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写例话•高中】把握文章的思路
发布时间:2015/3/16 16:00:47任何文章都是由若干局部构成的整体。各个局部(通常以段或句为其形式上的标志)是怎样联系、组合而构成一个整体的呢?这是阅读时经常要考虑的问题。弄清这方面的问题,就是对文章思路的分析。
如果把局部的单位确定为“段”,那么所谓局部之间的联系组合,也就是段落之间的层次关系。所以,也可以把分析文章思路,理解为对段落之间层次关系的分析。
分析段落层次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辨明关系,即弄清段与段的逻辑关系;
二、辨明层次,即某段所处的逻辑地位。
所谓层次关系,实际包含着这两重含义,二者是紧密联系着的。
首先说辨明关系。
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可归纳为三种。
一种是承递,即段与段之间是递相衔接,向前推进的。本质上看承递描述的是思维的纵向延展。
一种是并列,这是各类文章中都极为常见的组合关系,其特点是思维的横向扩展,段与段所表现的内容大体是平列的两个或几个方面。
第三种是总分,这是一种统属性质的段间关系。
总起来说,文章段落之间的关系,可归纳为三种:相承、相并、相属。
下面说辨明层次。
平常说到“层次”这个词,意思有时和“部分”差不多,如说“他的发言分两个层次,先说的是学习目的,后说的是学习方法”。我们这里说的“层次”,不是这个意思,是“等级”的意思,指的是逻辑结构中的级别。
文章是一个完整的逻辑结构,其中的段并不都处在同一层次上。由于各段不都处在同一个层次上,所以人们常用“网络”这个词来形容文章各段的结构状态。也就是说,各段不是在同一个平面上,有的地位高,有的地位低,有的可以直接组合,有的虽相邻但不能直接组合。
辨明段落的层次,就是辨明某段究竟能和谁直接构成合理的组合关系,并进一步辨明已经构成合理组合关系的若干段又究竟和谁直接构成合理的组合关系。最后,通过理清逻辑结构把全文各段的层次位置确定下来,段间的各种关系也都明确下来,那么一篇文章的思路也就大体分析清楚了。
在分析段落层次关系时应当注意,有些段落是一身二任的。它和以上、以下段落都直接构成某种合理的组合关系。比如《别了,司徒雷登》的第11段、第12段,《内蒙访古?的第2、3、5段和第8、9段。这样的段不一定是典型的过渡段,对于它与谁联系组合的问题宜从具体内容出发,实事求是地分析。
以上说的是以“段”作为局部单位来分析文章思路的问题,如果以“句”为单位,以“段”为整体,对文章局部(某段)的思路进行分析,上面所谈的原则上也适用。
分析文章思路,有时是需要突破句、段的结构框架的。比如《内蒙访古》一文,以游踪为序,从关内到关外,从大青山下到大青山上,以几处古迹为记叙重点,先说最古的长城,再说汉代城堡和昭君墓,这条脉络十分清楚,从中确可看清文章的思路。再进一步说,如果突破这一结构顺序,还可以看到这篇文章站在历史发展的高度对民族关系所做的回顾,实在是更本质的东西,是该文的灵魂。从这一高度出发,而称赞农业技术向游牧地区的传播,而慨叹历史上由于生产发展水平低下造成的民族纷争,而赞扬勇于实行胡服骑射的赵武灵王,而微讽劳师动众所建的大量城堡,而高度评价和亲政策,这恐怕是文中更重要的一条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