察人物图片时,可以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神态、语言和动作,让学生感受到人物的喜怒哀乐。特别是观察多幅图时,先让学生一幅一幅地观察,说清每幅图的主要内容,然后把它们上下图组合起来,弄清楚每幅图之间的紧密关系,事物与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从整体着眼,抓住细节,这样,学生在说话时才不会前言不搭后语,显得语句混乱,表达不清,写起来时也就会内容有序,条理清楚。

二、借助多媒体,填空补白,激发丰富的想像力

爱因斯坦说过:“想像力比知识更为重要。”看图写话虽然是从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入手,但它的目的之一还在于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由于教材中的插图画面是静止不动的,画面上有人物,有景物,有色彩,但没有声音,没有动作,学生难免感到枯燥和单调,适当借助多媒体,让画面鲜活起来,不但增加教学的趣味性,也能更好的帮助学生展开想像。教师应利用插图中的留白部分,开阔思路,及时启发、引导学生对图中的人和物进行前后联想,丰富图画内容,完善故事情节。使一幅图想像出前后几幅图,使一个动作衍生出前后的几个动作,加上多媒体画面的演示,使得图片动静结合,整幅图或多幅图画变成一个完整的、连贯的事物,人物形象更加丰满逼真,故事情节更加曲折动人。一个情境变成了几个情境,给孩子们开启了想像的翅膀。比如:人教课标版语文一年级下册识字1词语教学中,可分两大块来教,先出示“柳绿花红、冰雪融化、百花齐放”几个词,让学生借助课本中的插图可以直观地理解,这些景物、色彩是可以直接看到的,因此,对“柳绿花红、冰雪融化、百花齐放”词语理解起来并不困难。再出示“莺歌燕舞、泉水丁冬、百鸟争鸣”等词,这是一番怎样的热闹景像,孩子们看不到,也不容易理解,所以需要借助多媒体播放声音,听听清脆的泉水声,悦耳的鸟鸣声,看看动感的画面,从而去感受、去想像大自然的春天多么美妙,动静结合,才能领略“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景象。

三、留心自然,放飞童心,养成写话的好习惯

大自然本身是一幅幅神奇而又美妙的画:春有百花,夏有鸣蝉,秋有落叶,冬有冰雪。一年四季,呈现不同的面貌,让孩子们徜徉在自然中,观赏风花雪月,留心四季变幻,心里就有话可说。这些大自然的景色不仅要留在孩子们的心中,还要把它变成画面细细品味。如,每年开学之初,教师可以带领孩子们去校园里逛一逛、玩一玩,给孩子们介绍不认识的花草树木,看鱼、捡落叶、闻花香……遇到刮风下雨,师生静静地站在走廊上细听凝看;上《影子》课时,师生们又可以到操场晒晒,找自己的影子;上《菜园里》时,各种蔬菜摆满教室的各角落;上《称象》时,借用各种道具演示称象的过程……这些活动,孩子们既玩得开心又为写话课积累了素材。还可以用相机把孩子们的活动场景拍摄下来,在写话课时用多媒体播放出来,于是就会听到孩子们欢呼声:“那是我!那是我!”“榕树、樟树、菊花……” 童心在大自然中放飞,充满童真、童趣的话语在写话课上诞生。比如:“雨滴像透明的珍珠从空中洒落下来。”“榕树是不是和爷爷一样老,长那么多的胡须?”“下课时,我看见小锦鲤游到水面吐泡泡。它的嘴巴像个0。”……这些鲜活的句子都是孩子们在大自然中汲取释放的,写话课让孩子们有话可说,乐于表达自己看到的,想到的,写出来的话不但通顺连贯,而且富有个性。

四、有效评价,及时鼓励,增强写话的自信心

评价是对孩子的劳动成果做出反馈,进行有效评价会激发孩子积极向上的进取心,树立信心。进行评价有两种情况,一是对课堂上的看图说话进行评价;二是对课后的写话练习进行评价。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看图说话评价时,要对学生的一句或一段话表达是否有顺序,是否清楚完整,及时做出评价,会对学生起导向作用。各个学期对孩子的写话要求也应由易到难,由模仿到创新的过程。比如:一年级第一学期可以要求孩子会写一句通顺的话。表达完整“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第二学期要求会写一句优美的句子或精彩的词。二年级第一学期能够写一段连贯的话。第二学期会写一段精彩的话。要想让孩子们乐于表达、喜欢写话,老师、家长都得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孩子们的写话成果,让孩子们享受成功的喜悦,对写话也会充满信心。因此,对学生写话练习以鼓励为主,教师评价语言要饱含感情和希望,做到有针对性,多样性,变化性。

除了对孩子的习作进行激励性的点评,还要为作品搭建展示的舞台。教师可以把孩子的作品定期投到校报上,还可以利用QQ空间发表学生作品,让他们在空间里欣赏作品,互相点评。每次写话课前5分钟,教师还可以让孩子们朗读自己优秀的作品,享受同学们羡慕的眼光。当然,这个展示的舞台是面向全体同学,每个同学每学期最少有一次机会展示自己的作品,从而进一步激发孩子们的写话兴趣,树立写话的自信心。

插图的画面是静止的,孩子们的内心是飞扬的,只有激发孩子们的写话兴趣,留心观察生活,培养丰富的想像力,及时鼓励,树立信心,让孩子们有话可说,乐于说话,我们的看图写话才能达到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浅谈小学低年级看图写话教学的几点思考》.白云五小.罗善菊.

 

作者:张金华

学校:福州市永泰县实验小学

 

评论回复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提交

读写教材
更多>> 每周一评
更多>> 在线作文辅导
点击排行
语文学习评价权威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