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海峡语文网微信二维码
关闭
海峡语文网商城二维码
欢迎访问海峡语文网,今天是:

李琴琴:让作文插上快乐的翅膀尽情遨游

发布时间:2015/3/11 9:39:51

     

摘要:目前,相当一部分学生害怕写作文,作文语言贫乏、情感淡漠。追其根源主要还是老师在指导学生写作时,急于求成,只重结果,不重过程导致学生“无话可说”、“说不出精彩的话语”,让学生谈“作”色变。针对这种情况本人希望在小学三年级作文起步阶段,能通过各种途径激发学生写作兴趣,让学生快乐作文,为以后漫漫习作长路做好铺垫,基于叶圣陶、于永正等先进教育理念的启发,本文提出了以下小学三年级快乐作文教学实施策略:合理要求,激发兴趣;创境体验,积累素材;善于积累,丰富语言。

关键词:小学生;三年级;快乐作文;素材;语言

 

小学是学习作文的基础阶段,可说到作文,我们深深地感到在现实语文教学过程中,喜欢写作的学生真是寥若星辰,究其原因本人认为大致有二:1、作文教学目的的功利性。部分老师为了应付考试,从小学三年级就开始教学生背作文,学生疲于应付老师指定背诵的篇目。每次作文,学生都在大脑中搜索有关“样本”,学生“洋洋洒洒”大作,其实都是从别人那里“复印”的,学生的作文没有了自己的思想,完全成了一个活生生的容器。作文本是五味俱全的东西,如今却成了苍白无味的纸团,让学生谈“作”色变。2、只重结果,不重过程。有的作文课教师只写个题目或只通过语言文字来说教,无异于在课堂上弹催眠曲,死气沉沉的课堂气氛导致教师说教师的,学生做学生的,既不考虑学生生活积累和心理需求,也不创设与作文相关的情境,让学生处于无话可说、无从下笔、苦不堪言的困境中,学生怎能不怕写作?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1]”,三年级是小学作文教学起始阶段,如何在这个特殊学段,克服学生害怕写作心理,树立学生写作的信心,培养学生写作兴趣,提高学生写作能力,为今后其漫长写作道路打下牢固的奠基石呢?窃以为老师须让作文成为学生生活中的趣事、快事,使学生轻松上阵。

一、体验成功,感受快乐,是写作的门槛

兴趣是写作的动力,而写作的快乐也还源于对作文发生浓厚的兴趣,因而首先要克服学生“厌作”“畏惧”心理。这就要求老师对学生写作要求要合理,不要任意拔高,急于求成。三年级是中年级的起始阶段,习作也是从三年级刚开始起步的。不要在学生开始习作最初阶段,就面面俱到,要求学生写一篇优美的文章。同时还要时时关注学生学习表现。学生刚蹒跚迈步,不管那步子是大是小,老师都要给他们热情回应。如:我教的三年级班级,第一次作文,只要求学生把字写漂亮,逗号不一逗到底,就得优;第二次作文不一段到底,不写错字就得“优”;第三次作文只要不写病句,就得“优”;第四次作文,只要能用上一些好词佳句,就得“优”。我还及时写上评价语,或画上一张笑脸,一朵红花。这样层层深入,步步为营,让学生拾级而上,一次次体验成功给他们带来的快乐,克服“厌作”心理,慢慢达到三年级习作要求。看来,树立正确作文教学观念,对学生提出合理要求,是培养学生写作兴趣的首要任务。

二、创境体验,积累素材,是写作的脊梁

叶圣陶说:“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2]”,这个比喻形象地点出了作文内容与生活的关系,作文内容的“新鲜血液”得于生活的供应,生活是作文的源头活水。为此,三年级的起步作文,充分给学生创造体验的机会,让学生用心去体验,学生便有写作素材,以下主要从三个方面帮学生引“源头活水”,激发学生内在写作兴趣。

(一)游戏中感受快乐

新课标对学生习作的基本理念是让学生在快乐中习作,基于此,我特别注重赋予自己作文指导课以游戏的色彩,尽量让孩子们在快乐情绪中练习写作,变“无话可说”为“有话可说、有话要说”。如,我在教作文《画脸谱》时,先让学生在班级里做游戏。从画娃娃头像到请学生上台贴五官,整个过程都让学生自主参与学生情绪高涨,欢笑声充满了整个教室。由于学生亲自参加游戏,班级气氛活跃,学生的感受真实,所以在作文中,“蒙、转、拿、走、放、描”等一系列动词用的很准,还加入了场面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的词语,如:“同学们争先恐后地举手,没请到的又是捶桌子又是叹气”,“鼻子贴到耳朵上,气得他嘴巴噘着老高”。“鼻子贴在额角上像汗珠,贴在脸颊上像泪珠,贴在耳朵上像耳环。”等等。如果不是学生亲自体验,是很难写出如此生动的作文。趁热打铁,我又布置了一篇半命题作文《跟我玩……》,这次学生的作文更让我大开眼界,许多新奇有趣的游戏,我闻所未闻,学生作文中表现的智慧,有时也令我自叹不如。的确,不管时代如何变迁,童趣是永存的。让游戏走进学生作文,学生定能写出无穷的童趣来。

(二)活动中去寻找快乐

根据小学生“好动、好奇、好玩、好胜”的心理,习作之前,老师要精心组织学生参加有意义的活动,让学生在喜爱的活动中,在浓厚的兴趣中轻轻松松积累素材。

1、实验引趣。给学生一次亲自动手做的机会,去探究、感知,以此吸引学生的作文兴趣。如:我从书上看到有教师让学生开展“护蛋”实验,觉得很有意思,于是就拿来效仿。要求每人带一粒生鸡蛋,可对鸡蛋进行任何包装,但鸡蛋必须放在身上,一天下来,看谁的鸡蛋不碎,谁的实验就成功了,但并不告诉他们活动后需要写作,学生觉得异常新奇,都热情高涨地参与了整个活动。他们绞尽脑汁,倾尽全力把各自的鸡蛋“全副武装”。活动后,我要求学生把自己的发现真实地写下来,要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一学生写道:我从冰箱里拿出一个蛋,一摸冰冷冰冷的,好家伙,原来蛋宝宝也怕得浑身冰凉,直冒冷汗哦”。“首先我在小纸盒里塞满了洁白的棉花,小心翼翼地把鸡蛋放进去,以确保鸡蛋万无一失。”“我生怕鸡蛋从口袋里掉出来,于是我连厕所都不轻易去,下课了,我也不敢出去玩,生怕把鸡蛋弄碎了,心理别提有多难受!”“我像往常一样,把书包往椅子上使劲一扔,突然想起里面有鸡蛋,急忙打开一看,我傻眼了,低声道:呀,完蛋了!”“望着碎鸡蛋我不断自责:做事情怎么这么不认真仔细呀!”

事实证明:有了真实而有趣的实验体会写作便成了一种心灵倾吐,一种表达需要,而不是“苦差事”学生不拘形式地尽情挥洒,写出有个性风采的作文,这样作文就有了趣味性。

2、比赛活动。新课标倡导体验学习和发现学习,教师应具有一双“慧眼”,善于捕捉生活素材,不失时机地向学生透露写作内容。利用学校开展的一些活动,引导学生就地取材。如利用学校开展的“吹气球比赛”,“扳手劲比赛”,“跳绳比赛”,“拔河比赛”,“吹鸡毛比赛”这一系列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开阔视野,增强内心体验真实,唤醒学生真实的感受和无限遐想。如在吹鸡毛比赛活动中,一个学生观察后,表达到“鸡毛被吹得飞起来”,我让学生打住。“谁还有不同的表达,使鸡毛活起来、动起来”,顿时班上热闹起来。A生:鸡毛像只白色的蝴蝶,在空中飞舞,一会儿飞到这,一会儿飞到那,像个调皮的孩子……”B生:鸡毛像个乘巧的孩子,叫它往东,它不敢往西。”C生:“被吹得飞起来……”这一生动有趣的形式,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激活学生积极地去表达,学生丝毫不感到自己在习作。

(三)观察中发现快乐。

吴立岗教授也说:“小学中年级要通过观察活动培养学生形成典型表象的技能[3]”,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奇异的自然景象和参与沸腾的生活。为学生创设“有话可说”的语言环境,帮学生捕捉写作素材,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如在指导学生写《家乡小吃》这篇作文时,我让学生每人第二天带一块光饼,学生个个瞎猜狐疑,待调足学生兴趣后第二天,就隆重向学生推出习作内容:福清特产——光饼。我先告诉学生福清光饼的来历。(大致是:相传明嘉靖年间,戚继光率军进驻福清平定倭患。为了袭击敌军,及时歼灭倭寇,军中常常不举火烧饭,而由戚家军士兵自制北方烧饼当作干粮。这种烧饼便是福清光饼的原型。后来,兵士们发现烧饼虽可充饥,但多食易上火,不易消化,常发生便秘。聪明智慧的福清人便在面团中加进食盐增加口味,加进碱可助消化,拍上芝麻可润胃肠,可去燥火。这种改良了的烤饼成了戚家军士兵喜爱的干粮,为戚家军全歼牛田据点的倭寇立一大功。人们为了纪念戚继光平倭的业绩,便把这种烤饼称之为光饼。)学生个个听得小眼闪金光。

课堂上,我从培养观察方法下手,指导学生有顺序地观察。着重引导学生观察光饼的形状、颜色 、大小。①看一看。 课堂上,我积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光饼颜色,形状。有的学生说:“光饼圆圆的像一只缩头乌龟。”还有的学生说:“光饼像一张圆脸被调皮的孩子撒了几粒沙子。”……通过观察学生比喻得非常形象 。② 摸一摸 。有的学生说是硬的。还有的学生说是软的。谁对呢?原来这与光饼的新鲜程度有关。刚出炉的是比较软的。放久了就变硬了。③闻一闻,尝一尝。让学生知道光凭眼睛看事物,是了解不全面的。每个学生都迫不及待拿起光饼尝起来,有的学生甚至还拿出带来的花生、海砺饼夹着光饼吃。有的学生说:“光饼夹花生有鸡腿的味道”。有的学生说:“光饼夹海砺饼是中式汉堡的味道。”……学生纷纷品出各自对光饼的印象。最后,我让学生说说假使外地人到我们福清一游,你应该如何像他们介绍我们的特产呢?请将它写出来。学生个个都兴趣盎然地写起来,从光饼的来历,外形到口味,介绍得尽然有序,而又生动活泼。没有一个学生抓耳挠腮,无从下笔。通过这个观察,我让学生懂得观察一种小吃。不仅要看一看,还要闻一闻,尝一尝 ,摸一摸,调动各种感官进行观察。这样学生写作的兴趣就被调动起来了!试想如果老师直接绘题——《家乡的小吃》让学生去写,那作为三年级的学生该如何下笔呢?可见观察是从另一个途径为学生“引源头活水”!

大千世界,“生活”五花八门包罗万象,我们很难带领学生到大千世界进行“生活”的“摄取”引“作文的源头活水。”但是,我们却可以在课堂里“制造”一种“情境体验,”以模拟的,典型的,袖珍的方法让学生懂得什么是“生活的细节,”什么是“生活的素材。”让他们见微知著,由小及大,训练他们 获取“引水”的方法。让学生在写作的时侯胸中有话说,下笔如有神,真正提高他们写作的内在兴趣。

三、善于积累,丰富语言,是写作的基石

有了细细流淌“源头活水”还需把“水”巧妙顺利地引到“田”里,这个过程就需要考察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对于三年级学生而言,词汇量相对贫乏,用书面语准确地描绘事物,表情达意尚存有困难。写起作文搜肠刮肚寻找词汇,所以在平时,教师应引导学生摘录好词佳句,使学生下起笔来左右逢源,如有神助。

1、提供词汇,设资源分享站。

语言积累是习作的基础。对初学习作的三年级学生来说,积累是不可少的,在指导学生写想象作文《森林里的运动会》时,我事先准备大量的相关词汇,让学生提前背诵。

A、描写外形和动作的词语:

飞跑、奔驰、笨拙、撒开四蹄、体态轻盈、四肢健壮、摇头摆尾、马不停蹄、咬紧牙关、纵身一跃、鼓起腮帮

B、描写动物神情与心理的词语:

骄傲、后悔、谦虚、气呼呼、得意洋洋 、耷拉脑袋、趾高气扬、怒气冲冲、漫不经心、傲慢无礼

C、描写比赛的词语:

雄赳赳、气昂昂、奋力向前、遥遥领先、胜券在握、引人注目、离弦之箭

D、供你在文中使用的句子:

(1)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2)不满足是向上的车轮。

(3)缺少谦虚就是缺少见识。

通过这样的积累,学生在有话可说的基础上,就不怕写不出生动有趣的作文。长期坚持,学生就能把积累到的词句运用到别的 素材的习作中去,可见教师在指导三年级学生习作前可提供一些相关词句,这才不让学生为不知如何表达而犯愁。

2、采珠拾贝,设分类卡片

为了让学生在写作时,把每一句话都写好,老师也可帮学生分类积累词语:(1),词语卡片,一张小卡片上一面写的是短语,一面写的是含这个短语的片段,十张一打,随时可以复习,反复训练,形成永久记忆。(2)片段卡片,卡片上摘抄片段描写,如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天气,写景等。(3)优秀作文卡片,老师推荐的或学生自己找的优秀作文片段。有了大量的词汇积累,学生在写作文时才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珍珠”,写作时才会随心所欲,俗语道“胸藏万汇凭吞吐”。

当然,除了这些,更要创设学生阅读的平台,留给学生阅读的时间,让学生广泛地阅读课外书,把阅读从课内迁移到课外,让学生在阅读中,不断增加词汇量,这样才能把“源头活水”巧妙顺利的引到文中,写作将不再是一件难事,而是乐事一桩。

总之,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我们要合理要求,帮学生积累生活素材,并丰富他们的语言积累。以此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让他们爱上作文,快乐作文。使作文成为学生文化的乐园,伴学生快乐成长!

 

参考文献:

[1] 《语文课文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0

[2]  舒杨,《体验作文》,《小学语文教师》.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7~8):37

[3]  沈大安,洪春幸,《博采众长,独辟蹊径》,《小学语文教师》.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年C00期:17

 

作者:李琴琴

学校:福清市滨江小学     

 

评论回复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提交

读写教材
更多>> 每周一评
更多>> 在线作文辅导
点击排行
语文学习评价权威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