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丽娟:巧借网络,创新作文教学
发布时间:2015/5/6 10:52:39
摘要:所谓创新作文,简单地说,就是学生能自主地写作,写真实的具有鲜明的个性文章。当前小学生不会留心观察生活,不会积累写作素材,写作题材老套,作文要么千篇一律,要么东拼西凑、胡编乱造,因而造成作文假大空的不良现状,与新课程要求相差甚远,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我巧借网络,激发习作兴趣,拓宽习作视野,丰富习作资源,加强交流协作。
关键词:激发习作兴趣、拓宽习作视野、丰富习作资源、加强交流协作 酿蜜 “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 “无米之炊” 取之不尽 用之不竭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这一句话明确地点出了作文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及作文教学的真谛。然而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我却发现写作是学生在学习语文过程中最为讨厌的,面对格子,学生不是三言两语草草了事便是信手拈来瞒天过海。如此一个绚丽多彩、无奇不有的世界竟成了学生发怵老师无奈的禁区,是什么在从中作梗呢?在与学生的交谈中我发现表达不自由、不知写作的用处、体验不到成功快乐等因素共同造成了学生厌作文怵作文的现象。几次在BBS论坛发表贴子受到他人关注的成功体验和自己建设个人QQ空间的快乐经历我让突发奇想:何不把网络引入作文教学和学生的作文写作中去。一年多来的思索和尝试,看到学生质的转变,让我深感网络的神奇。下面我就来谈谈自己是如何借助网络来优化作文教学和引导学生快乐地进行习作的。
一、巧借网络,激发习作兴趣
传统的作文教学,往往是“出题——讲解——作文”,小学生无话可写,在心理上形成一种负担,久而久之对作文兴趣淡漠。如何使学生克服种种消极心理,激发作文兴趣呢?我在长期的实践中,采用以课堂教学为载体,以多媒体教学为手段,特别是利用校园来激发起小学生的写作兴趣,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教学时,我根据作文要求,课前在Internet冲浪,了解网上的资源,下载相关内容;然后通过在课堂上的演示,帮助学生进一步收集素材,通过广泛信息收集与初步信息加工,帮助学生明确习作的视角与主题;我还根据自己的教学需要,把学生的习作上传到虚拟网站上展示,这极大地调动了学生习作的积极性。学生的作品经过共享,我组织学生评选出优秀习作,再把这些习作公布在学校的作文网站上,学生有了成功的愉悦感,习作的兴趣自然就会越来越浓。此时,网站不仅成为信息的发布空间,而且起到鼓励学生进一步练习作文的激励作用。如学校举行完运动会,我要求学生描写关于运动会的场面,为了让学生有话可写,通过网络搜索再现了奥运会田径赛场的热闹场面,使学生对激烈的竞争、运动员的雄姿、胜利者的呼呼、失败者的苦恼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同学们再结合学校运动会赛场上所见所闻及自我感受,一篇篇思路清晰、内容充实、场面生动的作文就展现在老师目前。
二、巧借网络,拓宽知识视野
因特网是一座信息资源的宝库,在网上可以找到各种资源,作文资源也不例外。在电脑普及,网络走进千家万户的今天,网上阅读也越来越方便。因此,我在平时的教学中,根据每组教材安排作文训练项目,指导学生到网上分类阅读。小学生可以适量读一些名家名篇,大量阅读一些同龄人的习作。这样到作文训练时,学生心中有数,畏惧感没了,写作兴趣也就提高了。
小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他们乐于探究网上事物,同样一篇文章,出现在书本上,他们不爱读,而出现在网络上,他们却能带着好奇的心情或快速浏览或慢慢品味。作文教学,我抓住了孩子这一心理特点鼓励学生进行网络阅读,多读书,读好书,读各种书,读时事新闻,读社会调查,读各类评论等,网上阅读不像上阅读课那样,有规定的时间和内容,他是在一种宽松自由的状态下进行的。阅读时学生往往具有主动的精神,浓厚的兴趣,强烈的求知欲。当学生读到兴致高昂,心理有话不吐不快时,我鼓励学生及时写下心中所想,与他人交流,与他人共享,这正好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练笔计会,使作文教学达到“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的最佳境界。广泛的课外阅读,不仅能巩固课外学习,丰富知识,开阔眼界 ,加深对事物的认识,拓宽写作思路,还能使学生积累大量的语言素材,培养语感,为作文打下良好基础。
三、巧借网络,丰富习作资源
蜜蜂酿蜜之前,必定要采集百花。学生写作无异于此。倘若学生懂得在丰富多彩的学习、生活中“采花”——积累写作素材,那么他们一定能写出真情涌现、芳香四溢的习作来.可是小学生的生活范围毕竟有限,所以随着年级的增高,学生就会感到作文材料的匮乏,写来写去还是那么几件事。在教学中我巧借网络,帮助学生丰富习作素材。利用网络资源迅速、快捷地为学生提供生动、丰富、鲜活的作文素材,弥补学生生活经验不足的缺陷,得以让他们从多角度考虑文章的立意与内容等。同时网络提供的图片、组画、纪录片等多种形式的情境,具有极大的想象空间,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写作素材,真所谓“坐在家中看世界”。鼠标轻点,大千世界尽在眼前。如写景,我引导学生点击“自然风光”;叙事点击“时事新闻”;写动物可搜索“动物世界”还可以根据课文内容延伸,尝试写作。我还请学生在班级网站上建立自己的个人主页,引导他们在主页上开辟“写作素材库”专栏,一方面把网上阅读到的优美语句,精彩片段“粘贴”到素材库;另一方面把自己的喜怒哀乐、见闻感受计入“写作素材库”,并定期将素材进行分类、选择、整理。每两周利用专题课进行写作素材交流,相互补充,去伪存真。这样,作文就不在成为“无米之炊”。有了互联网,学生的写作素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学生上网阅读各种课外书籍,加强语言积累,日积月累,必定提高习作水平。
四、巧借网络,加强交流协作
在教学中,我让小学生在确立自己的观点后,又Powerpoint将自己的写作提纲演示一下,以便进行交流,讨论。学生反应很是积极。他们结合自己的演示文稿,介绍自己的写作构思,阐述自己的观点。在学生的发言结束之后,我要求其他同学做简要点评,在指出构思成功的同时,更多的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这是继留言板讨论之后的又一次讨论,所不同的是前一次讨论在个别同学之间展开,对象自由,话题开发,而这次讨论时在全体同学间进行,对象集中,话题集中。学生在讨论中交流心得,在争论中不断完善自己的构思,使得习作不再是一个自我封闭的过程。两次的讨论,一次侧重“放”,一次侧重“收”这样收放结合,既遵循了主体性原则,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又加强了网络环境下教师的引导作用,提高课堂效率。为了让学生学以致用,我布置了一些与生活和学习实际密切相关的应用文题目,如专用书信、广告、公文等,学生在开始习作时,先从网上在线学生名单中选择一位竞争对手,并协商好竞争协议,然后开始各自的的习作。
Internet网络的出现,为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和便利的空间。在网络环境下,小学生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学习者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良好条件。教师要巧用网络环境,激发小学生的作文兴趣,拓宽小学生的知识面,丰富小学生的作文素材,利用网络加强小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努力提高小学生的作文水平。
作者:周丽娟
学校:南平浦城县民主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