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海峡语文网微信二维码
关闭
海峡语文网商城二维码
欢迎访问海峡语文网,今天是:

柯瑛岚:谈一年级语文教学中的词语积累

发布时间:2015/3/13 10:28:52

 

摘要:对于刚进入正式的学习生涯的一年级学生来说,词语积累有利于他们学会表达,学习写作,训练思维。针对一年级学生的特点及实际教学中存在的难点,笔者结合教学实证,探讨词语积累的方法,提出课内随文积累、扩词积累、归类积累、延伸积累;课外阅读积累、交流积累、环境积累等积累途径。

关键词:一年级;语文教学;词语积累;方法

 

词语是语言的建筑材料。丰富的词语能使表达更流畅,更精彩。教育家杜威强调“词语是工具的工具”,词语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词语的使用。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让词深入儿童的精神生活里去,”“使词在儿童的头脑和心灵里成为一种积极的力量。”《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可见,词语的积累是我们语言学习的关键。一年级是小学生进入正式的学习生涯的开端,词语的积累有利于学生更好地与人交往,学会阅读,接触写作。一年级学生年龄小,生活阅历浅,原有的词语积累少,表达上显得单调而笨拙。《语文课程标准》对这一学段的学生提出“在阅读中积累词语”、“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的要求。只有在一年级即重视词语的积累,才能为今后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为说话写作铺平道路。

一、一年级词语积累的重要性

1、有利于表达。

我们学习语言的根本目的是培养交际能力,而“说”是最基本的交际方式之一。具备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学会表达,发展合作精神,是社会发展对人提出的要求。

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们会发现有的孩子能滔滔不绝地把他的见闻、想法有条有理地表述出来,而有的孩子却只能进行简单的一问一答。这不仅仅是性格上的问题,更重要的是有的孩子见多识广,头脑中积累的内容多,所以能说会道。而另一些孩子积累的词贫乏,有些话不知该如何表达。因此,抓好词汇的积累,引导学生掌握较为丰富的词汇量,对于他们的口头表达有很大的帮助。

2、有利于写作。

《语文课程标准》对低年级写话提出“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的要求。学生头脑中积累词语的多少直接关系到他们组织运用语言,连词成句,连句成段的能力。学生积累了一定数量的词汇、句式后,在需要时就会脱口而出,落笔成文。丰富的词语积累,还能帮助学生用流畅、恰当的语言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表达出来,让人读了如临其境。从一年级起,重视词语的积累,对于学生今后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的培养是很有裨益的。

3、有利于思维。

“语感”是人们对语言文字的感受能力,是一个人语言素质的直接反映。叶圣陶先生曾指出:“文字语言的训练,我认为最要紧的训练是感悟,就是对于语言文字的敏锐感觉。” 学生积累的语言材料,不是静止、孤立的,而是处于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只要在量上有了足够的累积,他们会“不知不觉内容与理法化而为读者自己的东西了”。(叶圣陶语)而在这内化充实的过程中,不止加强了语感,还充分地训练了思维。这种思维能力的训练对于低年级学生是必需且必要的。

二、一年级词语积累的方法

(一)课内积累。

1、随文积累。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第一学段应鼓励学生“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并指导学生“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低年级教材在编排上,选录的都是文字质朴简短,内容浅显通俗的小故事。这样的教学内容特别适宜多读多诵,让孩子们在快乐阅读中积累词汇、培养语感、陶冶情操、学会表达。如《识字1》(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二册),选录的是描写春天的八个成语,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和想象,在他们的脑海中形成鲜花盛开、莺歌燕舞的画面。八个词语排列整齐,韵律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学生熟读成诵,轻松地记住了这些词语。

《四个太阳》(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二册)一课里,“冻僵”是第三自然段的一个重点词,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并积累这个词,教师这样设计:请小朋友想象一下,寒冷的冬天,你穿着厚厚的棉衣站在操场上做广播操,这时候一阵寒风吹来(播放寒风声音),你感觉怎么样?学生联系实际展开想象,教师进而总结:手和脚都冻红了,冷得都快动不起来了,这种感觉就叫“冻僵”。学生不仅借助这个重点词领悟了作者在冬天画红太阳的心愿,还积累了个好词。

2、扩词积累。

学习生字是一年级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我们在教生字时,可鼓励学生练习扩词,进一步巩固生字的识记,积累词语。如:教学“香”,先让学生分析字形,然后组词,学生们的词汇量一下子扩充起来,他们组了很多词语“香水、香味、香气、芳香、香蕉、香肠、香料、蚊香……”有的学生甚至还去查字典,说出了“香气腾腾、香味扑鼻……”等成语。最后,再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词语说一句话,在学习生字的同时,还进行说话练习,真是一举几得。

3、归类积累。

①在积累课文中词语的基础上,还可以进行扩展。如教学完《识字1》(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二册)后,让孩子再去收集一些描写春天的词语,学生借助广播、电视、书(报)刊、网络资源、与家长交流等途径积累到:春意盎然,、绿草如荫, 满园春色、繁花似锦、春光明媚、春山如笑、春光灿烂、春风和气、春华秋实、春晖寸草、春兰秋菊、春色撩人……孩子的兴趣很浓,日积月累,收效不错。

②把含有相同特点的词语集合起来积累。如在《棉花姑娘》(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二册)一课的最后一个自然段里,学生读到“棉花姑娘的病好了,长出了碧绿碧绿的叶子,吐出了雪白雪白的棉花”,其中“碧绿碧绿”、“雪白雪白”特点鲜明,是本课可积累的好词。教师在引导学生理解积累后,鼓励学生再说出具有相同结构的词组:火红火红、乌黑乌黑、金黄金黄、蔚蓝蔚蓝……最后,再进行“火红火红的(     )”、“乌黑乌黑的(     )”、“金黄金黄的(     )”的搭配训练。此外,如ABB式:绿油油、白茫茫;AABB式:花花绿绿、干干净净; ABCC式:得意洋洋、金光闪闪等类型的词语也可在低段归类积累。

4、延伸积累。

抓住教材中的特色语言,适时地拓展一些课外词语,也可以充实学生已有的词汇库。如《吃水不忘挖井人》(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二册)中的这句“吃水不忘挖井人”是本文的中心句。待学生理解后,教师又送给学生“饮水思源”、“前人种树,后人乘凉”等成语、俗语。既加深他们对原句的理解,也扩大了词汇积累。

由课内的训练点生发开去,有效地拓展一些词语,可能对于一些学生来说有些难度,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丰富,他们也会随手拈来,运用自如的。

(二)课外积累。

1、阅读积累。

这里的阅读材料既指报刊书籍,也指从电影戏剧、宣传标语、电视广播、互联网络中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好材料。鼓励学生广撷博采课外语言,并在同学中进行传阅交流,互相观摩。如学完了《王二小》(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二册)后,可指导学生再去阅读、观看有关少年英雄的故事。学生们通过多种途径认识了张嘎、雨来、海娃……等小英雄。在了解他们的事迹,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的同时,也从中积累了词语。这种搜集活动发生在随时随地,形式比较灵活,学生积累到的是鲜活灵动的生活语言。直接、间接的语言信息储存多了,写文章就会语言丰富,表情达意就能挥洒自如。

2、交流积累。

口语交际训练和日常的交流可以帮助一年级学生在很短的时间积累到不同的语言信息。不仅能结合生活,理解、识记交流中遇到的生活语言,还能立刻兼收并蓄,学以致用。此外,交流活动带来彼此认同和成功的感受,又是语言积累以外的另一层妙处了。 如《语文园地三》(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一册)中的口语交际《这样做不好》,教材提供了两个贴近学生生活的场景(图1:小朋友乱踏草坪;图2:妈妈洗菜没关水龙头)供学生讨论:这样做为什么不好?你怎样劝说他们不要这样做?学生在分析问题、提出劝说方案、模拟劝说过程中,他们运用并积累了许多生动的语言。

3、环境积累。

学生还可以从整个校园文化环境中积累语言。如在每间教室里布置图书角,学生可在午休、课间随时阅读;教室里辟出一块不大的墙面专门供学生张贴、展示、宣传自己学习语文的书面成果。学校开展的各类丰富多彩的各种集体活动,如诗歌朗诵比赛、制作手抄报比赛、专题黑板报比赛等也可帮助学生获取多种信息,丰富感性积累。

“受教育者不再是一个只会吸纳大量事实信息的人,而是一个知识如何检索、评价和应用所需信息的人。” 学生通过各种途径积累的语言往往是杂乱无章的,很容易遗忘。只有将已有的信息进行选择重组,使“散沙”变成团,积累的语言才会内化为自身的语言,永久储存起来。因此,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储存语言。从低年级起,可指导学生携带“好词卡”(手掌大的小卡纸),随时随处记录积累到的好词。回到家中,再将“好词卡”里的词进行归类整理,誊抄进“采蜜本”。这样有目的地归类积累词语,将在最短的时间里扩大学生积累词语的量,使学生养成储存、整合信息的好习惯。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积累,是贯穿于语文学习始终的系统工程。积累词语是一年级的主要任务之一,我们要充分地挖掘教材,善于捕捉生活中的训练点帮助学生更快更多地储存词汇,并引导他们逐步养成自觉积累词语的好习惯。

 

作者:柯瑛岚

学校:厦门市群惠小学  

 

 

评论回复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提交

读写教材
更多>> 每周一评
更多>> 在线作文辅导
点击排行
语文学习评价权威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