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福彬:如何让作文“有血有肉”
发布时间:2015/4/8 14:40:51
摘要:要解决作文不具体的问题,应当从内容和写法两个方面入手。在内容安排上,要多从人物的行动、语言、心理来表现人物;在方法的使用上,注意叙事有波澜、点面巧结合,以及对比手法的使用。
关键词:具体 行动 语言 心理 波澜 对比
不少同学常为自己的作文写不具体而苦恼。明明觉得这个人的事迹很感人,这件事情很曲折,这个地方的景色很秀丽,但是一落笔,却是干巴巴的三言两语。明明记叙的是自己亲身经历的事,心里好像有许多话要告诉别人,但写起来不过是平平淡淡的几句话,没有一点真情实感,连自己也不想看。
还有一些同学习掼于在文章中帮一些概括的,空洞的,结论性的词句来代替具体的内容。诸如“他非常认真”“我太高兴了”“这个地方好极了”“那个人真热情”然而,“他”到底怎么“认真”“我”究竟“高兴”到什么程度,这个地方“好”在哪里,那个人的“热情”又是怎么表现出来的,却缺乏生动具体的内容,既没有“血”也没有“肉”。
那么,怎样才能让我们的作文“有血有肉”呢?我觉得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一、把内容具体化
把内容具体化的最好办法是让事实说话,因为事实总是胜于雄辩。
传说有个哑女卖刀的故事,哑女不能说话,当然更不能用富有诱惑力的广告语言来宣传自己的产品,但是,她的“秘密武器”是能在大庭广众之间当众表演刀的锋利。只见手起刀落,她面前的粗铁丝转眼间被砍为数截,而刀刃完好无损,锋利如初。哑女虽说不出一句话,但她的摊位前排起了长龙,人们争相购买她的菜刀。许多顾客异口同声地说:“好就好在她让我们看到了事实。”哑女卖刀如此,我们写文章也同样如此。写人,重要的不是给他安上很多好看的标签,而是要让读者通过我们的笔,看到这个人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怎么想的,使人“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记事,就要写出事情的发展变化,相互联系,写出典型的事例,写出动人的场面,使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状物,就要写出物体的大小、高低、厚薄、轻重、色泽和气味,使人看得见,摸得到,闻得着,这些都是对内容的具体化。
(一)写好人物的行动;
俗话说:看一个人,不仅要察其言,还要观其行。因为人的思想、感情、性格、爱好、总是通过行动表现出来的。我们只有把人物的行为动作加以细致的介绍,把人物在特定事件中的表现加以具体的描写,才能用事实说明他是个怎样的人。例如,在端午节时,许多同字都爱吃粽子,于是我让同学们以《吃粽子》为题,写―篇作文,其中一篇是这样写人物的行动的:……还是我最急,挤到母亲面前夺下那只鼓鼓的袋子,打开一看,里面起码有二三十只粽子,妈妈说:“这串粽子,肉粽很少,大多是豆粽。”我听了大失所望,噘起了嘴巴。
吃晚饭时,我拿着一双筷子,叫着:“吃粽子啰!”一边叫一边急忙拣肉粽。好不容易拣到一只,剥开后正要往嘴巴里送,忽然想起奶奶不是也很喜欢吃肉粽吗?于是我把拣到的这只肉粽送到奶奶面前,说:“奶奶,这只给您吃!”奶奶摇头说:“乖孙,你自己吃吧!”我连忙站起来,走到奶奶的面前,―面说:“奶奶,我一定要您吃”,―面将肉粽塞到她嘴里,奶奶乐得合不拢嘴。我又拣了几只肉粽给爸爸妈妈吃。
这篇作文虽然没有对“我”的行为下什么结论,但却把―个尊敬老人的少年形象写得十分生动具体。这靠的是什么?靠“我”的行动,可见写好人物的行动,是把作文写具体的重要方法之一。
(二)写好人物的语言;
俗话说“言为心声”一个人说的话,是他思想感情的最直接的流露。因此,写好人物的语言,也是将内容写具体的重要方法之一。在生活中,人与人接触总要说话,写出人物的语言,把当时的情景再现出来,就能产生闻其声而见其人的效果。但有的同学写作文只是叙述事情的经过,而不让人物说一句话,整篇文章就像是一出哑剧,读起来当然就沉闷乏味了。当然让人物说话,也不能只是某某说,某某道,而应把人物的心情、神态、动作、语气等恰如其分地表达出来,以便使看的人更好地理解话中的意思。例如,有一篇作文是这样写他和妈妈的对话:周日下午,妈妈问:“《世界五千年》看完了?”“早看完了。”我说。“都看懂了?”妈妈又问。“都懂!”我又随口回答。妈妈随手把书翻开,忽然问我:“好,我来问你‘三色旗’是什么国家的旗?”我一时答不上来。妈妈又提了两个问题,我答出一个,另一个还是答不上。妈妈摇了摇头说:“你呀你,看书囫囵吞枣,有什么用处?你看,是不是把读书的习惯改一改?”
这段对话中,人物既说了话,又顾及人物的神态,语气,因而句句都显得亲切,自然,实在,有如一位母亲站在我们面前批评教育她的孩子。
(三)写好人物心理活动;
要把一个人写得生动形象,栩栩如生,光是写好人物的行动和语言还是不够的,还必须深入人物的内心世界,把他的心理状态,思想活动和复杂的感情展示出来。
例如俄国的大文豪托尔斯泰写的《穷人》,当写到桑娜把邻居西蒙的孩子放在白己床上,拉好帐子后,有一段十分精彩的心理活动描写:
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己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这里,文章将桑娜矛盾的心理状态刻画得多么细腻,曲折!面对自己家庭的贫因生活,她忐忑不安地思考着她刚才没有能够深思的问题:为什么把西蒙的孩子抱回来呢?今后怎样抚养他们?想到压在丈夫身上的生活重担,一想到丈夫现在还在海上与狂风恶浪搏斗,生死未卜,收留孤儿的事就这样决定行吗,心情上有点退缩。她还推测丈夫会揍自己,可为了两个可怜的小生命,她又情愿挨揍。这里描写桑娜的心情有害怕,有担心,有自责,但更有决断。“……嗯,揍我一顿也好!”写出她为了两个孤儿,甘愿作出牺牡,说明她心地善良,是个关心邻居胜过关心自己的人,桑娜这种高尚的品德,美好的情操,如果没有这段心理活动的描写,而仅仅只是写她抱回孩子的行动,就不可能表达得这么充分。可见,在有些情况下,细致地写出人物的心理活动,是把文章写得“有血有肉”的重要方法。
但我们有的同学不善于心理描写,喜欢用空洞的议论来代替思想活动,写出来的作文味同嚼蜡。如果能把内心活动写得具体而真切,所写的人和事,就会生动而形象。
二、使方法多样化
要将作文写得“血肉”饱满,可以有多种多样的方法。究竟采用哪一种方法,这要根据写作要求和所选材料的特点来决定。比如要写开学典礼上校长给学习进步大的同学发奖的情景,既要写出发奖场面的全貌,写出场上隆重热烈的气氛和人们兴高采烈的情绪,又要写几个有代表性的人物上台领奖的清况。显然这就要采用点面结合的方法来写,又如写一个地方发生的变化,不但要写它现在崭新的面貌,富裕的景象,还可以用它过去的贫穷落后来作比较,这就要运用对比的方法。再如,有时为了把一个人的形象写得更具体,还常常用他周围人的议论和行动来作烘托,这就要采取侧面描写的方法。此外,写出过程中的曲折起伏也是一个重要方法。
(―)让叙事有波澜;
人们常说:文似看山不喜平。在生活中,要办好一件事,执行一项任务,完成一件工作,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会遇到各种困难,碰到各种挫折,甚至要经历不止―次的失败,而后才能一步一步地获得成功。因此,我们在写人记事的作文中,要想把一件事写得生动具体,把一个人物写得充实,就要写出其中的曲折起伏。
《水浒》中武松打虎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武松上了景阳岗,“放翻身体,却待要睡”,突然―阵狂风,半空里跳出一只吊睛白额大虎!这好比平地风雷,立刻造成一种紧张局势,抓住了读者的心,随着老虎的一扑,一掀,―剪都被武松一―躲过,这时危险的局面似乎要解除了,谁料到武松―棒打在枯树上,哨棒断作两截,于是又一次掀起了波澜,出现了险上加险的形势,使读者稍稍轻松的心又重新紧张起来,正当大家为赤手空拳的武松担心时,情节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一一武松跳上前按住了虎头,同拼命挣扎的老虎展开了最后的搏斗。这个故事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自始至终扣人心弦,所以武松打虎的故事千古流传,为千百万人民喜闻乐道。
与武松打虎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另一位英雄李逵曾经一口气打死大大小小四只老虎,但由于《水浒》对他的描写是手起刀落,毫不费事,杀得太容易了,所以就不及武松打虎的故事那样吸引人,流传也不广。这说明,把一件事写得曲折起伏是很重要的。
要将一件事写得曲折起伏,应注意以下几点:1.要写出事情发展过程中人物心理活动的变化;2.要写出做一件事情时碰到的困难和怎样克服困难的情景;3.要写出事情的曲折和起伏。
(二)注意点面结合;
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常采用的写法是概括写和具体写相结合。就是先用一二句话或几句话概括地叙述事物的全貌和特点,然后再对具体的事例展开生动细致的描写。概括写部分的内容比较抽象,囚此就要靠具体写部分的内容把文章的意思表达清楚。采用概括写和具体写相结合的方法要注意以下几点:
1、对所描写的事物,要作全面、细致的观察和研究。既要了解事物的全貌,又要深人了解事物的各个细节,这样才能在概括的时候,抓住它的主要特点,在具体描写时又能掌握生动而丰富的材料。
2、概括写和具体写是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的。因此在内容上前后应该―致,不能互相矛盾。
3、概括写和具体写相结合的重点,应放在具体描写上。但在实际写作中,有的同学写文章往往只有笼统的记叙。如有一篇作文《我的叔叔》:
叔叔不但关心我的学习,而且还关心我的思想和身体。他教育我从小要尊敬长辈,热爱劳动。
这段话写了叔叔从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对“我”的关心,但由于没具体描写,内容很不具体。后来这位同学补上了一些事件,写出了叔叔的行动,脸色,“我”的心理活动等,就使文章的内容显得既生动又具体。
(三)善用对比
没有小就没有大,没有低就没有高,一切事物都是相比较而存在的。任何事物一经对比,就会被区别得更加分明,它不仅使文章的内容更具体,也使要表达的中心更鲜明。
在《儒林外史》中,为了刻画胡屠户势利虚伪的灵魂,作者没有孤零零地写胡屠户在范进中举后对女婿的一番肉麻的称赞,而是把他在女婿中举前后截然不同的两种态度,进行强烈的对比。中举前,胡屠户说范进“尖嘴猴腮”,不像张府上那些老爷“一个个方面大耳”,说范进去赶考是“想天鹅屁吃”。而中举后,胡屠户左一个“贤婿”,右一个“贤婿”,说范进“才学又高,品貌又好”,就是张府,周府上那些老爷,“也没有我女婿这样一个体面的相貌”,还说,“我那里还杀猪!有我这贤婿,还怕后半世靠不着也怎的?”这一前一后的话,同是评论范进,却自相矛盾。前面是说话傲慢,丑话满口:后面是态度恭敬,好话说尽。两相对比,活脱脱地刻画了一个势利小人的丑恶嘴脸。
因而,如果我们能多在“内容具体化”和“方法多样化”上下功夫,就能把我们的作文逐渐写得“有血有肉”,特别是我们在高―上学期主要训练的是记叙文,更有利于我们进行这方面的训练。
作者:吕福彬
学校:漳州市漳平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