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海峡语文网微信二维码
关闭
海峡语文网商城二维码
欢迎访问海峡语文网,今天是:

【读写例话•初中】散文形式创造的特点

发布时间:2015/4/14 16:52:24

要以精短的篇幅,写出对人生或自然的感悟,而且写得坦诚、亲切、优美、隽永,既有一箭中的那样的准确有力,又有“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那样的含蓄有味,这便是散文对形式的要求,这一要求,决定了散文形式创造的特点。

其一:在叙述方式上,散文对事物的反映都从作者的主观感受出发,以个人抒情为主,虽然也使用记叙、议论等叙述方式,但又无不融合着作者的感情,常常是将抒情、记叙、议论熔于一炉,形成一种夹叙夹议的笔法,读起来使人犹如走进作者敞开的心灵,聆听其倾述衷情,倍觉亲切。

其二:在艺术表现上,散文虽不像小说、诗歌、戏剧那样有特定的要求,但也需要相当的“机智”,有人曾将散文的艺术表现比喻为“用奇兵”——出奇制胜,以少胜多。

散文在艺术表现上的出奇制胜、以少胜多的“机智”,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细处落笔,小中见大。读散文,我们常常看到作者对事物的体察与描写总是那么精细入微。作者善于抓住最富特色、足以寄寓自己思想感情的细部,寥寥几笔,便能写出十分丰富与复杂的内容,或个人情思,或人物风貌,或山水美景,或环境气氛,让人“能于极小中独见其大”。例如朱自清的《背影》,其中对父亲过铁道、上下月台买橘子情景的描写,如同展现在我们眼前的电影特写镜头的慢动作,那么细致,那么清晰,无限的父爱以及作者对这父爱的深刻感悟,尽在其中了。

二是侧面暗示。短小的散文,采取侧面的、暗示的写法,往往要比采取正面的平铺直叙,其艺术效果更佳。这不仅能为我们提供一个新颖的视角,而且能更大限度地发挥我们的想象力,从而更进一步拓宽和丰富散文描写的境界。如老舍的《小麻雀》,就带有很深刻的暗示性。作者对于社会人生的感悟,渗透在对小麻雀的描写里。“它被人毁坏了,可是还想依靠人,多么可怜!”“因为那小猫出世也才四个来月,还没捉住过大老鼠,大概还不曾学会杀生,只是把小鸟衔来玩玩罢了。”“它不预备反抗了,可是并非全无勇气,因为它敢在猫的面前一动也不动呢。”字里行间充满作者对于被毁坏和凌辱的弱小者的同情,并寄寓着对弱小者能以抗争求生存的期望,同时还蕴含着一些发人深思的人生哲理。不过,读这类暗示的写法,一定要注意根据作品的实际,认真地、仔细地思索体味,切忌牵强附会地去“发掘”作品的“言外之意”“象外之味”,以免造成误读。

其三:在结构和行文上,散文所追求的是一种“自然之节奏”。那意态,的确有点像“散步”,似“闲谈”,如“行云流水”。它所以能达到这种境界,主要是由于作者对所写的材料十分熟悉,胸有成竹,能够为散文设计出最佳的结构蓝图;同时又具有娴熟的表现技巧,能轻松自如地使那结构蓝图实现。具体情况又各自不同。就结构而言,有的比较讲求章法,精心布局,形式显得缜密、严谨,读者很容易掌握其脉络、层次,如朱自清的《春》,茅盾的《白杨礼赞》,杨朔的《荔枝蜜》等等;有的只是围绕一个中心,牵住一条线索组织材料,控制思路,形式比较松散,自由,但脉络、层次也清晰可辨,如肖乾的《枣核》,茨威格的《成功的秘诀》,张洁的《挖荠菜》等等;还有的,只是抒写一种心境或情绪,错综变化,全凭主观感情的暗中控制,因而在形式上显得更加随意,似乎无迹可求,如田晓菲的《十三岁的际遇》。

就文体而言,散文的美,不只是一般意义上的语言文字的精炼和优美,而更在那由作者个性同语言美质所共同融合成的特殊的文调。读散文,应留心作者怎样在正确使用语言文字的前提下去积极修辞,灵活地结构和安排语句,使语言产生特殊的审美效应。我们留心这一切,归根结底还是为了更深地体味出作品内含的情理意味,即作者对人生或自然的特殊感悟。

有人说,散文“是将作者思索体验的世界,只暗示于细心的注意深微的读者们。”这既道出了散文艺术的特点,也道出了散文阅读和欣赏的特点。

评论回复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提交

读写教材
更多>> 每周一评
更多>> 在线作文辅导
点击排行
语文学习评价权威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