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海峡语文网微信二维码
关闭
海峡语文网商城二维码
欢迎访问海峡语文网,今天是:

汤黎园:作文,心正才能“新”“正”

发布时间:2015/5/11 16:36:17

 

摘要:本文主要从目前浮躁的作文现状入手分析,论证作文的前提是守正,其次才是创新,而能守住作文“正”的前提是“心正”。再分析什么才是作文的“正”,怎样才能做到“心正”。最后摆明创新有它的必要性,但守正更有它的的正确性,心正作文便“正”。

关键词: 作文  守正  心正  创新  高考作文   

 

作文是反映社会生活的窗口,目的是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社会和人生。真正经过大脑思考的作文应该是文风朴实,不搞绚丽华彩;审题正确、立意明确、材料有用、表达通顺。但目前作文浮躁之心日重,教师列出条条框框,让学生在习作时“穿靴戴帽三段论”;学生急功近利,虽有技巧,但无思想修为。

有这样一个作文辅导班,老师在课前总要征求学生的意见,问学生学“应试作文”还是“新概念作文”。这是一个比较荒唐的分类。我们大致想想都会明白,作文能够严格区分出哪种作文是专门为应试而存在的吗?诚然,“穿靴戴帽三段论”的写法最容易上手,也是很多师生认为最保险的写作技法。但是,没有思想,语言干瘪,技法再娴熟,也顶多如一具木乃伊。所以说,作文没有平时与考场之分;严格地说,也没有多少写作的技巧可言。我们看再多的《一百天写出满分作文》《作文技法大全》《高分作文速成》,没有功底,实难登堂入室。好比金大侠笔下那些神龙见首不见尾的英雄,有谁看了剑谱无需修炼就就盖世无双?郭靖三岁开始扎马步襄阳才固若金汤,王重阳一闭关就是半年后才名镇武林,周伯通苦心琢磨十来年才有“双手互博”的好戏。陆游说:“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诗内的功夫,指的是写作的技巧,技巧可以一文一式,甚至一日一变;至于诗外的功夫,涉猎面相当宽泛,既有书本的,又有社会实践的,它体现了一个学生的知识占有、人生阅历、思想修为、勤奋程度和思维思辨能力等,这些,才是作文的“正”。因此,我们要明白,作文是不能急功近利的,不要一心想要三年内写成一个韩寒、小四,也不要奢求考试的时候作文力挫群雄,勇得满分。说白了,面对作文这东西,我们必须摆正心态:你越是急于求成,越是会四处碰壁。只有去除功利,重阅读、重观察、重体悟,回到作文的本源,守住作文的“正”,才会流淌动人质朴深远的文字;只有摒弃浮躁,以中正诚实之心去拥抱世界,才会写出有生命力的篇章。

那么,什么才是作文的本源,什么才是作文的“正”呢?

作文之“正”是什么,一千个读者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生活是写作的唯一源泉,这是颠扑不破的真理。中学生的学习、活动、交往等是直接的生活,他们每天与自然、社会、人生的亲近是直接生活,观察之、体验之、思考之,下笔才会“正”;同学们每天读书、看报、上网是间接生活,每天听课、听讲座、看电视是间接生活,阅读之、理解之、分析之、批判之,笔下才会有“正”。 写作只有“正”才会“真”:真实、真情、真义、真感、真知、真理,真实生活、真实感受、真知灼见。纵观每年高考那些脱颖而出的佳作,均出自关注社会、善于思考、阅读积累丰厚、写作素养较强的考生之手

这一切,都是“创新”不来的。如果脱离了写作的本源,忽视了“正”,盲目进行创新,可能会导致如下结果:一是失去了最基本的写作能力,比如,正确地读题审题的能力,准确地表情达意的能力,恰当地选材取材的能力等。二是思想不够健康,甚至感情灰色,表达低俗三是追求怪异,文风不正,形式上花里胡哨,内容上浮华空洞。四是文体不明,不按记叙文、议论文的基本规范写作,故事不像故事,说理不像说理。五是缺少对自然、社会、人生的关注和思考,缺少应有的阅读和积累,没有文化品位。 所以,作文必须先“守正”,然后求“创新””。正者,规范也;正者,规律也;正者,为文求其诚也。“新”在于变化、变通,与众不同,独出心裁,独辟蹊径,出人意料。“新”必须以“正”为基础,以“说真话抒真情”“倡导真善美”为首要,然后再“出新”,求优美,求意蕴,求新颖,求创造。

有些考生总喜欢使用一些另类的文体,比如产品说明书、实验报告、就诊报告、剧本、招生简章、网络帖子等,认为这些“新颖”的文体会让阅卷老师眼前一亮,给自己的作文一个好印象,打分时得些“便宜”。其实,几十万的考生,谁能保证自己的作文形式是唯一的,而且,部分阅卷老师本身就是作文研究者,阅文无数,这些所谓的“新颖”文体在他们那里早已是“旧体”了。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用自认为“新颖”的文体写作的考生,在阅卷老师的眼里,早没有了新鲜之感,也没有了“勇气可嘉”的称赞。如果一份学生的作文内容一般,条理不清,语言寡淡无味,就等着进“三类下”吧。个人认为这两年规范高考作文文体——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很有必要,及时刹住了学生考场作文盲目创新之风。所以,我们应该把宝贵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基本写作能力的训练上,放在作文的本源上,不要在那些形式花哨而无实质性内容的东西上消磨我们的青春时光了。只有这样,我们的作文才会“正”。

最后,我们再来谈谈什么才是“心正”。

举我自身的例子来说。素质教育改革以来,体音美全部按部就班,周六也自主了,语文课少得如同珍宝,那么,作文怎么办?只好课上唠叨几句,课下完成。以前会将心比心,条分缕析,从审题到立意到选材到构思,担心把重点给漏了,甚至自己写下水文,唤起学生写作的灵感,这样学生相对会有章可循。但是现在就用这两句唠叨来当作“写作指导”,学生又何来经验?所以我对作文尽力回避,尤其是在批改试卷时,更是宁愿改阅读理解也不去自找头疼碰作文,因为在我看来,批改阅读理解最多是偏头疼,而批改作文则会头疼眼疼胃也疼。这是师之心“不正”。 可以速成的数理化让语文越来越边缘化,能够专心听语文课的学生都不多,更不要说喜欢语文;当然,更谈不上喜欢作文。语文,真的让学生“想说爱你不容易”;作文,更是促成了一大批的“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于是,学生的写作状态就成为“为生存写作”,而不是“为生命写作”,百分九十的学生作文是为了应付老师的作业,这是生之心“不正”。

教师的心要正,最主要的就是在实际的作文教学中,做一个有心人,主动去了解、分析学生的写作心态,努力营造一个好的环境——让学生不再机械地重复进行“课堂作文”,让学生明确作文的目的和意义,让学生积极愉快地进行写作,从而达到提高作文教学质量,提高学生作文整体水平的目的。因为作文是写出来、悟出来的,是书写自己内心的一种方式,无需什么条条杠杠来束缚,无需为了博得高分而遵循某些所谓的技巧。

学生的心要正,则必需带着一双聪慧的眼睛,用心观察生活,用心体会生活,用心感受生活,要做大千世界的感受者,要做美好生活的发现者,要做正义真理的实践者。作文的实质“是从作者的心灵深处歌唱出来的东西”,这是学生内心世界的流露,是学生思想感情的外现,是学生美好心灵的寄托。生活处处有作文,“留心处处皆学问”。心正之后,明确了作文目的,端正了作文态度,并且坚持日常的作文训练,如坚持写日记、周记、片段作文、半命题作文、全命题作文、想象作文,养成了良好的作文习惯,从作文中感悟到真正的乐趣,这样的作文才受学生的欢迎。

历史和社会的发展需要创新,作文也需要创新,但所有的创新前提必须是走正确的路。创新和时尚一个道理:永恒不变的才是时尚,历久弥坚的才是创新。坚持守正、提倡创新,是适应新时代的特点又符合中学生的学习写作需要的观点。守正,是绝大多数考生考场作文的首选;心正,是所有学生考场作文必需有的态度。

 

参考文献:

1、《新作文(中学作文教学研究)》 2012年06期 江苏省六合高级中学  左言洪

2、《作文指导:悲天悯人,让文章精彩》出自《高考资源网》(温州二中 钟伟平)

3、《高考作文失误面面观》出自《高考资源网》( 安徽周兵  编辑整理)     

 

作者:汤黎园

学校:福建莆田第二十五中学  

评论回复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提交

读写教材
更多>> 每周一评
更多>> 在线作文辅导
点击排行
语文学习评价权威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