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海峡语文网微信二维码
关闭
海峡语文网商城二维码
欢迎访问海峡语文网,今天是:

何立云:让习作生活化

发布时间:2015/3/13 9:53:43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生活与习作紧密相联,我们习作教学要贴近儿童生活,使习作成为充满儿童个体的灵性的生活感受过程。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应该让学生在观察中了解生活,在体验中感受生活,在广泛积累和自我认识生活中创造性地表现生活,让学生的习作根植于生活的沃土。

一、多维观察,了解生活

鲁迅先生曾把他的写作经验总结为四句话:静观默察、烂熟于心、凝神细想、然后一挥而就。写作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的过程。观察打开了学生认识世界的门户,启开了认识的源头。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让他们细心观察生活,了解生活,让那瞬间的火花成为永恒的记忆。

1、创设生活情境观察。让生活场景进课堂,再现生活,引领学生进行现场细致观察,并组织有效交流发现自己没有发现的美丽,使他们有话可写。比如,一次为了指导学生写对话,我有意安排学生针对生活中讨价还价的事进行现场表演,由于学生对此饶有兴趣,便兴致勃勃地参与这个活动,他们选取生活中不同购物环境,不同的讨价方式,不同的还价特点进行有趣表演,在学生细致观察后,我让学生回忆,发表看法,并适时点拔,学生写出了富有内涵的对话。如一个学生写:“这桔子怎么卖?”阿姨头也不抬地说:“一斤三元”。小明吃惊地说:“呀,怎么这么贵!别处才卖2元。”陈姨急忙说:“你看我这桔子又大又红,绿色食品。你可识货?”小明灵机一动说:“太贵了,我去别处看看。”阿姨一看,忙走到小明面前笑着说:“生意不好做,你说个价吧!”

2、捕捉生活场景观察。生活中的精彩稍纵即逝,它们可是引导学生观察习作的最佳选择,小学生观察生活往往忽略细微之处,要善于捕捉生活中学生感兴趣的场景,引导学生细心观察获取深刻的印象。如一天语文课上,一只燕子莽莽撞撞飞进了教室,唧唧地叫着,引得孩子们忍不住大呼小叫起来。“燕子是人类的好朋友,不能停留在我们这里,让它回到爸爸妈妈那里去吧!”我的话音刚落,学生们乐坏了,他们纷纷离开座位追逐着燕子,飘飞的燕子被同学捉住了,学生将它放飞。由于学生惊喜于这突出其来生活的画面,他们看得细致,感受深,当天,我就依托这可遇不可求的生活场景让学生自拟题目习作:有的写《飞吧,燕了》,有的写《老师和我们一起赶燕子》,有的写《燕子,欢迎你再来》……不仅真实地写出了捉燕子的场面,而且把燕子飞得惊恐状,学生的欢快的神情、语言、心理描写得活灵活现,语句中不乏表现细微的地方。

二、多方体验,感受生活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一个教师不能无视学生的情感生活,因为那是学习生活中主动性和创造性的源泉。” 生活中,学生的喜怒哀乐都具有真切独特的感受,我们要引导学生真情融入,体验生活,真实地感受生活,当学生有丰富的生活体验作底蕴时,他们的笔下自然会流淌出文泉来。

1、感受大自然。农村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把学生带到大自然中去,让孩子在大自然中感受我们成人无法体会到的“原生态”。如春天桃花柳绿;夏天抢收抢种;秋天田园秋色。让他们回归自然,尽情感受大自然的美景,产生一吐为快的习作意念。有次为了写好《家乡的秋色》,课余,我带领学生登上一座山上,家乡景色尽收眼底。此时,学生欢呼雀跃:看田野里稻谷翻滚着金黄的波浪;果园里红灯笼似的柿子挂满树;路旁,那红红的枫叶像一只只红色的蝴蝶飘落着,到了地上又像淘气的小鸭踩了泥巴到处乱跑……回来后,孩子们的习作五花八门,《秋色》按方位摄取秋天美景描写让我陶醉;《田园,迷人的地方》勾画出农村秋天田园的丰收景象看得我不住点头称赞;《飘飞的叶子》描绘了一副秋风中红叶、黄叶等飘落的画象……借景抒情,情景相融,令文章妙趣横生。

2、实践感受。在实践中,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之中,他们对事物的感触深,能产生独特的情感和认识。在实践中,学生内部语言也能随之活跃,此时的习作能展示出学生多彩的儿童生活。如家庭是孩子成长的基地,那里有无穷的空间供孩子去实践去体验。为了引导学生完成《记一次家务劳动》习作,我预先让学生在家里通过实践学会一项家务劳动技能,而后安排时间进行劳动体验交流。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劳动技能乐趣后,结合自己的经历感受,他们选取不同角度进行行文:有的写了掌握一项技能的不易;有的从做好简单的家务事中体会了父母的辛劳;有的感悟到劳动的乐趣。多方的实践体验能有效促进学生的习作个性化发展。   

三、多向积累,记录生活

叶圣陶在《作文论》中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所以论到根本,除了不间断地向着求充实的路走去,更没有可靠的预备方法。”生活积累是习作的重要保证。我们要积极引导学生注重直接与间接的生活积累,积淀厚实的习作素材。

1、生活中随记。茅盾说:“应当时时刻刻身边有一支铅笔和一本草簿,把你所见所闻所为所感随时记下来……”学习中,要引导学生从亲身经历中获取直接写作材料,平时可记下生活的细节,记下自己的所感。短的记一个奇特的地名、一句话,长的记一些话、可以是几十个字、一二百字,可记自然景物、人物特征、对某种现象的想法等。日积月累,就会占有大量材料,习作时就能左右逢源,得心应手。

2、阅读中积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克拉森经过长期的实验研究,得出这样的结论:“学生自发的兴趣课文阅读,比经常性的写作训练对发展学生作文能力更有效。”我们要引导学生进入书籍的海洋,在阅读中扩大视野,增长见识,获得间接经验。书读多了,生活积累丰厚了,就会引起倾诉、表达的欲望。我们可以开展各种有益的学生喜闻乐见的读书活动,让学生感受阅读的乐趣。比如好书推荐活动,精典古诗文朗诵会等。我们要注重引导学生养成做读书笔记的好习惯,有效积累经典名句、好句段等。在习作中,鼓励学生把名人名言、俗语、经典故事等引用到自己的文章中,来提高习作效果,让积累的文字表达生活现实,发挥其效力。

四、个性表达,表现生活

老舍先生说:“写‘从心里掏出来的’真心话”。习作中要引导学生大胆地把生活的体验真实地富有个性地反映在自己的文章中。要写真人真事,说自己想说的话,抒发自己想抒发的情,纵使写想象性的文章,也要大胆鼓励学生以生活为基础,解放他们的心灵,写富有个人创造意味的文章。如写《我的爸爸》,大多数学生都叙写父亲的美好的一面,有的甚至编造事实将父亲美化一通。可有个学生却深刻表达对父亲的不满:懒,不做家务;吸烟,不顾身体;好赌,不务正业,影响家庭生活。而这正是他父亲真实的生活写照,文中言语无不流露出他对父亲的不满情绪,同时表现一个小孩渴求父亲热爱劳动,戒烟戒赌,为家庭幸福而努力的情怀。他虽不是习作能力强的学生,但这篇真实的事,真实情却感人肺腑。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是习作的源泉,让我们引导学生走进丰富多彩的生活,让习作走向坚实的生活。

 

作者:何立云

学校:福清市滨江小学   

 

评论回复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提交

读写教材
更多>> 每周一评
更多>> 在线作文辅导
点击排行
语文学习评价权威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