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玲妹:“问题解决”在农村中学作文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发布时间:2015/5/4 11:18:06
摘要: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运用“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分析农村中学作文教学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并采取有效地策略分别解决教师问题和学生问题,提高农村中学作文教学的质量,提高农村中学生的作文水平。
关键词:“问题解决” 农村中学 作文教学 策略
作文教学一直以来就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农村中学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对作文教学的策略研究远远不如阅读教学,学生的作文水平也远远不如城区的。如何运用“问题解决”教学策略解决农村中学作文教学问题,提高农村中学生写作水平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农村中学作文教学“问题解决”的过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问题情景与问题意识的培养
每一次组织的城乡作文大赛或者统一评改考场作文,农村学生的作文从书写到立意,从选材到语言,与城区学生的作文差距就凸显出来。这种的尴尬的问题情景让作广大农村语文教师置身于作文教学的艰难处境。大部分农村教师也意识到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师存在的问题
(1)追求作文数量,忽略作文系统指导。大部分教师根据教学常规细则“每学期要完成多少篇的作文”进行教学。所以教师一味地追求数量,对作文的话题的选择也过于随性,没有对学生进行系统有效地指导和修改。学生也是一味地完成老师的数量要求,作文水平也一直在原地踏步。学生慢慢地变得麻木和恐惧,更谈不上写作的兴趣。
(2)注重阅读教学,忽视语文实践活动。语文阅读教学的各种辅助材料非常齐全,每节课的教学内容清晰,更有利于在短时间之内帮助学生提高语文成绩。所以语文教师对阅读的研究更为深入。作文教学中,由于资料的搜集过于劳神费力,准备过程过于繁琐,因而语文实践活动开展也很不正常。再加上考虑学生安全的因素,教师基本不可能带学生走出教室外面进行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语文活动形式的单一,学生的情感体验的缺失,自然很难在作文中展现自己丰富的生活和思想。
2.学生存在的问题
(1)心理上害怕写作。
初中学生的课业负担重,生活单调枯燥。这种问题情景直接让作文教学陷入困境,产生一系列的作文教学问题。
(2)素材的积累有限。
①学生生活圈子小。农村中学生受生活环境的制约和经济条件的限制,活动范围局限于校园师生或学生之间以及家庭之中。大部分同学没有到过县城以外的地方,更不要说去外地旅游,参加校外的集体活动等。出门少、视野窄、阅历浅,导致学生的作文素材贫乏,对作文的立意和选材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②学生留心周围的人和事不够。学生对身边的人物缺乏观察,懒于思考。在七年级入学的第一篇习作中,要求学生写一位关心爱护自己亲人。64个同学的作文选材,其中有11个同学写父母在雨天给自己送伞,31个同学写自己生病或者受伤时父母送去医院的情景。学生不观察不思考,导致学生的素材选择还停留在10年以前的状态。
③学生读书量少。农村相当部分的家长文化水平低,不知道要让孩子阅读课外书,认为看课外书“分散精力”。所以农村学生的家里基本没有藏书,自然也就借不到书。基本上的农村的孩子错过了人生最佳的黄金阅读时期。
(3)语句表达不通顺。学生生活在农村这个大环境下,与家人、邻居、同学交谈都是用本地的方言。这种长期形成的说方言的习惯严重影响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进而影响了学生写作中语言的通顺和连贯。
二、提出、表征问题
根据纽威尔、西蒙等人设计的“通用问题解决程序”,把农村中学作文教学的问题状态分为初始状态、中间状态和目标状态。①“问题解决”就是问题解决者通过一系列的操作达到目标状态的过程。作文教学的目标状态包括学生会搜集处理素材、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改加工,做到文从字顺等,农村中学作文教学水平得到提高。
三、“问题解决”的策略
(一)教师问题的解决策略
1.在“面”上下功夫,让学生在活动中积累素材
教师要为学生创造学习和实践的机会,要把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作为教学的目标。教师可以发挥农村优势,组织学生参观学校附近的园艺场,花卉基地,把学生的目光引向生活的方方面面,引导他们走向社会大课堂,培养他们在生活层面中观察和积累素材的习惯。
2.在“点”上下功夫,让学生在训练中学有所得。
教师在进行作文教学中,要以提高学生的作文技巧作为出发点。例如在指导学生学习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写作时,要让学生掌握写人要注重人物的描写这个“点”,写完后反复地修改——自己评改、同学互改、老师面改,一直到掌握几个训练点,形成一篇比较规范的记叙文为止。学生从不同的“点”上找到写作的信心和方法。
3.在“线”上下功夫,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习方法。
阅读与写作是语文的双翼,两条线只有协调一致,语文教学才能健康发展。语文老师要有作文教学的强烈意识,要充分利用教材这条主“线”,把讲读课与写作结合起来,使课文成为写作的范文,使课文和写作两大语文分支合为一个整体。例如,在教学《王几何》一文时,组织学生分析、讨论,帮助他们从文章的立意、构思、层次结构、语言表达方面入手,掌握有关人物写作的知识和技能。还可以通过课堂的人物片段练习,实现讲练结合、读写结合,将阅读与写作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使之协调发展,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二)学生问题的解决策略
1.培养写作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不仅对发现问题有极重要的作用,而且有利于问题的解决。教师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及其正确的学习动机。学生通过自我暗示,带着愉快平静的情绪进行写作和解决问题。教师要消除学生畏惧作文的心理,要经常告诉学生作文其实就是把说的变成写的,还可以发挥想象,所以作文比说话简单。培养写作的兴趣方面最有效的策略是发现自己习作优点,并把优秀习作与大家分享,让大家互相欣赏,提高审美能力,激发写作兴趣。
2.学会积累素材。
(1)直接材料问题的解决策略。学生应该多阅读报刊、多收看电视等,留意热点新闻,关心国内外大事,关注身边发生的一切,写观察日记,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学生唤醒已有实践经验的,培养在日常生活中的观察能力及积累素材的意识,互通有无,进行经验交流,尽量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以达到有话可说的,有内容可写的目的。
(2)间接材料问题的解决策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课处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背诵优秀诗文80篇(段)。②教师可以通过创建书香班级的方式把全班学生的课外书都收集起来,想办法购置“初中生必读书系列”,学生自己安排专人管理,做好书籍的收集、管理和发放要作。学生每天阅读一小时,每天阅读的时间和范围做好登记。养成在阅读的过程中做好摘抄的习惯。定期进行摘抄的评比,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3.掌握写作技巧
以《中考作文技法点拨》③作为辅助材料,从以下几个方面指导学生掌握写作技巧。
(1)审题要仔细:通过认真解读文题、导语、要求三个部分,以获取写作的方向、内容、主题、情思等。
(2)选材要新颖:材料真实可信,具有积极的思想意义。
(3)立意要深刻:可以采用大小互见法、多角度立意法、由表及里法等。
(4)布局要合理:包括如何开头、怎样结尾、怎么过渡、何处伏笔、什么地方突出重点、什么 地方点明主旨等。
(5)语言要通顺:善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活用不同的句式;引用名言警句;工于人物和景物描写。
四、“问题解决”的评价与反思
“问题解决”作文教学的评价主要表现在作文的评改环节。教师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作文评改过程,不仅能学习他人的长处,还能发现并改正自己作文中的问题。教师系统地指导学生对作文进行自改互评,逐步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
“问题解决” 在农村中学作文教学中的运用策略,构建了“以解决问题为中心,注重学生的独立活动,着眼于学生能力的培养”的教学模式。学生在“问题解决”中提高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领悟写作要领,提高了自己的阅读鉴赏及写作水平。
参与文献:
[1] 汪安圣.认知心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
[2]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3] 中考作文技法点拨.福建少年儿童出版社.2014
作者:黄玲妹
学校:福建省连城县隔川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