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海峡语文网微信二维码
关闭
海峡语文网商城二维码
欢迎访问海峡语文网,今天是:

【读写例话•高中】小说的主题

发布时间:2015/4/22 15:52:11

小说的主题就是小说通过对现实生活的描绘和艺术形象的塑造所表现出来的中心思想。它是通过题旨表现出来的东西,是小说在其展开过程中所涉及到的思想内容的集中体现。

作家在创作过程中,往往是头脑中先有些人物形象在活动。如现实生活中的某个人物触动了作家的创作灵感,于是,作家在把握人物性格主要特征的基础上,开始设计情节——人物是怎样行动的;环境——人物生存的空间,即在怎样的情境下人物才这样做。在人物形象上,往往寄寓着作家的人生理想和创作意图,传达出生活的本质。而这三者——人物、情节、环境,又无一不是为主题服务的。由于有了主题的统帅,使小说的各个部分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可以说,主题是小说的灵魂。

因此,在分析小说的主题使,首先要从人物、情节、环境出发,进行认真的思考。例如分析《祝福》的主题,我们首先把握住祥林嫂这一主要认为的性格特征——善良、质朴、顽强,却又被压迫、被愚弄以至于被迫害。再看看祥林嫂生存的环境——封建礼数统治下的黑暗社会,在这样一个环境下,人物是怎样行动的——一步步被迫害致死。通过这一系列的综合分析,我们不难看出作品的主题:揭示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

其次,还得了解小说创作的时代背景和作家创作小说的动机。一个优秀的作家,他的心永远是同时代的脉搏一起跳动的,他随时受到当时社会的气候影响,并用饱蘸感情的笔把它传达出来。因此,了解小说创作的时代背景,对于正确理解作品的主题有不容忽视的意义。例如课文《夜》,写于1927年,当时的时代背景是:蒋介石叛变革命,突然从背后对共产党和革命的群众举起了血淋淋的屠刀,进行残酷无耻的杀戮,革命遭到了挫折,人民经受了苦难,全国处在一片血雨腥风中。了解了这些,对于小说中的环境、情节、人物所透露出的思想的理解不就更清晰、更正确了吗?

同样,作者的创作意图也是我们正确理解小说的一把钥匙。一般来说,小说创作出来后,就不再属于作家,而属于整个社会。尽管如此,我们仍然不能离开作家的创作意图去随便图解,任意发挥。鲁迅先生在创作《药》时,还是一个在黑暗中摸索的战士,并没有找到真正的济世良方,对于革命的对象、任务、途径和前途等重大问题,均不能作出马克思主义的回答,因此,如果将《药》的主题看成是批判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革命严重脱离群众的错误,是总结革命经验教训的,就大错特错了。离开作者创作的实际,为了某种需要而任意拔高作品的主题是不科学的。

评论回复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提交

读写教材
更多>> 每周一评
更多>> 在线作文辅导
点击排行
语文学习评价权威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