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炜: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
发布时间:2015/3/12 16:21:32
摘要:阅读信息是我们认识其他事物的一项重要途径。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视野随着阅读的能力增强而扩大。对小学生而言,儿童文学作品就像孩子们身边的伙伴,陪伴着他们健康成长。想要从儿童文学方面入手,培养孩子阅读能力是十分有效的方法。本文对小学生所要养成语文阅读的一些习惯以及学习方法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关键词: 儿童文学 小学语文 阅读能力
一、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的关系
儿童文学是文学的一种存在形式。儿童文学作品是成人在考虑儿童能接受的范围内进行有意识的创作作品。小学生的思维还不是很成熟,接受能力也有很大的局限性。又由于小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较短,对事物认知的程度较为敏感,若遇到一些感兴趣的事物,在较长的时间内不会有厌烦的反应,若遇到很反感的事物,在接触的第一眼之后,对其再也没有任何喜好的反应。所以,若要从小就对学生进行阅读能力的培养,就要先从语文教学入手。在语文课本中,插入一些内容丰富的儿童文学作品,吸引学生的眼球,引起他们的兴趣爱好,才能进一步的培养他们语文阅读能力的提高。由此看来,儿童文学作品和小学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有很大的关系。两者相互渗透才能有效的提高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二、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方法
对于阅读能力和效率来说,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其具有很大的影响作用。而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就要先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
1、借用新颖的方法,来引导学生阅读的兴趣
在学生语文阅读过程中,有很多的方法可以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通常情况下,小学生还是喜欢一些具有新鲜感的事物。所以,老师尽可能借用新颖的方法来引导学生们的阅读兴趣。例如,在语文阅读课堂中,老师可以用看图说文的学习方法,来激发学生们的阅读兴趣。先在黑板前挂一幅《静夜思》的图画,让学生们先仔细看图画,再思考黑板边的一些问题。老师可以先向学生们讲述曾学过类似诗图的意义。如小学一年级学过的一首《鹅》的诗。画中是一个骆宾王七岁时,看到河里的鹅游水嬉戏的神态之后,非常欢喜,所以就把它们的神态描写得极为生动活泼。尤其是在诗中的三四两句中,描写鹅游水嬉戏的情景,白毛浮绿水,经掌拨清波,几个鲜明的颜色形成了对比,给人们一种清晰的视觉感。白毛和红掌,浮在清水绿波之上,相互映衬,组成一幅美丽的图画。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鹅十分喜爱之情。经过老师这样的介绍,可以让学生仿照老师对诗画的描绘,表达出《静夜思》中诗人的一种思乡之情,同时,老师也可以再增加几个问题,让学生们进行讨论,并开动学生的脑筋进行思考问题。通过学生对图画的仔细观察和相互间的讨论,将会取到良好的效果。
2、选用多种方法,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
在小学语文课本中,有很多的文章体裁,老师可以依据不同的文章体裁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们阅读的兴趣。例如,在文章中有一些内容较为简单而又具有故事性的课程,老师可以选择使用表演的方法来学习此类文章。可以组织学生,对文中一些人物性格的特征分角色进行朗读,并把文章这些人物所具有的特色都表演出来,让学生用心的体会文中人物的动作和神态以及心理活动等特点。而对于一些科学性的文章,可以推荐学生在仔细阅读之后,查找相关的资料进行深入的理解。
3、通过引导学生的想象和联想力,激发他们阅读的兴趣
小学时期,他们的想象力和联想力十分丰富,若在语文阅读的同时,引发他们想象力和联想力,将会取到十分显著的效果。所以,在小学语文阅读的课堂中,老师可以结合课文的内容,提出一些相关联的问题来唤起他们想象力和联想力,从而加强他们对阅读兴趣的培养。例如在学习《妈妈,我回来了》的一篇文章,在课前,老师可以先问学生们,如果你们到一个遥远的亲戚家,住了半年之久,突然一天要回家了,当爸爸妈妈知道这件事情的时候,他们会有什么样的反映呢?可以让学生想象一下,平时在家父母是如何关爱你们的,在离家半年的日子里,没有父母的陪伴,父母又是怎样的心情,当得知自己要回家的时候,父母又是何等的兴奋,会给自己买很多的礼物,并做好自己喜欢吃的饭菜等等。通过这样的想象,不仅打开了学生的想象力,同时也接近了孩子们和父母间的距离,对学习这篇文章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4、利用课外阅读,激发学生语文阅读的兴趣
老师可以在定期内让学生自己选择儿童文学进行阅读,并定期的举行一些故事演讲比赛、写一些读后感和交流读书的方法以及交流摘抄精美的词句等活动,大家公平选择较为优秀的同学,给予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以此来激发其他同学语文阅读的兴趣。老师也可以组织一些游戏,让学生参与其中,例如:表演一些小品和话剧,成语接龙等游戏。让学生们在活动中找到乐趣,进而激发他们对语文阅读的兴趣。除此之外,老师还可以为学生们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例如,建立一个讲台,每周或者每天,让学生们把自己对生活中所见所闻的新鲜事情讲给其他同学听,内容可以是实际生活中的小故事,可以是国内外的政治新闻和军事新闻,也可以是自己对生活中一些不好事件的看法等。让学生们通过收集资料,阅读杂志或者报刊等获得知识,再与其他学生分享,进而激发他们阅读的兴趣。
三、培养学生语文阅读习惯的主要方法
1、圈画批注的阅读方法
在培养学生学习语文阅读所要掌握的方法时,一定要注意使用边阅读边做记号的方法,也就是做些圈或者批注等标记。在学生进行语文阅读时,多数学生都只有动口动眼的习惯,而在阅读相关的书集时,能做到做一些标记或者有摘抄好词好句和阅读后写读后感的习惯的学习屈指可数。面对如此现状,想要学生养成读书做标记的习惯对于老师来说,可是件不容易的事情。不过,老师可以向学生们介绍这种学习方法的好处。自古我国就有常言为:不动笔墨不读书之说。老师可以借鉴我国伟大领袖毛主席的读书习惯向学生们讲述这种学习方法的好处,例如:毛主席在阅读《二十四史》时,就做出了很多的标记符号,还在一些空白地方,写下了自己对文章观点的看法。这就是一种边阅读边思考的学习方法,使用标记不仅表明自己曾用心的阅读过这篇文章,同时也加深了我们文章内容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之上,才会得到一定的感悟。久而久之,这种学习方法就会帮助我们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像我们伟大的毛主席一样满腹经纶了。
2、保持写读书笔记的阅读方法
当我们读完一篇文章或者一本书籍的时候,多多少少都会一些感悟,若把这些感悟通过文字表达出来,久而久之,这将会为我们日后的写作积累很多有用的素材。所以,老师在平时对学生进行培养语文阅读能力时,要教会学生使用这种阅读方法。在小学语文阅读的过程中,有很多写读后感或者练习写作的方法。例如:可以对阅读的文章或者书籍中较为精彩的片段或者篇章,写出自己对其的观点或者感受,评论的字数可多可少,只要是自己对这些华丽词藻的评价都可以用文字表达出来。
3、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潜力,养成主动探究问题的阅读方法
若要培养学生们主动探究问题的阅读方法,就要先从发现问题进行着手。在对学生进行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老师不仅要提出问题让学生学会解决阅读所遇到的问题,还要指引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在进行解决问题时,除了要让学生们借用工具书来帮助他们解决问题的同时,还要让他们学会思考,运用所学过的知识来解决阅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老师在培养学生阅读习惯时,除了要遵守让学生们自主发现问题,并主动解决问题的原则外,还要在学生遇到一些难以发现和解决的问题,进行帮助和引导他们去发现和解决问题。在引导学生阅读养成一些习惯时,老师要在课堂上以讲读和训练为主,并对所要传教的知识进行筛选和加工,再传达给学生。除此之外,老师还要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所反馈的信息,帮助学生们解决阅读中所遇到的难题。
四、培养学生养成相关的阅读习惯
1、培养学生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的习惯
小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较弱,能课前主动预习的情况更是少之又少,能在课后进行复习的学生更是了了无几。对此现状,老师要加强培养小学生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的习惯。对于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来说,形成良好的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的习惯是非常有帮助的。因为,这可以帮助学生们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提前发现问题,并对学习内容的重点和难点都有所理解,在学习的过程中,就会做好准备,会认真听讲老师的课程,找出自己疑难问题的答案,课后,再对所学习的内容进行复习,不仅可以巩固自己学习的知识,同时,在阅读的过程中,还提高了语文阅读的速度,进而提高自己学习语文的能力。久而久之,也就会养成课前预习和课生复习的习惯了。
2、培养学生边读书边思考的习惯
学生在进行阅读时,他们的思维也在进行活动。如果在阅读的同时思维也在进行积极的活动,将会取到更好的阅读效果。经实践表明,学生在进行阅读的同时,思维也在进行思考,他们不仅会有效的解决所遇到的很多难题,同时他们的思维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如果让学生们自动进行阅读,将会挖掘他们最大的潜力,同时他们的创造力也会随着得到培养。所以说,培养学生边阅读边思想的习惯是十分有必要的。
3、培养学生使用工具书的良好习惯
对于小学生们来说,工具书虽然不能告诉他们寻找的答案,但工具可以帮助学生获取新的知识,在他们进行阅读的时候帮助他们解决一些生字词的认识。同时,在学生平时进行阅读或者课前预习时,遇到生字词,他们能通过借用工具书进行查阅,来解决问题,也是他们自主学习的一种良好的表现。
培养学生在阅读时使用工具书是一个长期工作,需要长久的锻炼才能慢慢养成这个良好的习惯。所以,在平时的语文阅读教学中,老师一定要多加督促学生使用工具书,提醒他们遇到生字词时,借用工具书帮忙。除此之外,老师还可以给学生布置课前预习的作业,让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及时解决生字词的问题。只有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们在仿题的练习当中,坚持不懈地使用这种阅读方法,才会慢慢帮助他们养成使用工具书的习惯。在培养学生使用工具书的习惯当中,老师也可以起到模范作用。在与学生一起学习的过程中,老师遇到不认识的字词,也可以通过查实工具书来解决问题,不断影响学生,激励学生:原来无所不知的老师也离不开工具书的帮助,那作为学生更应该充分使用工具书,从工具书中寻找所要的知识,来解决阅读中遇到的难题。所以说,老师使用工具书的学习方法,同样也会给培养学生使用工具书的习惯起到一定的影响作用。
综上所述,儿童文学对于小学语文阅读的培养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方法。让学生们在文学阅读中找到乐趣之后,才能促使他们主动的学习语文知识,只有让他们找到学习语文中本是一种享受的感觉时,才能提高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所以在小学语文阅读的教学中,老师一定要结合一些阅读方法和兴趣联系在一起,渗透到学生们学习语文的课程当中去,最终培养他们养成良好的语文阅读习惯。
参考文献:
[1]朱江.浅谈美国阅读教学方法的变化?.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2).
[2]转引自李新宇主编.语文教育学新论?.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235.
[3]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8.
[4]转引自韩雪屏.中国当代阅读理论与阅读教学嗍.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6.112.
[5]莫雷.中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结构的研究阴.华南师范大学学报.2008,(1).
[6]韦志成.现代阅读教学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9.39.
[7]田泽生.谈主体性阅读教学阴.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8,(4).
[8]程红兵。语文研究性学习概论阴.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6,(2).
[9]沈江峰.主体阅读的实践形式探讨阴.语文学习.2008,(3).
[10]余建华.影响阅读理解因素的探讨阴.辽宁教育学院学报.2008,(10).
作者:张炜
学校:福州市鼓楼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