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海峡语文网微信二维码
关闭
海峡语文网商城二维码
欢迎访问海峡语文网,今天是:

周道英:寻找突破口 快乐学语文

发布时间:2015/3/11 9:40:08

 

摘要:语文教学,寻找突破口,快乐学习,至关重要。因人而异,因生而异,根据本班实际,选取合理又能极大促进学生学习的教学突破口,是最大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教材课题的来源、文眼的挖掘、词眼的挖掘、重点语句的解析、重点段落的讲解、人物的突破以及插图的应用等都是寻找教学的突破口。

关键词:寻找   课题   插图   人物   中心句    段落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需求的内驱力。只有培养学生对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才会主动积极地学习。“当学习充满乐趣时,才更为有效。”在课堂教学实践的研究和反思中,我体会到:完整意义上的课堂教学,应该促进学生和教师这对“学习共同体”的共同发展。语文的魅力感染和吸引着我,我也用的语文魅力去感召和熏陶学生,我憧憬着让语文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让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爱学。我尝试了,并正在尝试着。《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教学时要凭借课文,寻找教学的突破口,从而引导学生集中力量批文入情,进行扎实的语言文字训练,更好地理解课文,形成能力,事半功倍地完成学习任务。下面我结合自己近几年的教学实际,谈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寻找突破口进行教学。 

一、从课题突破

著名的作家对课题颇有讲究。因为课题是全文的中心体现,尤其是题眼,读者可以通过它“窥一斑而见全豹”。从文章的题眼突破,可以准确地把握住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从而以此为主线展开语文能力的训练和优美语言的积累、体味。课题是文章的眼睛,而眼睛又是心灵的窗户。从文眼入手,抓住关键词,牵一发而动全身,从而引导学生理解全篇。因此,透过这双眼睛可以窥视文章的条理、内容。那么教师在教学时,就可以从课文题目为突破口,开启学生阅读的兴趣之路。

如在教学《倔强的小红军》《美丽的小兴安岭》《难忘的一天》时,我分别从“倔强”“美丽”“难忘”这三个词语进行突破 ,让学生顺着文章的线索,理解、分析、鉴赏文本,效果良好。因此,抓住“题眼”把握全文,意义非同小可。

二、从课文插图突破 

现行的各版小学语文教材均体现了图文并茂这一编排特点,课文插图色彩明丽,内容浅显易懂,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与特征,起到了疏通文意、突出重点,也是训练想象与表达能力、陶冶审美情趣的良好教材。因而,以美丽的图画为突破口,也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如教学《挑山工》一课时,课始,我用课件出示插图,问学生:你从这幅图上看到什么?你还能想象出从图中不能直接看到的内容吗?请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展开合理的想象,用一句话表达此刻你内心的感受。这幅画是当代作家冯骥才先生在登泰山后创作的。他将这幅画直接挂在自己的书桌前,原因是“他需要它。”作者仅仅需要的是一幅画吗?如果不是,他到底需要什么呢?让我们带着疑问走进课文。课末,我再次用课件出示插图,一次登山的经历,一番平常的交谈,让我明白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让我们再看看这幅图,作者作画意图是什么?联系我们自己的生活实际,你有何感想?请和同桌交流彼此的收获,并在这幅图的旁边写上自己最想说的话。学生各抒己见,奋笔疾书。插图形象直观,激发学生步了文本的兴趣;在观察中展开想象,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积累,触图生情,为进一步解读文本奠定了情感基础;由图生疑,在师生评议、交流中明确了读的方向,迅速切入教学重点。    

三、从课文人物突破 

小学语文教材中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主的写人记事的课文很多。这种类型的课文如何实施教学呢?从阅读的角度来说,就是要引导学生理解课文,读懂人物。要读懂人物不外乎要读好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显而易见,如果能从人物突破课文,就会游刃有余地组织教学。如:《穷人》一文是以桑娜的心理活动为线索的。在教学时,我要求学生“在描写桑娜的心理活动的地方作上记号”为突破口,让学生读文划句子、读句子思考、从心理活动体会人物矛盾的内心世界。又如《少年闰土》一课,少年闰土的外貌描写是一个极佳的教学信息,所以可以从读懂人物外貌为突破口,如教学中抓住“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戴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用力地刺去。”“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这些外貌描写,让学生想一想:闰土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课文中的“我”喜欢他,是因为什么?让学生读读课文,找找原因,进而悟出“我”喜欢闰土是因为他活泼可爱、机智勇敢、见多识广。    

四、从课文中心句突破 

诗有诗眼,文有文眼。诗眼是一首诗画龙点睛的词语,文眼则是一篇文章的一两个关键句子,多数是中心句。中心句不仅概括主要内容,还能体现课文结构,反映中心思想,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它们往往是理解一篇文章的捷径,因此,以中心句为突破口来展开课文教学,是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在课堂上以中心句为突破口,将这个句子的理解和课文思路,中心思想有机糅合在一起组织教学,可以使课堂教学主脉络清晰,顺藤摸瓜,有利于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有条理地思维,帮助学生形成思维的系统性,顺利达成教学目标。

如在教学《詹天佑》一课时,上课开始我就让学生齐读课文的第一句“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然后将这句中心句分解为“杰出””、“爱国”两层意思,再从课文中找出体现这两层意思的句段引导学生阅读、分析、感悟,从而顺利地完成了整堂课的教学。中心句对文章起总括全段,提纲挈领;总结归纳,深化内容;“引子”的作用。把握住各段的中心,才能更好地理解全文的内容。因此找准了中心句这个突破口,在把握重点上就更准确了。

五、从课文段落突破

人离不开生活实际。所以我特别注意引导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践,通过实践升华为能力,进而锻炼创造能力。指导习作时,引导学生模仿佳作的写法,或者恰当地引用课文中的好词佳句,如,教学《猫》时,我先引导学生学习描写猫外形特点的段落。然后让学生模仿写自己喜爱的小动物。于是学生从动物的外形特征、吃食时、睡觉时、游戏时的样子、神态、动作等方面写出:

写小白兔:全身长着洁白的毛,非常光滑。它的嘴小小的,是三瓣的。眼睛又红又圆,象两只玻璃球。它的耳朵长长的,总是竖起来。尾巴短短的,不时动一动。

总之,教学有法,贵在得法。教学的突破口还有很多,只要我们多花点心思钻研教材,寻找课文中学习的突破口,教学中就能纲举目张、以一当十、以点带面、得心应手,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课本》

2.《语文课程标准》

3.《语文教学艺术论》

4.《语文教学原理、策略与研究》

 

作者:周道英

学校:武夷山市岚谷中心小学   

 

评论回复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提交

读写教材
更多>> 每周一评
更多>> 在线作文辅导
点击排行
语文学习评价权威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