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章汉:少点叙述,多点描写
发布时间:2015/4/14 16:26:43
摘要:初中生写记叙文,最常犯的毛病是只会通篇的记叙,不会细致的描写。这样做的最大弊端是导致了文章平铺直叙,平淡无奇,索然无味,让人产生视觉疲劳,更不用说能获得读者的好感了。本文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尝试着从记叙文写作要少点叙述,多点描写的角度,阐释如何提高记叙文写作水平,特别是提高写好考场记叙文的水平。
关键词:记叙文 叙述 描写 生动 细节 景物
初中生写记叙文,最容易犯的毛病的是大段大段地叙述,而且是平铺直叙,像记流水账一样,缺少必要的描写,以至文章干瘪枯燥,内涵简单,不会生动,更不用说摇曳多姿、催人泪下了!
先看一位同学的作文《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一个片段:“老师把月考的时间公布在黑板上,我没有一丝的紧迫感,甚至连书也懒得去翻,总以为自己一向都是第一,这次应该没有问题。可是,那次月考,我考得很惨,意料之外,也在意料之中。但很幸运,我没有等到‘老大’再‘伤悲’,而是从此次失败中吸取了教训。”这段文字也算通顺、明白,但作为记叙文,它只有叙述,缺少必要的描写,显得直白平淡,索然无味,缺少具体可感的内容,难以感动读者,自然也无法获得高分。
那么,如何避免记叙文写作的平铺直叙、枯燥呆板、平淡无味?如何让文章更生动、更感人些呢?笔者以为,在记叙文写作中应该少点叙述,多点描写。具体的做法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努力。
一、多点人物描写
还拿上面那位同学的作文《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片段来说,我们不妨把它加以改动:
“‘同学们,下周一要进行月考,请大家回去认真准备!’”当一向不苟言笑、不怒自威的语文老师兼班主任,用他那一贯的严肃神情向我们宣布这一消息时,同学们虽然久经沙场,身经不止百战,但还是引起了一片‘哇’叫,仿佛成了遍野哀鸿。“怕是又要吃爸爸的竹笋炒肉丝啦!”胖子李子强更是大声叫苦。而我则正襟危坐,泰然处之,处变不惊,“自己一向都是第一,这次应该没有问题。”我没有一丝的紧迫感,甚至连书也懒得去翻。过几天,考试结果出来了,我的成绩直线下滑,由第一跌落到十七。“骄傲的‘公主’,看你两眼红红的,真像一只受伤的小兔子。”同桌珊妮半玩笑半调侃,“算了,看开点啦!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脚。”她的话分明让我感到丝丝的凉意。“这是不努力的结果,我认了!”我狠狠地瞪了珊妮一眼,也暗暗下了决心,“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下次一定拿回第一。”
经过这样一改,基本内容没变,但文章的语言一下子活泼了起来,读起来生动有趣,耐人寻味。为什么呢?因为改后的文段插入了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方面的描写,人物性格跃然纸上,人物形象鲜明丰满,读来有种亲切真实的感觉。
二、多点细节描写
细节描写不仅丰富人物的性格,也能推动人物性格的发展。我们学过初中课文《差半车麦秸》,这篇文章对差半车麦秸这个人物形象的刻画,作者正是成功地运用了细节描写。如“他拭去了大眼角上的白色排泄物,向前边挪了几步,从地里捏起来一小块坷垃,用大拇指和食指把坷垃捻碎,细细地看了一看,拿近鼻尖闻闻,再放到舌尖上品品滋味,然后把头垂下去轻轻地点几点,喃喃地说道‘这地是一脚踩出油的好地……”这是一段极具个性化特征的细节描写,用“捻、看、闻、品、点”等词语生动传神地写出了主人公对土地痴迷般的热爱,这只能是世代以土地为生的中国农民才会有的动作、神情、语言。同时,这个细节描写也表达了差半车麦秸的质朴及对和平的向往。
又如为反映差半车麦秸这个人物的真实性,课文有许多极富个性特色的细节描写,“队长终于吩咐我们把差半车麦秸手上的绳子解开。一解开绳子,差半车麦秸就擤了一把鼻涕,一弯腰抹在鞋尖上。这时我才发现他穿着一双半新的黑布鞋,鞋尖和鞋后跟涂抹着厚厚的一层已干的和未干的鼻涕,干的地方微微发亮。”“有一次,差半车麦秸吃晚饭,擤了一把鼻涕在鞋尖上,打了一个饱嗝,用右手食指甲往牙上一刮,又一弹,葱叶子同牙花子从一个同志的头上飞了过去。”这些细节描写真实地表现了身上具有许多的陋习、毛病,这样写,更符合人物的身份,更真实地写出人物鲜明的个性。
再如“在晚上出发的时候,差半车麦秸在我的肩膀上轻轻的拍了一下,用非常低的声音叫道:‘同志!’随即又羞涩的,象小孩子似的笑了起来。”这个细节把“差半车麦秸”的质朴、憨厚的特征表现得很充分,表明了他慢慢地开始接受新思想新观念新称呼,只是开始时显得有些不习惯,先试探地叫一叫“同志”。
以上细节描写的成功运用,真实地反映了差半车麦秸如何在革命的大融炉中锻炼、成长的过程:参加游击队前,“差半车麦秸”是个落后的农民,他憨厚、质朴、善良,但愚昧、无知,自私、狭隘又有许多陋习。参加游击队后,在集体斗争生活中受到了教育和锻炼,使他从昏睡中觉醒并奋起抗争,成为一名勇敢干练的革命战士。从这点上看,王哑吧这个形象的塑造,包含着深刻而丰富的历史内涵。这个形象表现了我国广大农民对乡土的热恋,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展示了蕴藏在“老中国儿女”子孙们身上的无穷无尽的反抗侵略者的强大的潜力,作品的社会意义因此变得更加深刻。
三、多点景物描写
再来看初中课文,鲁迅的《故乡》。小说一开头就写道:“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蓬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了。”景物描写的笔墨虽然不多,但这几句话概括性强,形象地写出了故乡死气沉沉的景象。一个富有表现力的‘横’字更突出了荒村的颓败、破落,毫无生气,好像是倦卧的病人在横躺着,寥寥几笔就写出了在黑暗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中国农村的日益凋敝的景象,从而交代了小说的社会背景。这段景物描写,既形象地写出故乡毫无生机的现实,又烘托了“我”的悲凉心情。
此外,《故乡》,结尾出的景物描写亦很精彩,“我在朦胧中,眼前展开一片海边碧绿的沙地来,上面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这段景物描写,不仅再现了记忆中故乡的美丽画面,也表达了“我”对创造新生活的热切愿望,抒发了“我”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之情。
《故乡》中的景物描写,无论是对眼前故乡荒凉景色的描写,还是对记忆中砍乡神异景色的描绘,都透露出人物的种种心绪,对表达人物思想起着映衬和烘托的作用。
由此看来,景物描写不是为了单纯的景物描写,它是为了增强文章的真实性,增添文章的文化色彩,丰富人物的思想感情,深化文章的中心思想服务的。
总之,初中生要写好记叙文,尤其是写好考场记叙文,最有效、最直接的途径就是在作文时,尽量减少平铺直叙,尽量多些细致、精彩的描写。这样不仅能让文章生动,也能获得读者的好感。只要学生能记住这点,在如何提高描写水平上多下点功夫,多熟练掌握一些记叙文的描写方法,那么,我们就不愁记叙文写作水平不会提高了。
参考文献:
1、姚雪垠《差半车麦秸》电子课文 作者:魏俊助
2、九年级上册,教师用书《差半车麦秸》 语文出版社
3、《故乡》景物描写的作用 《语文天地》1999年第04期 作者: 石广权;
作者:林章汉
学校:泉州市永春蓬壶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