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惠琼:导而有方 焕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发布时间:2015/4/22 11:36:49
摘要: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尺度,然而,大多数学生对作文有着畏难情绪,要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全方位地焕发学生的写作激情,教师在日常作文教学中的引导是关键。教师的“导”是一种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重要手段,它不仅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
关键词:引导 写作 热情
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尺度”。然而,大多数学生对作文有着畏难情绪,一提起写作文就“谈虎色变”,写作文成了令他们头疼和恐怖的事。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对写作有热情呢?在作文教学方面,教师的“导”是焕发起学生写作热情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只有焕发起学生的作文热情,他们才会积极主动地去研究去探求,才会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动力,发挥聪明才智,进而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提高写作水平。于是,近几年来本人在教学中作了一些焕发学生写作热情的尝试,收到较好的效果。现谈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几点做法:
一、引导学生贴近生活,从生活中积累写作素材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多彩的校园生活、温馨的家庭生活、广阔的社会生活都可以成为学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题材。如:学校运动场上的奋力拼搏,家中母亲的殷殷教导,深夜里清洁工还在辛勤的劳动等等。因此我觉得我们教师应该有计划、有目的地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悟生活、细心挖掘生活中的“观点”(生活当中许多平凡的小事,往往蕴藏着深刻的道理)。学生们只有深入生活,感悟生活,才会有丰富的生活积累,才会有话可写,有情可发。
二、指导学生关注阅读,在阅读中积累写作素材
作文的前提是积累,积累的基础是阅读。写作与阅读密切相关,博览群书,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从书中找到阅读的乐趣,增加知识量,还可以从阅读中获得写作的知识和方法,从阅读中可以获得丰富的写作素材。在平时,我引导学生要多读课外书籍,特别是那些名著,甚至自然科学知识,也要了解一些。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阅读和作文,我组织了一些读书班会和阅读兴趣小组,让学生交流读书心得体会,或以讲故事、开辩论会等形式来锻炼口才,再通过办墙报,校园刊物等形式提高学生的书面作文水平。
三、创设作文情境,激发写作欲望
写作情境创设是一种为学生创设与作文内容相关联的情境,使学生产生与之相适应的情感体验的方法。情境作文的最大优点是给学生创设了一种情境,学生置身于情境中,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写作欲望,它还能提供具体的材料,解决学生作文“无米之炊”的问题。
运用音乐、图片、影视等这些多媒体教具来导入写作可以收到极好的效果。例如:运用音乐导入法:在《大中国》雄伟的音乐中,让学生感受中华民族的豪迈与激情;在《世上只有妈妈好》悠扬的旋律中,让学生感受母爱的伟大;在《青春舞曲》轻快的乐曲声中,感慨时间的飞逝,通过音乐渲染情境,调动人的情感。 如:在作文训练《我有一个梦想》的教学过程中,我就用反映拼搏与梦想的歌曲《真心英雄》作为一堂写作课的引子:“把握生命里的每一分钟,全力以赴我们心中的梦,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在昂扬的乐曲声中,学生的情绪受到感染,情感得到升华。然后再鼓励学生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梦想,讲述自己将如何为了梦想而拼搏,然后引导他们用笔自由地表达自己,展现自己。
四、开启想象的翅膀,拓展写作思路
写作教学中要重视思维能力的培养。特别是想象能力和联想能力的培养。通过想象和联想来丰富学生的语言内涵,通过想象和联想来放飞学生的思想和情感,让学生自由自在地去体验和感悟身边的世界和未来的生活。
例如:作文训练以“磨练”为话题,围绕着这个话题,可以广开思路,进行思维扩散。
——想起了自己学习时经历磨练的例子。有次被一道数学题难住,并不放弃,仔细审题,认真推敲,终于解出来了。
——想起了汉代司马迁写《史记》时所遭受身体和心理上的磨练。
——想起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不畏病魔侵扰、不怕命运挫折的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
——想起了鲁滨逊在永远摆脱不了的困境中,历经磨练,不丧失勇气的精神。
——想起了孟子的名言:“天降将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想起了我国谚语:“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想起了“逆境造就人才,而顺境埋没人才”的俗语。
——想起了奥斯特罗夫斯基所晚的:“钢是在烈火和急剧冷却里锻炼出来的,所以才能坚硬和什么也不怕。”
——想起了古语“吃得苦种苦,方为人上人”。
……
如此“浮想”下去,想必学生面对这篇作文一定不会再有“写作无话可说”的困难了吧!如果说作文有什么秘诀的话,善于运用联想搜寻自己积累的材料就是最重要的秘诀。又如:中考作文“我眼中的色彩”,“色彩”本指赤、橙、黄、绿等颜色,这里有的学生可能就会联想到生活的色彩。比如充满活力的红色、温馨明亮的黄色、富含希望的绿色,又如校园的友谊之色、家庭的温馨之色,还有社会大熔炉里顽强拼搏的色彩、祖国大家庭里繁荣和谐的色彩等。
教师应尊重学生的独立见解,尽力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教师要多角度地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这样,写作思路开阔了,题材丰富了,学生也就想写,乐写了。
五、提供例文示范,推动写作进程
对学生来说是最得力,最实惠的指导就是提供写作例文。因为它贴近学生的写作实际,让他们进行模仿写作。
提供的例文有两种:一种是优秀的同题材学生作文。老师和学生可以在课堂上共同探讨这类范文的成功之处,如选材、立意、构思、行文、语言等等。再让学生学习、借鉴并运用他人的精妙技巧,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另一种是老师与学生的同题作文即老师的下水作文。“这(指下水作文)无非希望老师深知作文的甘苦,无论取材布局,谴词造句,知其然又知所以然,而且非常熟练,具有敏感,几乎不假思索,自然也就能左右逢源。这时候,随时给学生引导一下,指点几句,全是最有益的启发,最实用的经验。学生只要用心领会,努力实践,作一回文就有一回进步。实践证明,教师写下水作文,就更能灵活主动地指导学生写作文,更能激发起学生的写作兴趣。如:写作训练要求写一篇游记,我就组织了一次师生共游仙楼山风景区的活动。而后我自己先写一篇这次游览的游记,再把它拿到写作课上与学生交流、探讨,最后要求学生写一篇同题材的游记,结果学生这次作文的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
总之,在语文作写作教学中,教师的“导”是一种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重要手段,它不仅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我们如能巧妙地运用导入,就能让学生快速进入情境,激活他们的内心体验,形成良好的写作状态,焕发出积极的写作热情。
作者:吴惠琼
学校:南平市浦城县莲塘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