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海峡语文网微信二维码
关闭
海峡语文网商城二维码
欢迎访问海峡语文网,今天是:

陈芳:素材积累——高三议论文复习的必备

发布时间:2015/4/22 10:11:04

 

摘要:忙碌的高三总复习备考阶段,惜时如金,大多语文教师对议论文写作复习指导,总处在想说爱你不容易的尴尬境地,学生多是把大部分精力和时间花在理科的做题上,原因很简单,大家都认为:作文,教与不教,写与不写,结果差不多,得多少分,有时候只能听天由命。高三了,我们真的不需要为作文做些准备了吗?本文从素材积累的途径这一角度,阐述高三议论文写作复习的重要性。

关键词:素材积累   高三   议论文复习

 

叶圣陶老先生说过:“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学生缺乏写作素材,是作文中最大的困难,原因何在呢?单调的生活,使学生失去了获取材料的源泉。不过,真说起来,高三的学生不是很缺素材的,十年寒窗,他们或多或少有了一些积累,那么,为什么还要说重视素材的积累这一话题呢?原因有:素材积累需不断更新,多读素材能给高三的学生输送正能量,积累素材的过程既是为写议论文做准备又是一个阅读能力培养的过程。

积累素材的途径有很多,怎么做对高三学生最有效呢?

(一)视频内容可以是首选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的生活内容是越来越丰富了,了解社会的途径也越来越多,如果要求学生单纯地从书本上或是一些素材本上积累素材,学生的阅读疲劳很明显,这时候,适当地改变方式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也就是充分利用一些视频资料,如《新闻周刊》(中央台)《杂志天下》(江西台)《开讲啦》(中央台)《首席夜话》(中央台)等,下载后让学生观看。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视听结合的效果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这些节目质量都很高,容量大,关注的是社会热点,直击一些社会问题,如:

《新闻周刊》包括新闻回顾、视点、人物、特写等内容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大社会,主持人是学生特喜欢的白岩松,我们一起来听听它的《栏目介绍》“眼下的中国,变化剧烈,选择什么样的新闻,以什么样的眼光,能将过去七天的中国浓缩在一本45分钟的电视新闻杂志里,是我们每天都在不停思索的问题。我们经历过痛苦、困惑,我们也拥有过快乐和自信,我们追求的是希望作一本有理想、有责任感、有尊严、能够记录历史的新闻杂志,而我们更期待的是,能在与您的沟通交流中获得启迪,因为这是我们一起经历的时代。”

江西卫视的《杂志天下》一档全新的资讯类脱口秀节目,它通过主持人以看图说话的阅读方式,从图片中展开话题,以文解图,读解与人们精神生活、日常生活有关的内容,满足人们对时尚生活的追求,传播具有流行意义的讯息,与电视观众即时互动。

《开讲啦》是中国首档电视公开课节目,邀请“中国青年心中的榜样”作为演讲嘉宾。王石、杨利伟、邓亚萍、郎朗、陈坤、李少红、冯仑、王潮歌、赵启正、葛剑雄纷纷走上《开讲啦》的舞台,分享他们的人生经历与生活感悟,讨论青年们的人生问题,同时也在讨论青春中国的社会问题。节目每期有十位来自全国各大高校的青年代表,向演讲嘉宾提问互动,他们对人生有思考,对未来有疑问,他们思想新锐,观点先锋,是中国未来的中坚力量。每期演讲嘉宾选择的主题,均为当下年轻人心中的问号,讲述青年最关心、最困惑的话题。

这些视频内容,学生看过后,其价值已不仅仅是积累素材。

当然,我们最终的目的不仅仅是教育,更重要的是通过看,能够运用,因此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可以建议学生适当地做些笔记,遇到自己很感兴趣的素材,可以通过再查资料进行丰富,有时候可以刻意地进行片断重复,比如《新闻周刊》中的人物,它常常是介绍四个热点人物,然后有一段很精辟的议论,我会让学生认真听,仔细揣摩,看多了,听多了,我相信学生的议论能力会有所提高的;再如《开讲啦》在整个节目过程中,它都会有一些关于演讲嘉宾生活感悟的句子出现在屏幕上,事先我都提醒学生要抄下来,作为资料存起来,像今年的元旦开奖的嘉宾是成龙,题为《没人能替你奋斗》,然后字幕中不断出现诸如“细节决定成败”“跑龙套时,我也曾承受过屈辱”“坚持梦想,永不放弃”“望子成龙,少一些苛责,多一些鼓励”“把每天当作节日来相看”的激励文字,如果学生能够记下来,其实是很受用的。

其次,一定要学会学以致用。我记得第一次周考的作文题是《眼界决定高度》,大多学生不知怎么举证,我就让他们回顾了一下2012年10月18日的《杂志天下》中关于“姚明退役”的一段议论“这相比之下,姚明的退役转身,称得上是‘优雅而顺畅’作为中国体育界的标杆性人物,他曾得到过举国体制的培养,也历经了最顶尖的职业体育环境,这样的历练,让姚明,对于体育本身以及体育体制都有了更多的思考,退役后,姚明投入了更广阔的领域,对于以‘金牌’为主导的中国体育界,姚明的转身,就值得思考。要我说,姚明的高,不仅仅在于他的身高,也在于他的眼界高。”回顾之后,可以举什么例子,举例之后应该怎样议论,学生自然豁然开朗。

(二)重拾课前演讲,将素材积累落实到每一堂复习课中

“每堂课前5分钟演讲”显然是语文教师训练学生口语表达、书面表达、交际、思辨能力的渠道之一,这在以往,是每位语文老师爱做的一件事,可是,近几年来,它似乎已从我们的语文课堂中消失了,高三复习,我发现我们讲了太多了,学生总是在被动地听,思量之后,我跟学生商量着“重拾课前演讲”, 要求按号数,每天一位同学,内容是介绍一个素材,同时拟写一段议论文字,背给同学们听,形式上也可以学着模仿《新闻周刊》中的人物介绍,之后,我再进行评点,也可以请一两个学生来评议一下。这样的互动,目前,我觉得很好,比如有一位学生准备了一则素材,内容是这样的:

小学上课时,因为口吃,傅佩荣每次回答问题都支支吾吾,说不出半个字,惹得全班大笑。为了维持自尊,他努力学习,用成绩来弥补缺憾。他说:”人生不能没有考验,口吃的毛病曾令我极度自卑,却同时启发了我,一定要在其他地方证明自己的价值。’他读完耶鲁大学,才彻底改掉口吃的毛病。而如今,他成为了名嘴,他的每一场演讲都深深打动人心。

评论: 

从傅佩荣教授成长故事中,我们能悟出许多道理。人无完人,每个人身上都有一定的缺点,在一定条件下,缺点可以改变人生。缺点并不可怕,只要敢于正视缺点,改正缺点,人生就可能熠熠生辉。拉布吕耳尔曾说:“没有十全十美,没有人不可或缺,每个人都有这种或那种弱点。当他失败时,这种弱点会缓解他的沉痛之情。”因为有了缺点,傅佩荣才会奋发图强,用坚毅的力量克服口吃,弥补缺点,逐渐成长起来。

感谢缺点吧!缺点并非全然是缺点,只要它不憎恨美德。有时候缺点会变成一个人的“优点”,会让这个人因为缺点而变得更加优秀。

很显然,这则素材存在一些问题的,“口吃”并非缺点,而且评论中把缺点和弱点时不时地混在一起了,这些问题当这个学生在演讲时,其他学生已在窃窃私语,这样,我就把主动权交给其他学生,让他们进行评点,一起解决问题,课后与学生一交流,都觉得这样做受益匪浅,懂得了应该怎样议论。因为这堂课介绍素材的是一位女生,担心她自信心会受挫,我又利用课间短短的时间和她交流了一下,及时地补了一课,如此,我相信,这堂课收获最大的应该是这位女生。

(三)坚持摘抄,提升书写能力

要求学生摘抄的原因是,感觉语言的积累对于学习语文十分重要。阅读好的文章,只停留在读上是远远不够的,让学生摘抄优秀范文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书写能力,提升语言表达能力,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摘抄既促进了读后理解,又利于吸收借鉴,这工作是长期工程,学生的抵触心理普遍比较重,毕竟高三的复习的时间紧,作业多,压力大,让他们静心静气地摘抄,短期内见效不明显,没有成就感,这样学生自然显得被动。这就需要我们语文教师多引导,多鼓励,可以为此做一些文章,比如,指导学生明白摘抄的意义:用心摘抄就像蜜蜂采蜜一样,若能坚持,也一定会酿出各种芬芳的有益于自身发展(功利一点说,就是高考作文的文采)的“蜜”来;摘抄的过程也是一种培养主动、自觉的学习精神的有效途径,当同学们从摘抄中尝到甜头后,把这一工作当作每天的必须,主动、自觉地去关注各种信息,把它们采撷到自己的仓库——摘记本上,久而久之,这种主动求知,自觉积累的品质,不就自然而然地形成了吗?“不动笔就不看书,看到书就会动动笔”的习惯,不就慢慢地养成了吗?这样进一步指导学生在摘抄之后,如能对所摘的内容作一定的评价,谈一谈个人的思考,那么就能由摘记而进入札记的境界了,即不仅“摘”,而且“思”,这样久而久之,就会提高思维的品质,评判的能力,而创新的萌芽也就会破土而出了。

积累是写作的基础阶段,没有一定的积累就无法写出较好的文章。素材积累的途径很多,在此,仅拾二三点,仅为特殊的时候——高三复习备考,能有所准备,也希望通过这样特殊化的阅读方式引导高三学子们,用自己的眼光去认识生活、感悟生活、思考生活。

 

参考文献:

1.《新闻周刊》(中央台)《杂志天下》(江西台)《开讲啦》(中央台)《首席夜话》(中央台)等节目的视频内容及栏目介绍

 

作者:陈芳

学校:漳州市漳平市第一中学

 

评论回复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提交

读写教材
更多>> 每周一评
更多>> 在线作文辅导
点击排行
语文学习评价权威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