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海峡语文网微信二维码
关闭
海峡语文网商城二维码
欢迎访问海峡语文网,今天是:

吴水仙:激发兴趣 立足创新——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点滴体会

发布时间:2015/4/22 11:50:01

 

摘要:作文是学生用词、造句、布局谋篇的一种综合能力的反映,是作文教学、乃至语文教学成败的一个重要指标。在作文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使他们乐写、爱写;其次是扩大阅读,丰富知识,为学生作文创作奠定良好基础;加强思维方式训练,因地制宜的运用教学策略,提高学生作文创新能力。只要我们在作文教学中有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意识,采取切实可行的方法,学生的创新思维一定能激活,创新能力一定能提高,学生独特个性一定能得到发展。

关键词:激发兴趣  扩大阅读  创新意识   创新思维  创新能力  。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要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作文的自信心,要懂得习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在作文教学实践中,我感觉到大部分学生都觉得怕作文,总结有三怕:一怕找素材,绞尽脑汁也不知道该写什么;二怕有素材缺乏如何组织,给素材润色的能力;三怕缺乏新意、“循规蹈矩”,如以“感恩”为话题写作,许多学生都想到了“父母”,以“助人为乐”为话题的,就想到“捡钱包”“扶老奶奶过马路”等。这样“千篇一律”的现象比比皆是,久而久之,一谈作文既生厌烦之心,又有畏难情绪。其实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是学生用词、造句、布局谋篇的一种语文综合能力的体现,是语文教学成败的一个重要指标。作为农村语文教师的我深感作文教学的艰巨与困难。那么,如何指导学生有效作文,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觉得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使他们乐写、爱写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写作的根源是发表的欲望,正如说话一样,胸中有所积蓄,不吐不快。”可见,作文教学中,激发写作兴趣,使学生乐于写是写好作文的关键。为了调动学生作文的兴趣,在训练过程中,应注意通过多种方式,着力培养学生观察生活、表达见闻感受的兴趣和积极的情感,使他们乐于观察,乐于写作。

 1、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户。

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小学生在接触新鲜事物或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时,总会情不自禁地想说出来。我利用孩子的这些特点因势利导,有意识的组织他们在一起聊一聊。如:在体育活动课进行完激烈的拔河比赛后,我及时组织学生聊天,只要内容与拔河有关便可。有的学生说出自己比赛时的心情,有的说出自己是怎样拔的,有的学生分析了每局胜负的原因,还有的学生说出了比赛场景的紧张气氛。他们无拘无束,各抒己见。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出重点,给学生理清思路,为他们完成《拔河比赛》这篇作文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使学生能顺利完成这篇作文。

2、运用“迁移”培养兴趣。

为了激发学生作文的兴趣,教学中教师可不失时机的运用“迁移”规律,努力把学生的兴趣迁移到观察、写作上来。如:在新学年初,每个学生都买了新的学习用品,课间也挤在一起谈论自己的这些东西。我灵活运用这件事,对学生进行引导:“新的学年开始了,同学们都买了新的学习用品,老师也想买一样学习用品送给小妹妹,可又不知买什么样的好,你们能帮帮老师吗?”孩子们一下子来劲儿了,有的推荐书包、有的推荐铅笔盒,还有的推荐橡皮、尺子、钻笔刀等。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要求他们把向老师推荐的东西介绍得更详细些。如,说出物品的形状、颜色、图案、用途、推荐理由等。孩子们一下子沉默了,说不出了,但是,许多孩子马上认真地观察起自己的学习用品,然后又滔滔不绝地说起来,并且说得很详细,因为他们都希望老师能买和他们用的一样的学习用品。在充分说的基础上,再巧妙地引导学生把说的写下来,一篇《我的学习用品》便完成了,而且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二、扩大阅读,立足创新

1、扩大阅读,丰富知识,奠定学生作文创作基础

作文是各种知识的综合运用,没有丰厚的知识,是很难写出内容丰富、新颖别致的好作文来,所以我让学生多读课外书籍,特别是那些名著,甚至自然科学知识,也要了解。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阅读和作文,我组织读书班会,观看动物世界,动画片,让学生交流心得体会,或以讲故事、开辩论会等形式来锻炼他们的口语交际。再通过墙报、班报、手抄报等形式提高学生的书面作文水平。学生在广泛阅读中,汲取了健康的思想和艺术精髓,同时也积累了大量词汇和第二手作文材料。通过阅读,学生视野开阔了,知识丰富了,思维活跃了,再不会为“无米之炊”而苦恼。

2、加强思维方式训练,着力培养学生作文创新能力

学生作文的过程是对小学生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综合训练过程。叶圣陶老先生曾指出:“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才有撰作”。可见“思”是作文的最初阶段。学生作文是孩子思维的产物,也是作文能力表现的前提。

教给学生思维方法,训练小学生思维,需要老师的引导。引导学生探索以小见大、由浅入深的思维方式。为加强思维方法的训练,结合课文、范文,学生生活实例,让学生触景生情,联想思考。这样长期注重思维训练,学生认识水平明显提高,写出的作文也别出心裁、耳目一新,如:《种羽毛的孩子》《我与卖火柴的小女孩比童年》《江滨步行街呼唤文明》等作文,充满童趣。

训练学生创新思维,可以渗透到活动中去,如欣赏音乐作品,我是利用学生在音乐课中学到的节奏、旋律等知识,播放一段音乐让学生欣赏和分析,体味乐曲的情感和意境,产生共鸣,在头脑中构建创造出符合本曲主题的连续画面,最后引导学生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出来。当然,我们也不必拘泥于在课堂上引导,可以指导学生走进生活、走向自然,开展课外郊游活动,让学生在感受大自然的同时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

3、因地制宜地运用教学策略,促进学生作文创新能力

打破思维定式,引导学生创新,我们要特别强调学生写作要“见人所未见,发人所未发”、“同中求异”。一句话,作文要体现自己独到的东西。作为教师要不断地调整学生的思维方式,使他们从思维的各个层次出发,对事物进行多角度、多方面、多因素、系统考察,随机应变,在全面的分析、综合归纳、演绎中转化创造出“新概念”作文。具体说来,我觉得可从两方面着手:  

①立意新、题材新。这就是要求文章所写的内容不要与别人所写一样。要写,就要写其他人尚未发现或不易发现之处。例如:以“春”为题作文,课外先让学生感受春天景象,课堂上我设计问题让学生思考。问:“春天有什么特点?”答:“它能给人带来生机、希望,带来美好景象。”又问:“是不是只有春天的景色才有这一特点?”答:“不是。”接着我说:“那就对了,例如一切美好的事物开头就是‘春’,因为它能给人带来希望、想象。其实,生活之中‘春’无处不在,只要你仔细观察,就能发现,环境、气候、季节、天地,甚至人、事、物等都蕴含‘春’的信息。下面大家尽情发挥想象,举手回答。”一位学生说:“鸟妈妈肚子下的蛋是‘春’,因为春天是新生命的开始,它喻意孩子的成长,是鸟妈妈的希望。”我赶紧鼓励说:“很好,有创意。”接着就有许多同学踊跃发言。“一位身患重病的孩子在亲友的关怀下身体恢复得很快,他感受到冬天将要过去,春天的脚步近了” “中国是春天,因为它发展越来越快,使人看到了希望。”······

看得出, 创新思维被激发出来了。这次的作文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②结构新、语言新。这也是写作之中引人注目之处。运用得好,它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因此,我们要远远摆脱那种古老的三段式,学习创新的结构形式。变“要我写”为“我要写”。在语言方面,或庄严肃穆、或诚恳热情、或犀利泼辣、或幽默风趣、或愤怒抨击······可以把事物拟人化,运用比喻等修辞以增添文章的生动性,有时甚至还可用自己喜欢的语言形式。

在教学中,我认为不应过分强调对学生作文写法的指导,要突破那根深蒂固的作文教学模式的禁锢,深入挖掘作文的本质内涵,理清作文与生活、思维、语言的内在关系,在不断调适、突破、拓展中形成新的作文理念,然后引导、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总之,只要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有培养学生创新的意识,采取切实可行的方法,学生的创新思维一定能激活,创新作文能力一定能提高,作文的独特个性一定会得到发展。

 

作者:吴水仙

学校:南平市浦城县九牧中心小学

 

评论回复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提交

读写教材
更多>> 每周一评
更多>> 在线作文辅导
点击排行
语文学习评价权威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