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海峡语文网微信二维码
关闭
海峡语文网商城二维码
欢迎访问海峡语文网,今天是:

蔡美意:有效对话,搭建写作的桥梁

发布时间:2015/3/12 16:43:18

 

作文的学派很多,学科作文、游戏作文、情感作文、言语作文、童漫作文等。作文的百花园竞相开放,生机勃勃,但是这些作文学派的经验却难于全盘复制到课堂习作中。由于教师习作教学经验不足,对习作已有思想定位在于写作需要“多读多写”。怎样上好习作指导课,有那些有效的策略,依然捉襟见肘。立足小语北师大版教材,研究每个主题单元的作文的有效指导策略成为广大教师和学生的燃眉之急,怎样指导学生会写,写好每一篇作文呢?经过深入课堂探究,笔者逐渐摸索到师生有效对话能为学生搭建写作的桥梁。

一、倾听与表达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在教学中要努力做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让大家都围绕主题畅所欲言,提高口头表达能力。比如写《一次借书或买书的经历》,老师先采访一个同学:这次你到图书馆要借哪一本书?为什么要借这本书?借到书后,你是什么心情?如果借不到,你的心情可能会怎样?接着让学生之间互相采访。在教师指导下,学生明白习作的开头可以写借书的的原因。事情的结果有可能借到书,也有可能落空,可以写这两种情况以及此时的心情做为习作的结果。

学生采访中真切地表达心里的想法,理清思路,真正克服了教师霸权的地位。当老师指导个别学生说话时,怎样说会更详细具体,其他同学在倾听中从而有所悟有所得。当有些同学的发言中蹦出的词语以及想法触动其他学生时,这些词语的运用率很高。当老师从学生的发言中总结提炼的一些好词或随机油感而发的好句、名言、谚语等,学生尤其特别喜欢出现在自己的习作中。

可见同学、老师是学生学习上的对象,教师指导一位学生其实也是透过个例现象,指导其他同学如何把习作写得详细、写得具体、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在习作指导课中,并非所有的学生都能与老师互动交流,多数学生却学得习作的写作技巧,原因在于倾听他人发言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

二、方法与策略

叶圣陶先生曾明确指出:“语体文的最高境界就是文章同说话一样。写在纸上的一句句的文章,念起来就是口头的一句句的语言,教人家念了听了,仿佛当面听那作文的人亲口说话一般。”作文课开始,一般先指导学生说一说要写的思路,这是必要的。但多数学生说话过程特别简单,教师要根据不同文体设计有效指导说话的方法。

写景的文章按顺序观察,抓住景物写出特点,可以从大小、颜色、形状、动静态等方面来说,还要大胆的联想、想象,尽量用拟人比喻。写人的文章要抓住人物的特点来说,具体的事例不能少,人物形象才会浮现在眼前。写事的文章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把起因、经过、结果交代清楚,重点关注人物的心理活动、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把事情写得更详细具体生动。

比如写《一次喜欢的活动》,教师指导学生清楚写作的步骤:活动前的准备工作要交代时间、地点、天气和同学们的心情。活动时要留心活动的最紧张、热烈的场面,要关注自己或其它一至二个同学的表现,包括人物的动作、神态、心理活动和语言等。活动后写一写收获与感受。学生明白了怎样说,再让学生选取印象最深、最有教育意义或最难忘的活动过程和同桌合作说一说。学生围绕一个中心,合理整合相关材料,与生活或经历结合起来,习作中言语表达更清晰,更形象具体。

说话前,学生先清楚把话说得详细说得具体的方法,老师在指导学生说话的过程中,当个别学生说得简单、空洞时,就可以从这些方面上指导学生有效的表达。在说话实践中,逐渐悟到说话的方法,学以致用,学生就能克服无从下手,言之无物的问题了。

三、即时评价与有效引导

即时评价是教学过程中依据一定的评价标准对教学现象做出的实时评估,通过调整、控制受评者的后继行为取得最佳教学效果,是一种有效促进教学目标实现的教学手段。教师指导学生说话时,学生会出现选材不恰当、思路不明确、用词不准确、表达不通顺等现象,教师即时评价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提高习作的能力。比如:老师提问学生:“如果我来到你的故乡,你打算怎介绍家乡的特产,先在小组中说一说。”有位同学介绍我最喜欢家乡的臭豆腐,臭豆腐闻起来很臭,吃起来很香,我提醒她,臭豆腐不是闽南(我们家乡)的特产,我们对它的了解太少了。可以再想一想立足本地熟悉的特产来写。

有位同学介绍家乡的龙眼,该同学能模仿《我爱故乡的杨梅》来说,言之有物,头头是道,我提醒他,龙眼与杨梅有很多相似之处,你在写的过程中要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

有位同学介绍故乡的蚝煎。他介绍一盘蚝煎由哪些材料来制作的以及蚝煎的吃法(闻香味—蘸甜辣酱—放入嘴里—酥软的口感)。我提醒他,还可以举例说明在餐馆或在家里蚝煎如何深受大家的喜爱。学生与老师在说话过程中真心互动交流,老师的点拨与指导帮助学生领悟到写作技巧,提高了写作的积极性。

四、适时点拨与完善表达

“适时点拨”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教师既要指导学生明白写作的形式,又要探得学生写作时会出现的盲点(写不详细的地方),通过师生对话,创设情境等方法教会学生如何把作文或其中的一个段落写得具体形象。在指导说话时,老师要有随机应便的能力,对学生的发言能及时拨正迷途,尤其在学生说不明白时,帮助他们理顺;在学生用词不当时,引导他们合理运用好词;在学生连接不上的时候,告诉他们用上某个关联词会使表达更清楚。要是学生表达时出现语法错误更要适时指出帮助其纠正。如指导习作《一次喜欢的活动》

师:请你来说一说活动的过程。

生:那一天,天气特别好。

师:怎样的天气,你认为好呢?

生:阳光明媚(其他同学纷纷补充:风和日丽、万里无云、睛空万里……)

教师让该学生继续往下说

生:我们来到操场上排好队伍,心情十分紧张。

师:你在紧张的情况下会有哪些不同的表现?

生纷纷帮助发言:会双手发抖,直冒冷汗;心会怦怦直跳;心会像十五个吊桶一样七上八下……

生:我们踏着整齐的步伐随着口令声踏步到了主席台前立正站好时,听见口令员大喊一声:“以国锚为基准,成体操队形散开。”

生:接下来我们开始做操。

师:你是怎么做操的?

生:我听音乐用尽力气做操。

师:可以用上“一边……一边……”这个关联词,我一边听音乐,一边看着领操员,把每一个动作做得标准、有力。此时,你的心情怎么样了?

生:不紧张了。

师:在做操时,你还会关注谁?

(学生纷纷发言:有的关注领操员,有的关注小景、小钦,有的关注评委。教师引导学生再抓住其他一至两个人物的表现写一写。)

一堂课只有学生真正参与了课堂活动,在说话中训练完整有序或生动形象地表达自己的感受、观点,学生才会有收获,也才会喜欢上习作课,因为课堂上有他(她)的舞台,他们乐意施展才华。习作课也只有真正做到以生为本,才能走得更长远。

叶圣陶先生曾明确提出:“作文与说话本是同一目的,只是所用的工具不同而已。”说话与作文二者都为表达思想情感,为了表达一个意思,可以用口头说话,也可以用笔写成文章,这就是平常所说的“用我口说我心,用我手写我口。”说是写的基础,从说到写,说写结合是提高习作教学的有效策略。

 

作者:蔡美意

学校:晋江市东石镇第二中心小学 

 

评论回复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提交

读写教材
更多>> 每周一评
更多>> 在线作文辅导
点击排行
语文学习评价权威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