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海峡语文网微信二维码
关闭
海峡语文网商城二维码
欢迎访问海峡语文网,今天是:

钟小凤:关于初三作文教学的一点思考

发布时间:2015/5/6 11:09:09

 

摘要:初中大部分学生对于写作毫无兴趣,甚着“谈文色变”,初三作文的教学与复习面临着极大的考验,怎样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初三学生的作文水平?本文主要从学生的写作现状分析,寻求一点解决之道。

关键词:初三作文教学 现状 对策

 

一、引言

有一个公式是:作文=1/2语文,这个公式充分验证了当前教育界流行的一句话——得作文者得天下。而新课标也指出:“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作文虽然有这样的低位,但却有市无价,许多学生“谈文色变”。据抽样调查,小学、初中、高中怕写作文的学生比例分别是35%、65%、85%。目前,我所任教的班级也同样面临着这样的困境,但初三语文要打漂亮的战,作文这“阵地”必需得拿下,所以初三的作文教学我觉得要先找到症状,对症下药,出奇制胜。

二、初三阶段学生作文存在的问题

阅读量少,语言贫乏。对于作文而言,阅读是“源”,作文是“流”,无源就没有无流。大量的阅读积累能在内容、立意、语言方面对作文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所谓“润物细无声”。现在的学生阅读量少,更谈不上什么积累,丰厚的文化底蕴,没有阅读量,优美的词汇更似海市蜃楼,一个缺乏阅读,词汇贫乏,思想情感平淡的人,对于写作更是没有兴趣。而初三学生要在短期内完成大量的阅读,积累丰富的素材,提高写作能力更是举步维艰,毕竟这是一个“厚积而薄发”的过程。

对生活缺乏观察、体验和感受。新课标指出在写作中“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创造的能力”。但目前初三学生面临压力大、学业紧张的现状,对学习生活感到枯燥乏味。他们不但觉得自己的生活“没意思”,而且冷眼看世界,觉得什么都没有意思,这样写作和生活断轨,如何能通过对生活的观察、体验和感受写出好文章呢?

三、有何解决的对策

针对目前初三学生作文存在的问题、所处年级的特殊性以及教学实践,我觉得初三作文教学行之有效让学生不在“谈文色变”的2个法宝是:精选范文模仿和精修升格文指导:

1.精选 范文模仿

宋代朱熹指出,“古人作文作诗,多是模仿前人而作之”。从文章写作的实际情况来看也确是如此。杨雄作《法言》模仿《论语》,王逸作《九思》模仿《楚辞.九章》,李商隐作《韩碑》诗模仿韩愈之文。更为大家熟知而赞叹的,是王勃《藤王阁序》中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千古名言,是从庾信《马射赋》中“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模仿来的,而且王句要比庾句精妙得多!这些事例说明:模仿并一定要不得,模仿也能出佳作,关键是怎样进行模仿。范文的模范作为写作训练手段在写作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正确运用模仿训练,有利于写作效率的提高。

就学生书面表达能力形成、发展的规律而言,一般要经过积累——模仿——创造三个阶段。初三学生面临学业多,压力大的特点,在这时期再去大量阅读积累素材已显得有点力不从心,所以此时模仿显得十分重要。给学生学习写作提供范文,并通过对范文的讲解剖析,使学生获得文章样式的清晰形象,然后经过反复练习,就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这就是范文在学生模仿写作中的重要作用。对于中下生,本来就已“无米下炊”,现在有范文的模仿借鉴,让他们有依有据,不在对写作望而却步;同时对于那些优生通过对范文的模仿借鉴,掌握了各种表达要领,并逐步做到融会贯通,进而学会创造性的独立表达,就能写出具有一定的浓度和新意的文章来。刘勰在《文心雕龙.体性》中说的“模体以定习,因性以练才,文之司南,用此道也”,对写作教学的基本规律作了极好的概括。

此外教师也特别要精心挑选范文。文质兼美的优秀范文,可以形象地告诉学生,某一篇作文该写什么和怎么写,这比对学生作一番解释都还要清楚得多。当然,运用范文的目的不仅是让学生学一点写作技巧和语言,更重要的是激发他们的独创精神。有时同一题材的范文也可以提供多篇,让学生懂得即使是同一现象,也能有千差万别的描绘,以激励他们独立思考,进一步培养独立写作的能力。

2.精修 升格文指导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此话众所周知。唐彪在《读书作文谱》中说:“文章不能一做便佳,须频改之方入妙耳,此意学人必不可不知也。” 纵观古今中外的著名作家,有哪一个写文章不重视修改的呢?鲁迅先生非常重视修改文章,他说:“写完后至少看两遍。”鲁迅说的“看”就是“修改”。 十九世纪的时候,法国著名作莫泊桑,每当写完作品以后,都不是马上寄到出版社去发表,而总是要多看几遍,对自己的作品反复推敲,认真修改。有一次,他写完短篇小说《羊脂球》,不知改过多少遍,把用过的稿纸撂起来,几乎和他本人一般高。虽然我们之前的作文教学中,也非常重视重视学生作文的修改,采用的形式也比较多样如教师评改、同桌互评、组长评改、一文二评等,但学生往往草率应付,作文修改并没有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反而变成一种任务,流于形式,在此次的初三年作文讲评修改中,我们聚焦点更明确,那就是注重升格文的修改,而不在是一网打尽式的捕捞。

具体的操作方法是在学生写作完以后挑选2篇具有代表性的文章,一篇是中上文,一篇是中下文,之所以挑选两篇不同层次的文章升格目的在于要照顾不同写作层面的学生。在课堂上先点评两文,在找出需要升格的地方,一次有目的的训练1-2个重点如文章的立意、修辞、选材、写作手法等,然后课堂上让他们展示。比如之前我们写了一篇文章题目是《我看见——》的半命题作文,在作文升格文讲评课上,我们关注一个重点即文章的细节描写,在修改《我看见风雨后的彩虹》这篇中下文的时候我们就罗列出需要的展示得细节,每组分配一个需升格的细节,然后各组推荐展示。在这堂课结束后,我们收集了部分修改得好的学生的材料,进步完善这篇文章,最后在印发给同学。

在初三的复习冲刺阶段,这种作文的修改方式让我收获颇多,首先它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同学们的修改积极性,因为修改作文不在是一个庞大的工程;其次,在修改的过程中,学生也获得了写作技能的提升,好文并非遥不可及,只要肯动起手中神奇的笔,每位学生都能化腐朽为神奇;最后,多次的升格文训练,让我感受到每位学生那种心理的变化,当我在谈起作文写作时,他们也不在“谈文色变”。

以上是对于目前任教年段作文教学中的一点思考与体验,对于写作现状的研究与思索或许显得粗糙与稚嫩,但作文教学之路却是“任重而道远”,些许在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在回头看,感悟亦会有所不同,正如荀子所言:“人之于文学也,犹玉之于雕琢也。”教学也也是如此。

 

参考文献:

【1】   期刊——《语文教学与研究》,2009,(12)

【2】   期刊——《现代语文(教学研究)》,2007,(2)

【3】  专著——管建刚,《我的作文教学革命》,福建教育出版社,2010

 

作者:钟小凤

学校:厦门禾山中学

 

 

评论回复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提交

读写教材
更多>> 每周一评
更多>> 在线作文辅导
点击排行
语文学习评价权威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