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海峡语文网微信二维码
关闭
海峡语文网商城二维码
欢迎访问海峡语文网,今天是:

洪素丽:让孩子想说、敢说、乐说

发布时间:2015/3/12 16:30:56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阶段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可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与培养学生的“识字与写字”、“阅读”、“习作”等语文能力同等重要。口语,是人们一生中使用得最多的表达手段和交流方式。在未来社会中,随着生活节奏和工作节奏的加快,通讯工具的发展,口语在人们生活和生产中的运用将更加广泛和频繁。人们的书面表达也大多以口语表达为基础。甚至可以说,一个人可以不会书面表达,但不能不会口语表达。但是,过去的语文教学,因为受着应试教育的影响,往往过分注重书面表达的训练,忽视了口语表达的训练。这种教学上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许多有识之士一再呼吁,要让学生在语文教学中得到良好的口语表达训练。因此,在教学中,我对此加以充分的利用,多给学生创造口语表达的机会,扎扎实实地让学生得到口语表达的良好训练-------让孩子想说、敢说、乐说。

那么,在教学实践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呢?下面是我在教学中的一些做法:

一、激发兴趣,让学生乐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上好口语交际课,首要的任务就是要激发学生自我表现以及交际的欲望。有了兴趣,学生就会变被动为主动。为激发学生“说”的兴趣,我注意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入手,让学生把自己想说的话说出来。李吉林老师说过:“言语的发源地是具体的情境,在一定情境中产生语言的动机,提供语言的材料,从而促进语言的发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创设生动、活泼、有趣的交际环境,营造民主、和谐、融洽的交际气氛,让学生产生强烈的交流欲望,乐于交际,善于交流,是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重要手段。只有充分创设交际的环境,使学生在这种氛围中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流,才能有效地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

1、把话题引向学生的日常生活。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感兴趣。”也就是说学生只有在心情愉快、兴趣高昂的时候才会 “畅所欲言”。要使学生想说、乐说,首先要调动学生说的兴趣。我在进行口语交际训练时,注重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即一切要适合儿童年龄特征和心理需求。《语文课程标准》告诉我们:“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在内容的选择上,我没有完全让学生按教材中的交际主题进行交流,而是注意从学生的生活入手。比如小学一年级的孩子们不愿意一个呆在家里。他们有的是出于依赖,更多的是由于害怕会有突发事件,怕自己不会应付。因此,我特地设计了《爸爸、妈妈不在家》这一堂口语交际课,力求让学生以生活为基础,以课堂为发展能力的阵地来适应一个人在家时的心理需要、语言需要,更重要的,是让小学低年级学生对于父母不在家时,如何待人接物,处理偶发事件等有良好的口语准备。在教学过程中有两位同学表演“接电话”(剑阳同学扮演小主人、奇萍同学扮演打电话的阿姨)是这样的:

小主人:咦,电话响了。喂,你找谁?

阿姨:你好,我是你妈妈的朋友。你妈妈在家吗?

小主人:妈妈有事出去了。

阿姨:那怎么办呢?我找她有急事。

小主人:阿姨,你给我妈妈打电话吧。

阿姨:好的。你妈妈的手机号码是什么?

小主人:139XXXX5438

阿姨:谢谢你,我马上打电话。再见。

师:刚才你们听到了什么?

生1:小主人妈妈的朋友打来了电话。

生2:阿姨找妈妈有急事,小主人把妈妈的手机号码说了出来。

师:那你们认为小主人做对了吗?为什么?

生1:小主人做得对。因为她说了妈妈的电话号码。

生2:她要是不说,说不定会坏事的。

生3:小主人接电话时还应有礼貌一点。

……

这样,选择比较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又有话可说的内容,来激发他们与人交流、沟通的兴趣,同时也让他们感受到口语交际其实就和我们平时跟别人说话一样,人人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地进行。

2、把话题引向学生的作业”。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一方面,提醒家长重视对孩子进行早期的口语交际训练,做孩子忠实的听众,及时纠正孩子口语的毛病。另一方面,布置一些口语家庭作业,学生在家庭中进行口语交际训练。例如一年级上册第

3单元语文天地:“金话筒”里有一个看图讲述《太多了》活动,我给学生们布置了“回家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并请家长记录孩子讲的故事的内容,第二天带来交流”的作业。之所以这样布置,是考虑到:第一,在课堂上不可能让每个学生把自己的故事讲给大家听(时间不允许);第二,学生在课堂中会“人云亦云”,受到别人思想的诱导;第三,新课改中强调让家长养成参与孩子学习的习惯,和孩子一起读书、看报、认字、识字、查阅资料等等,这对于孩子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知识视野的开阔,自信、自尊性格的形成都是十分有益的。孩子在家长鼓励、赞许、帮助、支持下会把自己感兴趣的故事讲得更精彩,这对孩子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是大有益处的。

第二天上午阳光明媚,孩子们的心情如阳光一样明亮。第一节课是语文,学生们像平时一样把昨天的作业——家长记录的资料摆在桌上,请老师检查……
我首先转了一圈,看到了每个学生都带来了自己口述、妈妈爸爸或者爷爷奶奶为他(她)们记录的资料。看着家长们字迹工整的记录单,眼前仿佛浮现出一个个孩子手舞足蹈地向家长讲述有趣的故事,家长边听、边记的场面。这让我颇感欣慰,因为这是我要求学生和家长一起完成的作业,从中也感到家长对我工作的支持。再说,这样的作业,学生乐做,又感兴趣,更重要的是在不知不觉中锻炼了口语交际能力。

二、激发互动,推向高潮

文学作品中的冲突能将情节推向高潮,课堂中的冲突也能将课堂气氛推向高潮。在课堂、校园、社会上经常会发生意想不到的意外事件,学生往往对这些突如其来的事件充满好奇,这时候,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口语训练。如我班学生小李捡了同学的尺子,据为己有,别人索取时他还振振有词。我就引导学生对此事进行讨论。讨论中,学生们各抒己见,对小李进行了批评,这既使大家受到了教育,又进行了口语交际的练习。

又如《坐井观天》这篇课文,既是一则充满童趣的寓言故事,又是一篇进行口语交际的好教材。课文最后是这样写的:小鸟也笑了,说:“朋友,你是弄错了。不信,你跳出井口来看看吧。”这段话留给了学生一个极大的想象空间。我根据这段话设计相关训练,让学生顺着课文的情节,展开丰富的想象,将课文内容作适当延伸。比如,让学生想一想,说一说,小鸟飞走以后,青蛙有没有跳出来呢?如果跳出来的话,它会看到些什么呢?又会说些什么呢?在教师的点拨、引导下,学生畅所欲言,描绘了一个又一个鲜活的画面,一个又一个富有创意的构思从孩子心底流露,真令人欣喜。低年级学生以想象见长,给学生创设一种宽松的表达环境,让他们不拘形式、自由表达,是提高口语交际能力的一个好办法,又能将课堂气氛推向高潮。

三、重视过程,以学生为主

口语交际训练的目的是满足学生口语交际活动需要,发展学生的口语素质。因此,口语交际课应有别于其他语文课,它是一种实践课,更要有“过程意识”。教学不能过于注重学生们得出的结论,而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探索、领悟,重在过程。评价也应更多元化。一次,在万物复苏、春暖花开的季节里,我带孩子们走出教室去看春天。看春天金灿灿的迎春花,粉嘟嘟的桃花,绿盈盈的草和迎风飘扬的柳条上的小嫩芽。阳光下,花丛中,孩子们尽情地想象着,欢笑着,美好的语言如涓涓细流,流出心田。“花儿笑了,在等小蜜蜂来亲嘴呢!”“风儿像把大梳子。你看,他正把柳树姐姐的长发梳啊梳。”有的孩子还编了一首儿歌:“草儿穿着小绿裙,花儿戴着红头花。树儿披着绿衣裳,雨点唱着滴答歌。”还有一位孩子这样编:“花儿爱做梦,梦是红红的;小草爱做梦,梦是绿绿的……自然风光的熏陶与感染,启发了学生的心智,发展了学生的个性,解除了学生的束缚,使他们的言语变得绚丽多彩。最后,还可以请孩子们把春天画下来。同学们对于这些亲眼所见,亲手所画的景物,觉得有话可说、有情可表,从而使口语交际真实、有趣,达到一种较为完美的境界。

又如语文第八册语文天地中的畅所欲言题目是:“你最喜欢哪种花?向同学们和老师介绍”。有一位学生这样介绍《我喜欢的野刺花》:“墨绿色的茎上长满了小刺,尖尖的、硬硬的,谁也不敢去惹它。枝条上长满了齿形边的叶子,叶子是绿色的,刚长出的却绿中带红。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生机勃勃。叶丛中,枝头上花儿昂首怒放,颜色是那么红、那么艳,没有一点杂色,简直像燃烧的火焰。两三片花瓣组成了一朵小小精美的小花。这些花瓣有规则地簇拥在纤纤花芯的身边、紧紧包裹着。就连花瓣之间的空隙也自然地被下一层花瓣所遮盖。每片花瓣都鲜活活、细嫩嫩、水灵灵的,好像只要轻轻一掐,红色的浆液就会涌流出来似的。凑到花前闻闻,清香阵阵,那是散发着诗意的芬芳,沁人心脾,使人陶醉。啊,多么娇媚、可爱的野刺花啊!”这位同学是从整体到部分进行讲述。部分的讲述也是有序的:茎 、叶 、花。表达得有主有次,不面面俱到,着重介绍花的特点。由于这位同学观察得仔细,观察方法得当,所以把山上的野刺花介绍得逼真传神。

四、重视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

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它包括“听”与“说”两个环节。在实际训练过程中,我们往往会更重视“说”,满足于学生“会说”,而忽视了“听”。学生往往也只顾自己说,而没有认真听。其实“听”是获取信息、加工信息、输出信息的重要一环,只有提高听的能力,才能真正提高口语交际的水平。 例如, 一年级小学生听力训练要着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话习惯。首先,要求做到“正确地听”。这主要体现在听话的姿势和态度上,即要求学生在听别人讲话时,眼睛看着说话的对方,集中注意力,不插话,耐心的听对方把话说完。其次,要求做到“主体地听”,即要求学生能大体听懂对方的话,考虑对方说话的内容。积极主动的参加到训练中来。 

说,是用口语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感。一年级小学生一般会在课堂上争着发言,但他们的发言往往是随兴而发,讲的话不完整,不规范。对此,一年级小学生说话训练最基本的先要学会“规范地说”,即用普通话说完整的一句话、连贯的几句话。第二,要求训练学生“有意识地说”,即学生明确自己是在对“人”说话,态度大方,有礼貌,说之前有所考虑。 

听与说,密不可分。一方面,听是说的基础,是获取信息积累材料的过程。另一方面,“语言是思维的外衣”,说,是检验听的效果、培养各种素质的重要途径。 
日常生活中,与人交往,不但要会听,会说,还得讲究文明礼貌。因此,“请、谢谢、对不起、没关系”等文明礼貌用语,我让学生牢记心中,并适时运用到口语交际中。 

综上所述,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创设说话的情景,就如同敲开了一个个感情的闸门,在自然流露中表达,在愉快中进行口语训练,培养想象、思维、说话能力。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是素质教育和21世纪对高素质人才的需要,我们不仅要在教学中去发掘口语交际的丰富素材,而且生活实践同时也是对口语教学的巩固和延伸,是口语教学的最终目的。学生生活在群体之中,生活在社会之中,与人打交道的际遇无处不在,我们要鼓励学生利用各种机会,争取多说话,尤其是当众说话。做一个落落大方,说话得体,做事受人欢迎的小学生。然而,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必须坚持不懈地努力。学生千差万别,必须因材施教,才能取得成效。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积极地进行探索,认真研究学生和教材,经常进行教学反思,不断总结经验,同时辩证地吸收别人的成功经验,指导我们的教学工作。愿我们大家都来重视学生口语表达训练,让我们的学生终身受益------让孩子想说、敢说、乐说。

 

作者:洪素丽

学校:南安市英都中心小学

 

 

评论回复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提交

读写教材
更多>> 每周一评
更多>> 在线作文辅导
点击排行
语文学习评价权威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