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玉兰:论思维方式对写作的影响力
发布时间:2015/4/16 11:49:42
摘要:一篇优秀的议论文必须要有一个明确而且带有个人思维方式的主旨,思维方式的产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思维方式的培养可以从五大角度入手:关注新闻,开发思维;借助影视,启发思维;吃透教材,累积思维;重视哲理,深化思维;留意身边,善用思维。一个好的思维方式,能让学生从懵懂走向成熟,从盲从走向独立,从大众走向个性,他们完全可以打破惯性思维,用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对材料进行理解,分析,比较甚至质疑等方式提出富有个性化的观点,那么在此雄厚的基础上再来写文章必然显得游刃有余,做到文不加点。思维方式的开拓有很多渠道,我们不可能每一个都尝试,只要选择适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扎实做好一两项,就足以能让学生的写作水平有比较明显的提高了。
关键词: 议论文 思维方式 新闻 影视 哲理 教材 身边
作文究竟应该如何来写,才能在数十万份高考卷中脱颖而出,这一直是困扰高中一线语文教师的难题,有不少老师如是说——“文章结构我都强调过了啊”,“也让学生积累了很多素材了啦”,“文采方面我一直是重点抓的呀”等等,但,一旦高考来临,学生的作文依旧是得分不高,不要说什么满分作文,就是上55分的都少之又少,这样的分数不免让学生伤心,更让教师迷茫。那么,高考作文要想得高分,除了常规的结构以外,还有什么是我们忽略的呢?关于这个问题,厦门的高考优秀作文给出了很好的答案,我们通过对优卷的分析,不难发现,凡是优卷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文章的思想的的确确很有深度。
一、为什么要有思维方式
一篇优秀的议论文必须要有一个明确而且带有个人思维方式的主旨,没有主旨如同三姑六婆的家长里短,主旨多了又仿佛小脚老太的瘪嘴,絮絮叨叨不知道要表达什么,所以主旨的明确是必须只能有一个,把这一个道理说好说通说透,就完成了议论文的写作目标。但是这个主旨要怎么样阐述才能吸引读者,进而打动读者,直至让读者跟作者产生强烈的共鸣,新颖、准确、有力度等都是必须具备的。如何做到新颖、准确、有力度,这就离不开学生的思维方式了。一个人的思维方式往往受环境与阅历的影响,比如,在市场上卖水饺的大妈,如果遇到猪肉涨价,她的商业思维方式就是,减少饺子馅的肉,增加蔬菜,她以为这样可以节省成本保证其利润的不减产,她可能以为自己这样做很聪明,但,事实是顾客很快就会发现到这个问题,并对其商业信用产生质疑,那么,这位大妈丢失的绝对不仅仅是老客户群体,甚至会因为菜场间顾客的口口相传而彻底失去客源,这个成本她亏大了!反观一些成功的企业,比如苹果公司,他绝对不会因为产品的更新换代而迅速把前一期产品的价格降到让顾客心寒的地步,6代的出现,依然让5s保持了4000左右的高价,也正因为如此,苹果手机的客户群体一直呈上升趋势。这两相比较之下,他们的差别就在于思维方式的不同。可见有一个卓越的思维方式何其重要,大到影响集团的利益,小到作文能否获得阅卷老师的青睐。
二、思维方式从哪里来
思维方式的产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一般的说,现在的教育模式相对比较刻板,上课的时候老师的口水几乎都淹没了整个课堂,而学生就恍如一尊菩萨端坐在那,不管你说什么,他们大都不是双眼迷离,就是面无表情,间或机械式的点头或者摇头,有一声没一声的应和着,这就是没有思考的勿扰模式。连思考都没有,何来方式可言?悲乎!教师必须打破这样教学模式,尝试采用科学的各种方式,最大限度的挑逗起学生的思维欲望,让他们像想美食一样的主动思考,如抢钱一般的争着发言,只要他们说了,就不怕他们的作文没有话说,没有理念要表述了。
那么教师可以用什么方式来引发学生的思维欲望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关注新闻,开发思维
首先,选择新闻片段,或文字或视频,学生看过之后,可以分组讨论也可以个人思考,然后得出一个结论,在班级一起分享,因为个人情况不同,大家得出的结论肯定也是五花八门的,教师的作用除了在人生观价值观上把握好善恶的原则外,其他并非一定要对学生的结论做好坏的评价,重点是看学生阐述的观点是否合理,是否能自圆其说,是否有创新力。比如,日前对大妈们无处不在的广场舞,很多市民报以砖头和石块,有人在微信朋友圈就发表过关于广场舞是没有素质的体现的观点,甚至有不少人认为广场舞极度低俗,老人们极度不考虑年轻人宝贵的休息时间,但这个新闻的背后是什么?如果我们能换个角度来思考下,这些大妈要选择公众场合的背后是什么,显然可以很快想到是因为政府的这项公益设施极度匮乏,当我们想到这一层面的时候,在看看那些起早贪黑随风起舞的广场舞大妈时,也许就不觉得那么讨人厌了。可见,新闻可以很好的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学会不跟风,不盲从,学会看到新闻背后的故事。
(二)借助影视,启发思维
一些优秀的影视作品,往往因为其导演的个人经历不同,角度不同,所以反而能给学生很好的思维启发。比如黄晓明主演的《风声》,当播放给学生看的时候,学生一边倒的为剧中人物顾晓梦、吴志国的英勇壮举所折服,而对黄晓明所扮演的日本特务武田则一味的痛恨,但却说不出为什么武田会有如此变态的行为,其实,武田这个人物恰恰也是一个战争的牺牲品,他背负着家族的耻辱,为了一雪前耻,在抗战胜利前夕,抓紧时间为自己打翻身战,可惜急功近利之下,仍以失败告终,最后身遭刺杀,客死异乡。如果没有对武田个人成长轨迹的深度挖掘与思考,我们在评价这个人物可恨之时,也许就言辞浅薄,无法集中要害。当我们能找到人物的成长轨迹的时候,我们对其评价必然也更深刻,更精准了。
(三)吃透教材,累积思维
从高中必修一册到五册,再加上一本《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里面涉及的内容非常多,每一篇都是作者思维方式的体现,如果学好学透,我们可以累积很多种思维方式。比如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这篇课文教会我们,原来论证一个观点的时候,可以用证伪求真的方式来思考问题,把观点析透。再比如巴金先生的《小狗包弟》,这篇课文让我们了解到,原来要表达自己的愧疚,引发世人进行良心的自我拷问,可以从一只可爱而无辜的狗下笔。又比如苏轼的《赤壁赋》,东坡先生巧妙的预设了主与客,用一问一答的方式进行自我宣泄,自我慰藉。当然,六本书里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很多,这里就不一一枚举,我们只要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加强对每一篇课文的文本解读,课后总结,就可以让学生学到不同年代,不同国籍、不同身份、不同职业等人的思维方式,然后将这些方式应用在写作中,那么写出来的作文,格式也好,思想也好,都不会再是千篇一律了。
(四)重视哲理,深化思维
所谓哲理,它通常是关于人生问题的哲学说,是人生观的理论形式,它的表现形式为智慧箴言式。学生目前能做到的,只是简单的收集,背诵,至于哲理的出处,所涵盖的深意,适用的范围,得出的背景等等基本一无所知,结果造成滥用错用的现象层出不穷。教师布置学生积累哲理这是毋庸置疑的,但如果教师能对这些哲理做二次讲解,那么学生就能领悟到其中的深意,甚至也模仿着写出富有个性色彩的哲理之言。比如,时下学生很喜欢看村上春树的作品,他在《且听风吟》中曾说过“白昼之光,岂知夜色之深”,学生可能只是喜欢句子本身,但为何“白天不懂夜的黑”就没有深究过;又如在就义前写下“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的吉鸿昌将军,他有一句哲理名言为“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乍看之下,学生可能很容易想,这句话是教导世人要脚踏实地,其实这里面还有一层深意,那就是,为人,应当对得起良心,对得起天下人。所以,积累哲理名言是必要的,但理解其深意,才能真正的让自己的思维更加深入,所写之作才可能更有力度。
(五)留意身边,善用思维
虽然说学生的生活线条很简单,但是,这看似简单的线上,恰恰牵扯很多人和事,这些都可以成为学生应用思维的最好途径。比如说界定好朋友关系,学生往往只关注在一起的频率,反而忽略了在一起的效率,通俗的说就是,天天黏在一起就一定是好朋友,很少联系的关系必定是疏远的,但以我们成人的眼光来看,好朋友的界定绝对不是这样简单的,它涉及的层面很广,比方说是否对自己能真诚提出建议,双方是否有足够的信任度,对方有难的时候自己付出多少的帮助值等等,但学生不这样看,所以他们往往纠结于“刚才他为什么不是邀我去吃饭,而是后桌的某某某?”等,如果我们能让学生在生活中对身边的人和事也善用思维,那么他们收获的远远不止是作文方面的思维方式,还有为人处事的智慧,自我心胸开阔等,可谓是一举多得。
三、思维方式影响作文的质量
综上所述,一个好的思维方式,能让学生从懵懂走向成熟,从盲从走向独立,从大众走向个性,当他们习惯于对任何事都认真思考,仔细揣摩,深刻分析后,再来面对作文题目时,审题立意就不会被材料的表象牵着鼻子跑,他们完全可以打破惯性思维,用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对材料进行理解,分析,比较甚至质疑等方式提出富有个性化的观点,那么在此雄厚的基础上再来写文章必然显得游刃有余,做到文不加点。思维方式的开拓有很多渠道,我们不可能每一个都尝试,只要选择适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扎实做好一两项,就足以能让学生的写作水平有比较明显的提高了。
参考文献:
1.《辩证思维逻辑学》,于惠棠著,齐鲁书社,2007。
2.《整体课程论——课程与教学研究新视点丛书》 安桂清著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11-01
3.《高中议论文升格指导》,欧阳林主编,青岛出版社,2011-01-01
4.《写作方法与技巧》,王凯旋著,时代文化出版社,2010-07
5.《王栋生作文教学笔记》,王栋生著,江苏教育出版社,2012-06-01
6.《中议论文全能辅导》 田世宏主编 青岛出版社 2014-01-01
作者:章玉兰
学校:漳州市漳平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