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海峡语文网微信二维码
关闭
海峡语文网商城二维码
欢迎访问海峡语文网,今天是:

林积友:写事,还得会“论事”

发布时间:2015/4/10 10:46:25

 

摘要:指导学生写作文时不仅要学生会写事,还得学会“论事”。要让学生学会表达对所写事件的看法和观点,写出自己的感想和体会,抒发自己的真挚感情。

关键词:写事  论事  看法和观点  感想和体会  感情

 

人们常说:言为心声。语言是人的思想的表达。学生写作文总要表示对生活、对事物的看法。作文无论写人叙事,还是写景状物,也不管篇幅是长是短,都必须要通过记叙具体事例或具体的描述,来表达作者的立场、态度、爱憎分明的思想感情,即表达一定的写作目的、中心思想——或说明一个什么道理,或表明自己的一个什么观点,或赞扬一种什么品质,或批评、讽刺一种什么现象。而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现在越来越多的学生写作文只叙事状物,不发表议论,不抒发感情,不表达任何观点态度。我们的一些老师也认为,对学生不能太苛刻,能把事儿写清楚,语言表达流畅就行了,至于表达思想和态度那是无关紧要的。在我看来这是错误的观点,是对过去那种一作文就上纲上线的矫枉过正。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德和谐发展”。对小学低年级写话就要求“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到了七至九年级更要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所以,从小学开始,就要指导学生写作文时不仅会写事,还得学会“论事”。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认为主要可以从以下三点对学生进行指导:

一、指导学生学会表达对所写事件的看法和观点

如,学生写了这样一篇作文:

记爸爸和妈妈之间的一件事

我的爸爸、妈妈都是四十来岁的人了。他们脸上总带着笑容,平时也很少吵架。可是一天晚上,他们却因为看电视吵了起来。

那是一个星期六的晚上,我们刚吃完饭,忙碌了一周的爸爸就迫不急待地打开电视机,津津有味地看起京剧节目来。妈妈因为进修快考试了,所以坐在里屋要抓紧时间看书、复习整理,准备考个好成绩。爸爸看节目入了迷,把电视音量放得很大,不时还跟着节目唱上几句。这样,使妈妈不能安静地学习。

于是,妈妈就对外屋的爸爸说:“你把声音关小点,最好别看了;我得好好看看书,过几天就要考试了。”妈妈一连说了两遍,可是爸爸没有行动,还是原来那样,可能是太爱看了。妈妈又到外屋催促,可每次催,爸爸总是说:“你去看你的书吧,我这就把声音放小。”可是说是说,爸爸始终没有把声音关小。

这下,妈妈可控制不住了,几步走到外屋,“咔”的一声,就把电视机给关上了,然后又去里屋看自己的书。爸爸见此情景,也生了气,站在外屋嚷起来。妈妈听爸爸正在骂自己,气就更不打一处来,也骂了起来。就这样,他们越吵越厉害。

我在他们当中,劝谁,谁也不听,急得我直哭。最后没办法,我就把大伯、大妈找来了。在他们调解下,这场家庭风波总算平息了。

全文内容具体,层次清楚,结构完整,语句也很通顺。只是读了文章后,大家能够看出小作者要表达什么思想感情,或要说明一个什么道理吗?是同情妈妈?是支持爸爸?还是要说明父母之间应互相体谅?都看不出。这样的文章缺少中心思想。这时,我们就要指导学生:在这件事中,你认为是妈妈对还是爸爸对,或者两人都不对?你认为爸爸、妈妈应该怎么做才是正确的?通过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这样作文就有了主题,小作者也通过思考表达,明白了自己今后假如遇到类似的事该怎么正确处理,懂得了与人相处互谅互让之道。

二、指导学生学会联系实际写出自己的感想和体会

如,一个学生写一起车祸的作文,是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车,怎么相撞,后果怎样,详详细细写了下来,但他写完也就完了,没发表任何感想。这样,这起车祸对人的警示作用就大大降低了,就他自己相信印象也不深刻,过后很快就会忘记。我读了后,问他:这车祸发生的原因是什么?车祸对司机以及与他相关的人将产生怎样的消极影响?如何才能避免发生这样的灾难呢?通过指导,学生最后发表了自己的感想:这起车祸,是天灾吗?不是。如果他们在路滑时小心一点,如果他们没超速、超载,不喝酒,注意力集中一点,还会发生这样的事吗?我想不会。听说福建这几年车祸不少,其中还有几起特大交通事故,死伤人很多,创下了车祸的高峰,这真是可怕啊!要是大家都遵守交通规则,不为钱而超载,不为私利而违反政策,就不会有那么多无辜的人命丧黄泉。真希望所有的司机叔叔阿姨在这些车祸启示下,能为自己、为别人的安全多想想,毕竟“生命诚可贵”呀!作文至此结束,写得真实,表达出了自己良好的愿望,希望今后不再出现车祸。这样写就起到了对己对人良好的教育作用。

三、指导学生学会抒发自己的真挚感情

抒情,是学生作文中所不可少的,也是能够产生感染作用的重要因素。既抒情就有着倾向性,就能培养学生对事对物的正确看法。那么怎样指导学生抒情呢?

一可以指导学生借助叙述的形式抒情。通过粗略的轮廓叙述,把心境与事物相应合。例如,

“许娜娜,76分,李秋梅,89分……”数学老师抑扬顿挫的声音在静寂的教室里回荡着,撞击着一颗颗颤抖的心。我慢慢抬起头,望了望周健——我班上数学成绩最好的数学科代表,哟,他这是怎么了:腿轻轻地抖动着,两只手不自觉地用力捏着铅笔,眼睛紧盯着老师的嘴巴,嘴唇颤动着,而且,每当老师念到名字的读音与“周健”差不多的同学时,他脸上的肌肉就重重地抽动一下。再看看他的坐姿,简直像一支绷紧的弹簧。忽然,数学老师提高声调,宣布道:“周健同学,91分,最高分!”只见周健猛地一晃,身子顿时萎缩下去,像大病未愈的人,无力地靠在椅背上。我心中不禁一惊,做一名好学生真难啊。

作者讲完周健听老师宣布考试成绩的神情动作后,情不自禁地讲了自己的感受,发出了感慨,表达对当下教育唯分数论的不满,使前边的叙述带上了浓烈的感情色彩,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二可以指导学生通过景物描写来抒情。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寓情于景”“借景抒情”。例如,

雪花纷纷扬扬地飞舞,寒风呼呼地咆哮。我静静地坐在窗前,透过满是哈气的窗户望着那纷纷而下晶莹的雪花,不禁想起了那温暖又亲切的名字——姥姥。

冬日的阳光永远盈满了温暖,像姥姥那满是皱纹的脸颊。在这样温情的日子里,姥姥总会带上老花镜,坐在阳台为我织毛衣。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姥姥身上,整个人都变得金灿灿的,那白花花的头发愈发变得闪亮。一针一线都在用心缝补着外婆的爱。快乐无忧的童年就在姥姥的针织线中慢慢地缝补……

小作者把风景描写和抒情融合在一起,创造出优美的意境,使内情与外景高度融合,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表达了对长辈亲人的感恩之心。

三可以指导通过议论抒情。这里的议论指的是一个论断,一个被强烈的感情色彩所支配的结论。这种议论,表面看像是空发议论,有时甚至带着激烈、偏颇之词,实则是强烈的感情迸发的一种表现。例如,

在这个世界上任何的光都无法与妈妈爱的光芒相媲美。从小到大,妈妈的爱就一直照耀着我的心灵,失去了妈妈的爱就等于失去了光明,失去了希望。就是太阳的光芒在妈妈的爱面前也显得暗淡。

文中小作者通过把妈妈的爱与任何光甚至太阳光芒作比较,赞扬了母爱的伟大。采用议论抒情法,要指导学生把事物的某些特点与人们在日常生活、工作中所要具有的精神、品质、思想紧密地联系起来,这样才议有所依,论有所据。

四可以指导直接抒情,就是直截了当地把爱憎说出来。如,“我爱你,中国!我爱你,母亲!”直接抒情比较直白、热烈,多用带有浓重感情色彩的判断句、陈述句等,同时经常会在句中使用感叹词,如“好美啊”、“真想你呀”。 当然,要指导学生这种抒情使用不可过多,否则就会使人感到空泛。

写作文表达作者的立场、态度、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这不仅是作文本身的任务,也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树立正确价值观、聚积社会正能量的需要。指导学生作文写事之时正确“论事”十分重要。

 

参考文献:

1、《写作通论》(北京出版社)

2、《作文指导方法》(仁思)

3、《作文指导精选》(佚名)

 

作者:林积友

学校:南平市浦城县九牧中心小学  

 

评论回复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提交

读写教材
更多>> 每周一评
更多>> 在线作文辅导
点击排行
语文学习评价权威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