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海峡语文网微信二维码
关闭
海峡语文网商城二维码
欢迎访问海峡语文网,今天是:

张世应:引入源头活水 写出生活味道

发布时间:2015/5/6 11:04:54

  

摘要:有了对生活的积累、对生活的感悟,学生就能从中挖掘和捕捉生动的瞬间,就能使笔下的生活充实、人物鲜活,写出的文章就会别具一格,富有新意和情趣。他们的思想就能得到升华,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有力度,表达的感情也真挚。牢记咬定“生活”不放松,让学生的作文充满浓浓的生活味。生活,将使作文灵动飞扬;作文,会让生活妙趣横生!

关键词:作文    生活味  

 

画家笔下的动物力求栩栩如生,书法家的作品追求灵动生气,而学生的作文应该富有生活味。

什么样的作文才富有生活味?

首先是内容真实。

假花尽管美艳,但缺少生命的活力;假话尽管动听,但缺乏生活的激情,虚假的作文更是面目可憎!真实是文章的生命。选材真,情感真,语言真,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作文,才是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否则,就犹如剪彩为花,刻纸为叶,不可能有生命活力。所以写出生活真实的作文才有生活的味道。如有位同学写《冬日》,该文说冬天“大榕树,光秃秃的树枝,立着一动不动。”,“上街买菜的老人,戴着大皮帽子,眉毛胡子也都变成白的了。”榕树冬天是不落叶的,榕树怎么会“光秃秃”呢?泉州冬天很暖和,不下雪,哪有路上老人“眉毛胡子也都变成白的了”呢?“眉毛胡子变白”只有极寒冷的北方才能出现。这样的作文,我们一看,就觉得不真实,就没有味道。

其次是描写传神。

教鲁迅的《风筝》时,引导学生对弟弟的描写品析:“然而最喜欢风筝,自己买不起,我又不许放,他只得张着小嘴,呆看着空中出神,有时至于小半日。”学生不明白弟弟为什么“张着小嘴”,但恰恰这么一句就传神地写出了弟弟看风筝入神、入迷的表情,没有平时的生活观察和体验是写不出来的。再看《范进中举》中的两句:“屠户横披了衣服,腆着肚子去了”,“说了一会,千恩万谢,低着头,笑迷迷地去了。”把胡屠户前倨后恭、趋炎附势的特点写活了,让人绝倒。

再者情节要细小具体。

许多作家特别注重细节。胡适的《我的母亲》中写自己得了翳病,“医来医去,总医不好。我母亲心里又悔又急,听说眼翳可以用舌头舔去,有一夜她把我叫醒,她真用舌头舔我的病眼。”一个“舔”的细节就把一位慈母的形象展现出来了。 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中写妈妈说话时的情节:“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母亲的心细如发,全身心地想着儿子,让人实在感动。

综上可以看出,作文教学中应该怎样引导学生写出充满生活味的作文:

一、走进生活,积累作文素材

1.以社会为背景,指导学生观察生活。

生活中有很多值得我们关注的内容。它们都可以成为写作的最好素材,只是学生还缺少发现的眼睛,不善于观察,也不懂得观察的方法。所以,教师要想方设法指导学生去观察,引导他们用具有个性的眼睛去欣赏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青山绿水、日月星辰,去欣赏城市的高楼大厦与乡村的小桥流水,用具有个性的耳朵去聆听春天燕子第一声婉转的啼唱,去体味夏夜青蛙欢乐的蛙鼓,去捕获城镇小贩大声的叫卖,去感受母亲耳边温柔的唠叨。这样,学生就能从生活中掘取大量的信息,从而充实自己的写作题材库。

2.以实践为契机,引导学生体验生活。

实践性是语文学科的重要属性之一。新课标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学生亲自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能进一步加深他们对生活的体验,并为学生的作文素材库提供生动可感的材料。为此,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比如,组织拔河比赛、篮球比赛、插花展、手抄报比赛等;带学生到田野里去春游,去慰问孤寡老人,或为生活有困难的人献爱心;组织学生到郊外放风筝、挖野菜,或到名人故居寻访名人和历史的足迹,或到附近的工厂参观访问,让他们走一走,看一看,做一做,访一访,谈一谈,使他们的内心受到触动,留下深刻的印象。

3.以阅读为抓手,拓展学生的知识储备。

阅读对作文的作用已被所有语文教学同行认可。书中有大汉的冷月、盛唐的乐舞、荷马的悲歌、泰戈尔的轻吟;书中有数不清的故事,有各种各样的思想感情,以及各种观点、哲理、人生感悟。这些都能使读者大获益处——没有经历的可从书中经历,没有见过的可在书中见到,没有体验过的可从书中体验,世上的沧桑与人生的百态都可尽收眼底,天下诸色人等也会全上心头。总之,每读一部书,就像多活了一世,就能多一个人的人生经验。为此,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在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与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方面做一些有效的工作。

二、描绘生活,抒写真情实感

1.我手写我心,再现平凡生活。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每个人的生活经历和感受都不同。写日记、记随笔是再现平凡生活最好的方法。教师应该通过日记和随笔,引导学生写真实生活,让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随时注意积累生活,随时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再现平凡的生活。这样做的好处很多。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勤于动笔、乐于表达的好习惯;另一方面,学生通过描写生活与大胆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看法,可以释放自己真实的情感。为此,教师要让每一个学生都准备一本日记本或随笔本,并根据他们的意愿为其命名,如“流星雨”“星空下的音乐”“拾荒”等。这些富有诗情画意的名字,能为这份作业增添无穷的情趣。当然,学生一定要有感而发,不能虚构,不能抄袭,至于表达形式则可以不拘一格,自由活泼,只要写真事、吐真情就行。这样,不仅会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还会培养学生“说真话,表真情”的习惯。

2.我心抒我情,抒发真实情感。

现在,学生写作文千篇一律的实在太多了:写父爱母爱,往往是雨天送伞或病中冒雨送医院;写老师,往往是病中坚持上课……总之,非常缺乏真情实感。其实,生活是多姿多彩的,作文也必然应该百花齐放。为此,教师要要求学生发挥各自的创造性,用自己的声音和性格说话,写出自己独特的生活和感悟,抒发自己独有的真实情感体验。这样,学生的作文就会呈现“横看成岭侧成峰”“浓妆淡抹总相宜”的生动局面。
3.我胸有我竹,重视细节描写。
细节描写是文学作品中对人物某些细小的举止、行动或对细微事件的描写。成功的细节描写能够真切、细致、生动、深刻地把人物精神世界中最本质的部分再现给读者,给读者留下无限联想与回味的空间。人们都说“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其实,大的生活总是由无数小的细节构成的。细节虽小,却是美的源泉、情的聚焦。所以,作文教学中教师一定要让学生重视细节描写。

三、命题贴近生活

文章是客观现实的反映,只有从学生的知识实际、生活实际出发,考虑到他们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贴近生活实际命题,才能使学生有感而发,产生构思表达的欲望。此外,还要研究多种命题方式,让学生选择的自由度更大,从而更贴近自身实际。命题的方式方法尽管多样,归结到一点,就是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易于学生找准突破口,促进构思。

罗丹所言,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作文来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因为并非有了生活的积累就能写出好文章。学生生活相对而言比较单调和狭窄,但在他们单调的生活里一样能产生喜怒哀乐,狭小的天地中同样能发现善恶美丑,这些都可以成为他们作文里鲜亮的材料,也都能够促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创作欲望。

“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大自然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有源头才有活水,生活就是作文之源,生活即作文,作文即生活。要让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感可发,就需要学生的作文反映他们的真实生活,表达他们的真情实感,体现童真童趣。

叶圣陶先生在《作文论》说:“我们不能只思索作文的法度、技术等等问题,而不去管文字的原料——思想、情感等等问题,因为我们写作文,无非想着原料是合理、是完好,才动手去写的”。既然这原料是学生的思想和情感,那么,它又从何而来呢?叶老指出:“应不用外求,操持由己,就是我们充实的生活。生活充实,才会表白出,抒发出真实的深厚的情思来。”总归说来,“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所以论到根本,除了不间断地向着求实的路走去,更没有可靠的预备方法。”一句话,“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这样出来的作文自然就富有生活的味道。

 

参考文献:

①《中学语文教学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②《新课程环境下的写作教学刍议》《课程.教材.教法》

 

作者:张世应

学校:泉州十五中  

 

评论回复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提交

读写教材
更多>> 每周一评
更多>> 在线作文辅导
点击排行
语文学习评价权威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