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甫:浅谈初中单元文本作文仿真教学
发布时间:2015/4/16 11:58:43
摘要:单元文本指的是语文教材的一种单元编写模式,在某一主题的统领下,将不同时期的作家的风格不一的作品文本编在一起,在反复的阅读中,感知这一主题,提升素养。这是语文教材常见的一种编写方式。每个单元文本都会聚焦于生活中的某一点滴,而后从不同角度来看待,或浅斟低吟,或疾风劲雨。找准这个点滴,融入学生心肺,激活记忆的存储。文章的外在构造形式是简单的,而文章的语言风格意境营造是困难的,需要在单元仿真中,遵从由易而难的规律。在实际仿真写作中,首先以单元文本为范本,找准焦点,激活生活,让其畅言 ;其次选定仿真点,看文本范式的表达,再看自我的表达,比较找差;最后按仿真点,修正完善,化为己用。
关键词: 单元文本 情感聚焦点 唤醒生活 一点一得 作文仿真
在中学语文新课标中,对初中生的写作能力提出明确要求,“ 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写记叙文,做到内容具体;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此要求中,要求学生能较准确感知生活,表达生活。现实中情况又怎样呢?
一、初中生写作状况
在现实生活中,对处于少年时期的初中生来说,情况较复杂。一方面,易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如网络语言的侵袭,快餐式文化的短浅,信息获得的便捷,生活感知的肤浅,等等,身陷漩涡,扑朔迷离,但因相应的鉴别力没有随之提升,不知取舍,难以取舍;另一方面, 尚处于写作发育襁褓初中生,写作基本处于模糊的无意识状态,缺乏必要的知识储备和自主学习发展的主动性,在潜意识支配下写作,这种朦胧的悸动极易造成激情的伤害。深切需要打开一扇门窗,一窥写作的真容。
同时,初中生的写作水平现状,也确令人忧思。翻开作文本或试卷,发现他们习作中,语言上口语化网络化,只图语言的快感,追求语言的表面时髦,往往造成文与意的脱节,言不达意。叙事上简单直白,胡乱堆砌,不讲逻辑顺序,不懂营造巧设,不知粉墨,不懂经营。文章应是心灵情感的自然流淌,是情感的结晶,应有炫目动人的魅力,以期引起读者心灵的共鸣,打通读者与作者的精神通道。但一杯白开水,不见一点涟漪,怎能唤醒另一颗心?与其任他们在横冲直撞中头破血流式地感知获得,不如醍醐灌顶,当头棒喝式地引领。
二、单元文本的仿真教学价值
改变这种现状,正确的有营养地滋润灌溉写作之苗,迫在眉睫。但对刚入中学门槛的初中生来说,讲述抽象的写作理论,可能适得其反,枯燥乏味的理论可能会熄灭写作的星星之火。怎么办?抓住学生的心理,重视学生的思维特点,嫁接起初中生生活与写作的桥梁。初中生直观思维发达,追求感性,那就需要鲜活的直观材料,以具有生活感的材料,触动他们的生活积累,在鲜活中见到自我影子,从而让他们一见即生好感,知其心,懂其情。那这些材料从何而来?渠道当然是多样的,而最易得的应是课本中的单元文本。
单元文本指的是语文教材的一种单元编写模式,在某一主题的统领下,将不同时期的作家的风格不一的作品文本编在一起,在反复的阅读中,感知这一主题,提升素养。这是语文教材常见的一种编写方式。
和其他作文期刊杂志相比,单元文本确有过人之处,吸睛之点。对学生来说,单元文本既熟悉又陌生。熟悉因其常见,天天打交道,习以为常;而陌生又因其手握宝物,却熟视无睹,不知其妙。在熟悉中找陌生,在熟悉中感新意,符合初中生的求好奇心理。语文教材,在编排上,以文本为主要形式,每单元4-5篇作品,主题相关或相近,或亲情, 或友情, 或成长,等等。而每一单元文本聚焦于生活的某一浪花,不同时期的不同作家,在这朵浪花中,用各自的独特形式,呈现着自己眼中的晶莹璀璨之美。这种藏于生活表象之底的共通本质,超越了时空国度,变成大家共同的生活感受,只是有的可以借助文本表达出来,而有的却因感知的迟钝语言的贫乏,无从表达。
而这些单元文本,经历了时间的检验砥砺,在时光中披沙拣金,成为抵御岁月无情的真金。对于处于鲜活生活激流,感知敏锐的初中生来说,是可以动其心,让其言的。并且,为了表达这种共通的情感避免阅读的疲乏,各位作家各费心血,营造出各异的美,迥异的语言美,个性的造型美,或粗犷,或细腻,如串串明珠,各具魅力,都可入心动情。编者对于单元文本的选择也费心尽力,广览细挑,在珠玑中再选金玉,而这些编者是这些方面的专家。这些因素的组合,造就了单元文本从内到外,各具价值,内动其情,外夺其目。为处于写作懵懂中初中生,具有典范 标本价值,既通其精神生活又满足炫目炫酷需要。
三、单元文本仿真教学的要义
单元文本虽美,但也存在珠玑满地,不知捡哪的不足,对于初中生当然不能全盘灌之。那如何选择单元文本的点,进行单元文本的仿真教学呢?
1.抓住要点,由形及内
抓住单元文本的聚焦点,找准感觉。每个单元文本都会聚焦于生活中的某一点滴,而后从不同角度来看待,或浅斟低吟,或疾风劲雨。找准这个点滴,融入学生心肺,激活记忆的存储。因此,可以采用单元文本整体教学某式,未交先学。读单元文本,找到这个精神点,让学生畅说,说生活的闪光的碎片,叙记忆中的晶莹点滴。唤起记忆,激活生活,这是关键点 核心。并且,这个点越小越具体越好。如人教版七上第一单元,经分析,单元文本聚焦点是母亲,《散步》 《秋天的怀念》 《羚羊木雕》 《散文诗两首》,都聚焦于这一点。莫怀戚眼中的母亲对儿子依从依赖,史铁生心中的母亲,呕心沥血,至死为儿,张之路文中的母亲略显专制霸道,泰戈尔、冰心文中的母亲则是温馨慈爱。聚焦于这个点上,让学生激活思绪,他们各自的母亲是怎样的?母亲的哪些点滴感动自己?理解自己?找到这个点,具体的说一说,交流交流。评一评,议一议,有没有把自己的母亲说的鲜活 个性,说的与自己想的 要表达得一致吗?找准了点,就打通了生活的通道。这种默契点共鸣点是 单元文本仿真的根基。情是文的灵魂,情真情细才可以动人,才有生命力。过假过大,就会苍白。于细小处动人,于情感中共鸣。
2.一单一得,由易而难
找准点,产生共鸣,但这种情感可能会肆意横流,横冲直撞,任其自然自发,可能会将这种难得一真的情感毁于一旦。如何 借助外在形式,风姿绰约的优雅有致地呈现。做到扬长避短,文意相得,这是单元文本仿真教学的主体。文本的外在形式是多样的,每个单元文本从体裁上来说也是多姿多彩的,怎么办?秉持基本观点,因文制宜,一单一得。如人教版七下第一单元,是小说,篇幅较长但读之又不较累,魅力之一在于叙事的技巧。在情感聚焦点的统领下,叙事完整清晰,又力求生波起澜,似山起伏,避免了阅读的疲倦,始终悬着心。这个得益于聚焦在叙事技巧上。如《爸爸的花儿落了》是如何叙事的呢?分两个层次,以 毕业典礼为直线,贯穿全文;而后在这过程中节外生枝,将现实与回忆交织进行,运用插叙,一一述说往日生活场景,以虚为主。单元文本中学生找到生活情感点后,本单元就可聚焦于叙事一得。先培养说完整,直线进行,不蔓不枝,一杆到底。然后,再学习仿真文本的技巧,在叙事中如何营造悬念,如何跌宕,将直线变为曲线。经过这两个层次的仿真,基本就会叙事。能做好这点,学生的写作根基就扎实了。
一单一得,还要有针对性,由易而难。文章的外在构造形式是简单的,而文章的语言风格意境营造是难的,需要在单元仿真中,遵从规律。初中生能较快解决的是文章的外在的。如文章的开头,人教版七上第二单元,四篇作品都是直接入题,简单易学,干净利落,不绕圈子,这是很好的学习例子。看一个学生的一篇作文开头“我是一名学生。一名来自福建省厦门集美中学的137组的学生。 小学上了六年,现在到中学了“。这个开头罗嗦,绕圈子,读了费劲。两相比较,高低自现。学仿真文本这种开头,易学好学。在此基础上,开头还可升级,追求意境,讲究味道。
抓住要点,如何有条不紊地呈现呢?需要一定的步骤 。在实际写作中,首先以单元文本为范本,找准焦点,激活生活,让其畅言 ;其次选定仿真点,看文本范式的表达,再看自我的表达,比较找差;最后按仿真点,修正完善,化为己用。
单元文本仿真教学符合初中生的思维特点,直观思维发达并向抽象思维转化,从鲜活生活中来,但又要提炼拔高,超越现象,可以完成从模仿到创造这一写作必经阶段,最终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参考文献:
1.《钱理群语文教育新论》 钱理群著
2.《解读语文》钱理群 孙绍正 王富仁 著
3.《批判与探寻:文本中心的突围与建构》 孙绍正著
4.《当代教育心理学》刘德儒 陈琦 著
作者:李云甫
学校:厦门市集美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