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海峡语文网微信二维码
关闭
海峡语文网商城二维码
欢迎访问海峡语文网,今天是:

杨丽芬:浅谈小学生写作难的教学对策

发布时间:2015/5/11 16:34:04

 

摘要: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都受到语文教师、家长和学生的重视。但是,很多情况下,作文又是一个令很多家长和孩子感到头疼的课程,甚至语文教师们也是怨声满天。综合教学实践提出以下教学对策:激发兴趣、点滴指导、重视评改、引导多写多练、培养和发展想象能力。

关键词:写作难、教学对策、兴趣、指导、评改、想象力

 

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都受到语文教师、家长和学生的重视。但是,很多情况下,作文又是一个令很多家长和孩子感到头疼的课程,甚至语文教师们也是怨声满天。作文本来是一个五彩斑斓的东西,现在却成了苍白无味的蜡团,这就容易造成小学生对作文产生消极、恐惧心理。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语文教师调整作文教学策略,通过创设合适的情境,来调动小学生的写作激情,引导他们深入生活,亲身去观察、思考和体验,只有这样才能写出发自内心的作文,才能最终解决“无米之炊”的教学难题。

一、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张志公曾经说过:“现在的学生对作文有两种不良的态度,第一就是害怕作文,至少是不喜欢作文;第二就是写作文马虎草率,不严肃、不细心。”为改变这一现象,语文教师首先要帮助小学生从心理上消除对作文的厌恶感和恐惧感,将其转化为一种积极的写作心态。进行作文创作的最终目的,就是将个人的所思所想用简明、富有吸引力的语句表达出来,让读者明白其中的意思并能产生思想共鸣。生硬而平淡无奇的作文读起来肯定是苍白无力的。因此,语文教师对于作文课,应当引导学生以一种积极的心态去看待作文,而不是消极、被动地应付。应当让小学生在不断的作文创作中体会到成功的快乐,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使学生能够严肃对待作文。

语文教师要有计划地开展一些小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进而开掘小学生的童趣,这也是改善作文水平的一种有效手段。在学校生活中,小学生最感兴趣的就是丰富多彩的活动。通过参与活动,学生有了自己的体验和感受,自然会在作文中有话可写。语文教师也可以在课堂教学内外组织一些班级活动,比如:掰手腕比赛、放风筝比赛,到社区去宣传和调查,还有参观、春游等,通过这些活动一方面可以开阔小学生的视野,另一方面又能为他们提供施展能力、显露个性的机会,这样学生的作文也必定会充满童趣,学生的脑海中就少了些空洞的词句以及固定的模板,学生有了自己真实的思想和感受,写起作文来也就不会搜肠刮肚了。

二、指导要从细处入手、点滴抓起

(一)增加积累,拓宽写作源泉

语文教师要注重学生对素材的积累,不断加大小学生的阅读量。首先,教师必须注重课堂上的针对性训练,那些出现在文章中的名篇佳作,可以要求小学生熟读成诵,另一方面,要将素材积累从课内延伸到课外,积极引导他们进行适量的课外阅读,并给予必要的指导,让小学生养成摘抄、批注的良好习惯;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开展“每日三分钟背诵”活动,要学生摘抄名言佳句,并及时点评,久而久之,学生就会积累了大量的词汇、名言和佳句,再进行作文创作时就可以信手沾来,进而达到水到渠成之功效。叶圣陶先生曾说过:“生活就如泉源,文章就如溪水,源泉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停。”由于小学生每天在“家庭——学校”两点一线之间的忙碌,容易造成他们的写作素材不够,语文教师应该让学生抽出时间去感受大自然的风光,感受家庭的亲情和朋友的友情,思考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从中发现那些有意义的人和事。那些已经成为经典的名家名篇等的文学瑰宝,同样也是小学生增加写作素材的来源。通过上述的素材积累,小学生在作文时才不会作无病呻吟,才有可能写出那些具有真情实感的文章,增加他们对生活的感悟、思考和热爱,让学生感到以“吾手书吾心”的自然和痛快。

(二)训练形式多样化,培养学生的作文创新能力

第一,作文是一种充满创造精神和张扬个性的训练活动。在具体的作文教学过程中,不应该采取相对比较统一、单调的模式来约束学生的思维,这会使他们的个性受到抑制。在作文教学中要将作文训练放到生活的大环境中去,让小学生摆脱课堂的束缚,获得更加广阔的空间,让作文训练和生活实践紧密联系,在学生的感受与体验过程中自然地完成作文训练。

第二,命题形式多样化。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积极参与到作文命题中来,比如:教师可以列出一组具有内在联系的作文题目,让他们自由选择,或者给定一个主题,让学生自拟题目,将命题补充完整后再进行作文创作。

写作形式丰富化。语文教师可以将片段作文、连词口头作文、情景作文、想象作文、编写童话等多种形式进行交错训练。比如:欣赏音乐作文,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在音乐课中学到的节奏、旋律等知识,让学生欣赏一段音乐后,体会其中的情感和意境,并用作文的形式表现出来。

第三,思维训练序列化。可以采取以小见大、由此及彼以及由表及里的方式,结合课文以及学生生活实践进行,让他们触景生情,触类旁通,进行作文发散性思维能力的训练。

三、教师注重习作的评改,鼓励学生“互改互批”

喻旭初曾经说过:“快乐作文的前提条件就是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个人都有自我实现的内在需求,都希望自己被其他人所认可。被别人认可的人会变得更加独立和自信,性格也会变得更加开朗,思维上更加活跃。作为一名学生,他们渴望的事情就是能得到任课教师的赏识,而这一切的获得都源于教师对学生真诚的评价。因此,语文教师在评价一篇作文时,首先要发现其中的闪光点,要毫不吝啬自己赞美之词,真诚地激励他们,让赏识给学生送去快乐、滋生兴趣、增强信心。作文评价中的赏识激励,需要任课教师的一视同仁,要尽可能平等地对待每个学生,对全部的学生寄予同样的期望,并满怀激情和爱心地关注学生的成长。在承认每个学生存在价值的前提下,通过尊重、关心、激励,唤醒学生“心中的巨人”,让人人都能体验到成功,并能在各自的起点上得到潜能的充分张扬。比如:在评价学生的作文时,教师可以为学生送上一句温馨而简短的激励话语,并可以开展多层次的作文竞赛活动,每个班级可以开辟小作家园地,开展童话故事会及童话剧场活动,鼓励学生踊跃向校刊及刊物投稿。

作文的批改除了教师的批改以外,还可以在语文教师的指导下由一个学生批改另一个学生的作文,或者采取小组讨论的方式来进行作文评改。这种方法可以对小学生起到积极的心理效应。首先,由于每个学生的作文都呈现在他人或小组全体同学面前,他人和整个团体的赞扬、鼓励与帮助会使他们觉得自己的劳动得到了别人的认可,从而使学生的自我表现欲得到了很大的满足,这种满足必然会转化为写作兴趣。其次,对于同一班级内的其他同学的文章,学生本身就充满好奇,在相互批改中,因各方面都与自己贴近,通过相互启发,容易产生竞争心理,而这种心理势必形成努力写作的动机。

四、要引导学生善于多写多练

要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就要注重学生的练笔。一般来说“练笔”,都是安排在课文之后的,这样可以体现了读与写的直接结合。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课文内容进行练笔。

如,现在的课文插图精彩纷呈,非常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教学时,有时先看图再学文,鼓励孩子们去发现自己观察的东西与课文所写的有何异同点,改写课文;有时先学文再看图,发挥想象,补写课文。

又如,借助范文指导学生进行仿写,能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提高写作能力,发展创造思维能力。仿写可分为仿篇和仿片断。如在人教版教材的六年级下册中的《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时,就可以让学生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段话,用具体事实说明一个观点。如果有些文章的内容能给学生以强烈的感染力,如教《匆匆》这篇文章时,我们就可以让学生写一篇读后感。而遇到文章中写得含蓄或简练的地方,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把写得简练的地方写具体,把写得含蓄的地方补充出来。

五、想象是写作的翅膀,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

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小学生要“能写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小学低年级是想象的黄金时期,培养孩子们的想象能力尤其重要。

课文教学时,我们要注重启发孩子们充分发挥想象。如,学习古诗《咏柳》时,可以引导学生想象柳树像什么。学生说柳树像穿绿衣服的小姑娘,长长的柳枝就像小姑娘的辫子,柳枝随风摇摆就像小姑娘在翩翩起舞,水中的倒影就像柳姑娘在洗头……小学低年级的孩子想象力非常丰富,用这种方法教学,孩子们在写作过程中自然就充分发挥想象。

另外,我们要鼓励学生们要敢于想象、敢于创新,要有意识地引导孩子们写童话、写幻想作为,发现有创新题材的作文在班里大力表扬,激发他们勇于创新的意识。

总而言之,,学生“怕写”,教师“难教”是作文教学中长期存在的问题。我们在作文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立足与生活实际,做生活的有心人,多给他们自己发展的空间,相信他们一定会从“厌”写变“乐”写,再也不把作文当做负担去对待了。

 

作者:杨丽芬

学校:浦城县民主小学    

评论回复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提交

读写教材
更多>> 每周一评
更多>> 在线作文辅导
点击排行
语文学习评价权威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