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海峡语文网微信二维码
关闭
海峡语文网商城二维码
欢迎访问海峡语文网,今天是:

苏娟:四字要诀教作文——谈作文的有效教学

发布时间:2015/4/8 10:31:12

 

今年,刚从九年级下七年级,面对七年级的孩子,教写作文时,我发现普遍存在一种现象:由于学业的压力,生活体验的匮乏,学生对于生活缺乏一种感悟、体会,对于周围的人,缺乏敏锐的观察、感知和判断,造成写出的作文干巴巴,无从下手,进入无病呻吟式的模式。学生谈“文”色变,老师教“文”头疼。在这种情况下,我采用“四字要诀法”教学生写作,发现效果显著。

一、记

我让学生准备一本笔记本,美其名曰“每日一感”,专门记录每天生活的点滴,只要有想法,均可记录在这笔记本内,内容50-300字不等,对于字数并不做太大要求,但希望学生能够真实记录生活中的点滴。

这种做法,让不擅长写作的同学一点一滴地积累起他们的生活体验,并为写作积累了极为丰富的素材,在批改过程中,假如我发现学生的好词好句,或较好的写作素材,就会建议学生适当修改、完善、拓展,把它变成美文,发表在《作文周报》上。

二、观

俗话说得好:“生活是最好的老师。”我鼓励并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从细节出发,展现生活的美。例如:在七下写作“抓住人物特征”这一单元,我在征求了历史老师的同意下,让学生用一周的时间观察他的点点滴滴,分模块从不同角度出发,记录自己观察到的历史老师的一言一行的生活点滴,最后以“         的刘老师”为题,让学生写作600字以上的作文。

通过实践,我发现这样写,学生不仅爱写,而且因为观察仔细,表达得极为传神。有学生甚至观察到“他一说话,喉结就上蹿下跳”之语。在一步步的指导点拨中,甚至有一些孩子能够借鉴课文《音乐巨人贝多芬》描写结合议论抒情的方式,精准地表达了自己对历史老师的感受,读来极为动人:“讲台上,老师的脸上满是怒色。嘴唇紧闭,牙关皆紧,眼睛瞪得溜圆,同学们似乎都能看到刘老师眼里就快要蹦出来的熊熊烈火,一个个大气不敢出。那火,就像要把我们所有的缺点燃烧殆尽,火光照射着班里的每一个同学。” 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写文章不是生活的点缀和装饰,而就是生活本身。”

三、感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作文干巴巴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视野不开阔,造成写作素材的极度匮乏,该如何改变现状呢?

首先,在学习过程中,我引导孩子读透课本中的经典文章,鉴赏体会它们的行文特点,学习掌握写作的技巧,正所谓“立足课本,把握基础。”

其次,鼓励并推荐孩子多看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及影视作品,写下自己的感想,结合一些书评影评,完善并修改自己的感想。这种方法,不仅引导开拓了学生的视野,积累了素材,而且通过“观、感、记”三个步骤,很好地锻炼了学生的读写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在推荐的作品中,我不仅挑一些经典作品,也挑一些时代感较强的,能够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文章或影视作品,例如《奇怪的她》,在温馨感人、诙谐幽默的剧情中,可以让学生深深体会父母的辛劳。    

四、改

古语云:“玉不琢,不成器。”文章同样也是如此,一篇好的文章要经过雕琢、打磨,在结构思路、语言叙述视角、细节描绘,详略侧重的合理安排逐步完善,最终才能经得住推敲。

 修改作文,练的是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也磨炼学生的写作态度。改,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老师的批改;二是学生的修改。在批改作文时,我发现笼统的点评、概括并不能让学生认识自己作文的缺陷,那该如何有效批改?在批改作文时,我把鉴赏文章的批注品味细节带入了作文批改中。例如:在做好批改常规的前提下(纠正错别字,修改病句),我会挑出学生作文里额好词好句,作适当批注。例:本句用一“……”字,传神地描绘了……或本句运用……描写方式,生动形象地展现了……批改方式的改变,我发现作文的评语对学生而言不再是可有可无的,每一次作文评改,学生都非常期待并仔细揣摩评语,在潜移默化的情况下,我发现改变并端正的还有学生的写作态度,及鉴赏文本的能力。这是在指导写作之余额外的收获。

对于作文的修改,我要求学生不仅要认真揣摩,而且要抱着精益求精的态度,一遍两遍甚至三遍地反复修改,每一次找出一到两点的不完善之处,让学生反复雕琢,甚至采用“一题多写”的方式,在批改过程中,与学生共同探讨,使用各种技巧,从不同角度出发写文章。

有效的写作教学,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发现,找寻恰当的方法去引导学生学会写作,观察生活及体悟生活。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也将一如既往地重视写作的指导,努力创新,寻求有效写作教学的更多更好的方法。

 

作者:苏娟

学校:龙岩市高级中学

 

 

评论回复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提交

读写教材
更多>> 每周一评
更多>> 在线作文辅导
点击排行
语文学习评价权威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