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超荣:浅谈如何提升考场作文语言的亮点
发布时间:2015/4/10 10:58:15
摘要:在记叙文中,优美的语言是不可缺少的,因此训练学生用形象的语言把事物、人物和情景等具体、生动地表现出来,做到栩栩如生地刻画人物形象,做到绘声绘色地描写事物、景物特点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语言 细节 生动 亮点
语言是文章的外表,立意相同,但披上语言的外衣,读之则有别矣。笔者论述提高语言表现力的技巧及从五方面训练作文语言,让语言灿然生辉,令人为之耳目一新,读之如饮甘泉。
要提高学生作文的语言表现力,就要让学生认识到语言的重要性。孔子曰:“言之无文,行则不远。”即语言缺乏文彩,就不会传播得很远。正如饭馆的饭菜要烹调得香甜可口,才能吸引顾客。写文章也一样,只有把平淡的材料写得推陈出新,才能让语言鲜活起来。笔者运用对比教学的方法,在作文课上出示了两组例题:
第一组:那“水立方”,那“鸟巢”,那圣火吸引全世界的目光,那清澈透亮的“水立方”,那辉煌宏伟的“鸟巢”,那熊熊燃烧的圣火吸引全世界的目光。
第二组:凡卡抽噎了一下。
凡卡嘴角撇下来,拿脏手背揉揉眼睛,抽噎了一下,效果不言自明,学生阅读后加以品析,都说第二种好,具体形象,耐人咀嚼,读后给人以美的享受。
提高语言表现力的技巧多种多样,下面介绍几种令语言出彩的方法,定能让你的文章文采飞扬。
1、适当引用名人名言
名人名言富有哲理,对事物有深刻的洞察力,正确地引用名人名言能使文章熠熠生辉。有学生写“友谊”的话题作文,引用普希金的话:“无论是多情的诗句、漂亮的文章还是闲暇的欢乐,什么也不能代替亲密的友情。”它强调了友谊的可贵。
2、巧用修辞
修辞是雕饰语言的常用手段。作文时适当用上排比、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一定会让文章生色不少。如“诚信不是金钱,但千金难买李布一诺;诚信不是美貌,但它使狡诈的郑秀黯然失色;诚信不是知识,但胜过张仪的学富五车。”这样写,比起“诚信是最宝贵的人生品质,它比什么都重要”要高出一筹。
又如,“生活是一首诗,有抑扬顿挫,也有平淡无味;生活是一首歌,有欢快壮美,也有低沉忧伤;生活是一张纸,可以画出五彩的图案……”这段运用比喻、排比,生动形象地写出生活的丰富多彩,句式整齐,音韵和谐,富有节奏之美感。
3、巧妙地展示知识面
我让好几届学生写同一作文题目《我与书》,一些同学平淡地交代与书结识的过程,一些同学则开书单,只有很少的同学知道巧妙地展示自己的知识面,把课文内容活血、活用,由课内向课外,有模仿到创新,由读到写,读是吸收,写是表达。通过大量读写,实现从知识到能力的转化,二者相得益彰。
示例:“我爱读书,当的些人沉溺于网吧,有些人热衷于闲聊时,我却在灯下,端坐捧读,为屈原壮志难酬扼腕不平,为朱自清的朴实自然感动不已,驻足雨果的巴黎圣母院,跟着三毛在撒哈拉大沙漠……”
4、环境的衬托
“一切景皆情语”,对景物描写可能起到适当的烘托效果语。例《雨中泪》,学生在开篇写道:“萧瑟的秋风肆无忌惮地吹着,失落的我只懂得呆呆地依傍窗台,望着窗外如线般的秋雨不断地下着。模糊了行人的影子,也模糊了我的双眼。此刻,不禁想起了远方的你。”
再如“那时单身的他,脏懒乱一时无匹……进屋一看床单漆黑,难以下榻,顺手揭开要洗。哪知揭开一层,下面另有一层同样污脏,又揭下,再揭下,总共竟然翻出五张床单,皆是双面狼藉。(野夫《乡关何处·幽人苏家桥》
典型的环境一眼看出这家伙很邋遢。
此外,还可以综合运用整句,叠音词,妙用标点符号等语言技巧。
作文的训练,语言是基础,而语言出彩不可能一蹴而就。教师应该教给学生技巧后,引导学生做好以下几方面训练:
一、广泛阅读作品,丰富作文语言
农村学生阅读课外书的量往往很少,语言贫乏,要使学生获得丰富的知识仓库,打好浓厚的语言功底,必须要大量阅读,广取博采。从七年级起,我向学生推荐新课标初中生必读篇目,用名著滋养他们的身心,培养他们阅读的兴趣。每周语文课上尽量安排一节课让他们读报读杂志,让他们做读书笔记。每节课前十分钟,让学生上台交流自己喜欢语段、故事、名言等,每天积累一点点,一个学期后,学生的知识丰富了,有的能学以致用到写作中,为学生厚积薄发奠定基础。
二、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关注自然与生活
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自然,让学生到自然界中去感受天地万物;捕捉生活中的闪光点,采撷真情的花朵。如《像花儿一样》,学生写亲情,在笔下也不乏真情流露。“亲情是一坛陈年老酒;是一首经典老歌,轻柔唱婉;是一幅传世名画,精美隽永。”
三、学生不厌其烦地修改习作,互相评改
叶圣陶先生说过:“作文是靠修改出来的。”在教学中,我让学生相互评改作文后,自己再修改习作,以四人为一组评议,让学生的表达能力和鉴赏能力在实践中提高,在议论中思想互相借鉴,情感相互交流。(学生原文)家乡有很美丽的风景,气势也很大,有多种多样的特点,我非常喜欢,(点评:作者喜爱家乡之情可见,但句子显得过于平淡。)(学生修改后)家乡那优美的风景,磅礴的气势,多变的性情,深深地迷住了我。(评改后读起来有节奏多了,也简洁了,将分散的语句变得集中而简洁。)
四、细节还原,让学生把作文写详细写具体
列夫托尔斯泰说:“艺术起于至微。”情感是文章的灵魂,将细节放大,文章才显得饱满真实。学生习作最大的毛病莫过于搜肠刮肚,无话可说。要解决这一问题,习作前对学生进行“细节还原”,指导学生用观察方法和思维方法来训练。写《我的同学》一文时, 可以这样引导:
师:她长得怎么样?
生:漂亮。
师:哪部分漂亮?皮肤、眼睛还是嘴巴?
生:白里透红的脸,弯弯的柳叶眉,两片粉红的薄嘴唇。
师:那她有什么个性特点呢?请用典型事件来说说。
生:她口齿伶俐,胆大。有一次教师布置同学们背诵诗歌,教室里是一片唏嘘的朗读声,只有一个男生大声背诵,她立刻伸出手捅了他的后背,他一回头,她狠狠地盯着他,制止道:“小声点,吵死了。”
这样,在教师的细节引导下,学生通过典型事件描写人物个性,并运用多种描写方法,人物形象鲜活丰满了。
总之,语言能否达到绘声绘色的效果,华丽的优美的语言和丰富、生动的思想内容完美地结合起来,才能拥有精彩的过目不忘的美文。
这样给自己的作文增添砝码,增添亮点,让自己的考场的作文备考收到较好的效果。
作者:林超荣
学校:龙岩市永定县坎市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