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海峡语文网微信二维码
关闭
海峡语文网商城二维码
欢迎访问海峡语文网,今天是:

陈碧琴:浅议作文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

发布时间:2015/4/8 15:42:31

 

摘要:作文教学的首要的问题,是让学生对作文有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影响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最直接的因素。学生一旦对作文产生兴趣,把它当作是自己热衷的事情,他们就会全身心地投入,那么,写作文自然就不再是件难事了。自主命题、创设情境、赞赏鼓励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有效方法,此外,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我们还要利用各种资源,采取多种形式,充分激发学生作文的兴趣。想方设法燃起学生心中文字创作的火焰,是我们语文教师的神圣职责。

关键词:激发兴趣   自主命题  创设情境  赞赏鼓励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有效持久的动力,《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也指出:作文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的确,作文教学的首要的问题,是让学生对作文有兴趣。学生一旦对作文产生兴趣,把它当作是自己热衷的事情,他们就会全身心地投入。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兴趣和爱好是一种同愉快情绪相联系的认识倾向性与活动的倾向性,它能推动人学习科学知识,追求真理,形成熟练的技能和技巧。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影响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最直接的因素。如果把学生的热情激发起来,那么,写作文自然就不是件难事了。所以,我认为,在小学生作文教学中,培养兴趣既是手段,更是目标。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生涯,使我对如何培养小学生作文兴趣有了以下几点看法:

一、自主命题,激发兴趣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赞可夫说过:“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中,才能产生使儿童的作文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词语。”我们的作文教学,长期以来都是以教师命题、学生作文为主要的训练模式。教学实践证明:单一形式的训练很难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因题而异,通过巧妙地诱导,恰到好处的点拨辅之以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表达冲动。《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

我在作文教学中,经常采用学生自行命题的形式,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例如有次我班上一位学生因骑车不慎摔倒受伤未能来上课,不少同学都去探望他。我就让学生根据这一素材进行采访,然后自行命题写一篇相关的作文。在作文课上,我改变传统的命题作文的教学形式,采用了“急骤联想”的方式进行训练,让学生根据自己现有的材料,从不同角度拟定作文题目。学生兴趣盎然,引发了求异思维的火花。尝试的结果:大部分学生都能自由联想并快速反应,拟出不同的题目,如“揪心的探望”“心与心相连”“温暖的手”等等。这种自行命题的训练,不仅激发了学生写作的兴趣,还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流畅、敏捷性、广阔性,并发展了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抓住每次作文的特点,有计划地通过参观、访问、浏览及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开拓视野,陶冶情操。在接触社会和自然中产生发掘美,表现美的欲望,从而达到激趣的目的。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进行作文教学时,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不能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要创设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乐于学,成为课堂中的主人。学生只有成为课堂的主人,课堂才能焕发出生命活力,学生丰富多彩的个性,才能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个人才智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学生的主人意识、求知意识大大加强,使课堂活跃,从而达到提高作文教学质量的目的。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提到:“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当一个人不仅在认识世界,而且在认识自我的时候,就能形成兴趣。没有这种自我肯定的体验,就不可能有对知识的真正的兴趣。”作文是生活和思想环境与情感,客体与主体相溶铸的产物,刻板的教学方式只会让学生进行模仿,摘抄,而不会创新,导致许多学生的习作都是东拼西凑起来,题材老旧,犹如一个模子印出来的。要使学生写好作文,离不开情境诱发。教师要把学生带入情境,强化感受,发展思维和语言,当学生沉浸于美的情境中时,内心便会萌发出表达的愿望,思路便会变得活跃清晰,情绪高涨,调动了全部的智慧,选取最优美的语言描述情境,抒发美的情感。如心灵作文课上,陈老师上《幸福》这一课时,精心设计了充满了浓浓温情的情境,引导学生品味“幸福”。师:“幸福”在哪里呢?瞧,幸福就在这里!随即出示课件,师生共同欣赏几幅温馨的“幸福”的图片,师对图片内容进行配乐讲解:每一次成功都是一种幸福、幸福的不只是你一个人、包括身边的每个人、你们的快乐就是老师最大的幸福、幸福就是放飞我们手中希望的那一刻……孩子们在温情的图片、深情的讲解和动情的音乐中,完全投入了自己的情感,自己的情感和表达欲望与课堂融为了一体。学生在随后的交流中热情高涨,尽情诉说,产生了“三情共振”的课堂氛围。这样成功的情境创设,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表达兴趣与热情。

三、赞赏鼓励,激发兴趣

以鼓励与赞赏为主的作文评价方式,是激发学生作文兴趣,提高学生表达信心的最重要法宝之一,这已经是广大语文教师的共识了。对学生作文的评价应该是对学生内心感情的理解。只有与学生心心相通的评价,才能拨动学生的心弦。只有当学生知道自己所表达的情感为他人所理解和欣赏时,才能感到自己作文的价值,体会到写作的乐趣,激发表达的兴趣。每一篇作文都是学生心血的结晶,对孩子来讲,自己的作文是十分珍贵的,都渴望得到他人的关注与赏识。所以,尊重学生的劳动成果,是评价学生作文的第一原则。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曾这样说过:“在初春的时候,植物还很幼小娇嫩,那时太阳并不灼烤它们,它只给它们温暖,逐渐地使它们变茂盛,不到它们完全长大结果,不把它的全辐热力放射出来。园丁也用同样的原则,不把修枝的剪子用到没有成熟的植物上去。”的确,学生的文字都如同尚未成熟的幼苗,需要教师的精心呵护,教师不应该无端拔高要求,一味用成人的标准和要求来苛求和评点,像鲁迅先生说的“在嫩苗上驰马”,这样只会摧毁学生的表达信心,冷却学生的作文兴趣,越高的要求,对作文教学越是于事无补。只有真诚的赞赏和肯定,才能真正激发学生作文的兴趣。

总之,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我们要利用各种资源,采取多种形式,充分激发学生作文的兴趣。想方设法燃起学生心中文字创作的火焰,是我们语文教师的神圣职责。

 

作者:陈碧琴

学校:莆田市仙游县郊尾中心小学  

 

评论回复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提交

读写教材
更多>> 每周一评
更多>> 在线作文辅导
点击排行
语文学习评价权威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