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海峡语文网微信二维码
关闭
海峡语文网商城二维码
欢迎访问海峡语文网,今天是:

陈彩仙:初中语文加强教师主导作用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5/6/3 14:58:53

 

摘要:“自主互助,展示反馈”课堂教学模式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教学的重点主要放在了小组之间的展示或PK上,教师的“后教”环节已被淡化,导致新课堂呈现一些不足,如语文味不浓、学生的学科素养无法提升等。为了在新课堂模式下加强教师主导作用,一方面要努力提高语文老师自身专业素养,另一方面教师的主导作用应灵活渗透于教学的各环节。

关键词:自主互助    展示反馈   教学模式下   加强教师主导作用

 

2007年12月2日开始,建瓯市川石中学推行了“先学后教,自主互助”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自主互助,展示反馈”课堂教学模式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教学的重点主要放在了小组之间的展示或PK上,教师的“后教”环节已被淡化,教师的“教”基本上被大组长的“教”替代了。这是省、地、市专家调研时发现的问题,也是我们在改革过程中的切身感受。教师主导作用的弱化,导致新课堂呈现一些不足,如语文味不浓、学生的学科素养无法提升等。如何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下加强教师主导作用?针对这个问题,我作了一些探索:

一、努力提高语文教师专业素养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师专业素养的高低决定着教育质量的高低。在教育教学中,教师专业素养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提升,不断创新的过程,是教师个体和群体共同追求奋斗的历程。 什么是教师的专业素养?我认为就是新颖的教学观念和渊博的知识,娴熟的教学技能,灵活的教学机智,热情洋溢的精神风貌,严谨求实的教学风格,简练幽默的教学语言,美观漂亮的教学板书,亲切自然的教学仪态等。语文的内涵如此丰富,语文教师的职业如此美丽,那么,语文老师应该怎样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构筑自己的美丽人生?
(一)扎实练好基本功 
语文教师从普通话、钢笔字、粉笔字、教学语言等方面提高自我要求,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语言教学,“读”占鳌头。语文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示范,是帮助学生提高朗读水平的有效途径,也是促进学生理解和感悟的重要手段。课堂上,教师铿锵悦耳、有滋有味的朗读,如大珠小珠落入玉盘,激荡的是学生心底的涟漪,点燃的是学生语文学习的热情。因此,语文老师要努力练就标准的普通话,培养敏锐的语感,提高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语文老师的朗读水平,应成为语文老师独具的能力。一手流利漂亮的字体,是语文老师必备的专业基本功;任何时期,电脑书写都无法代替教师的书写示范;作为语文老师,应该强化书写练习,尤其是粉笔字和钢笔字,要为学生的汉字书写做出表率。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和一手好字是语文教师必备的基本素养。 
(二)研究性学习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要途径 
学习是一个永恒不变的话题,教师职业和工作的性质决定了学习是教师的一种生活方式,研究性学习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要途径。“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教学研究,能让我们的教学走出肤浅,走向厚重;走出机械,走向创新。研究的途径多种多样,要积极参加各种教研活动,撰写论文;参加课题研究、案例研究,从而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盲目的从教,不研究,不分析,不反思,不仅教师个人思想僵化,也会感染学生,导致学生不善思考。我们要因人施教,因材施教。要研究更科学更合理的教学方法,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同时,也要不断地提高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为什么一篇课文不同的老师教出来的效果不一样?是因为每个教师钻研教材程度不一样,使用的教学方法不一样。作为语文教师要审视课文的教学设计,从读者的角度去解读文本,要去读作者,读写作背景,读作者更多的作品。从学生的角度去理解,先读才有解,不读无解。要吃透文本,文本解读有多深,课堂教学就有多美。只有研究学习,才能演绎不一样的精彩。只有研究学习,才能不断提升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 
(三)反思与交流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 

华东师大叶灡教授曾讲道:“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3年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没有思考,就没有专业素养的提高,如何反思?反思可以在课前,也可以在课后,可以是自己的课堂教学,也可以是他人的课堂教学。可以思考自己的成功之处,也可以思考自己的不足之处。让我们对教学的认识从浅到深,使我们的课堂逐步走向成熟。 总之,语文老师要多阅读,多写作,多研究,多思考,多一些生活的沉淀,才能磨砺出较高的语文专业素养,才能让我们的课堂多一些激情,多一些精彩。

二、教师的主导作用渗透于教学的各环节

(一)钻研教材,精心设计导学案。

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逐步推进,怎样设计高效、实用的导学案,这是一线教师最为困惑的问题,也是影响课堂教学改革能否顺利推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能否达成的关键环节。

导学案源于教材而高于教材,应是学习教材的有效辅助材料。它的设计必须符合新课改的指导思想,在形式、内容和问题的设计中集中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课外时间,导学案能引导学生自主高效的学习、练习、研究,是课外学习的“良师益友”;课上时间,导学案能进一步引导学生合作、讨论、展示,是教师了解学情、透析疑点的“重要依据”。

教师在编制导学案时,必须潜心钻研教材,帮助学生确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给出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好老师要能够深入浅出,设计导学案做到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层次梯次化,梯次渐进化。我们的学案设置为ABCD四层,A层为基础知识层面,“识记类内容”,主要是生字的读音和含义,重点词的解释和应用收集整理。B层“理解级”,是在A层的基础上进行的简单应用。对文本大体分析,如文章的中心思想,故事的大体过程,对人物的大体认识。C层为“应用类”,是进一步的知识运用:如重点语句的整理,分析其在人物塑造上的作用,反映了人物怎样的心理特征,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等。D层是拓展延伸,为“拓展级”,布置学生结合文章的写作手法进行的个人小创作。四个层级的内容面向不同的学生,AB层级要求所有学生必须人人过关,重点考查后进生。C层则主要面向的是中等以上的大部分学生,D层则是面向一些优等生, 课堂的精彩常常有他们来升华。

导学案是对新课堂的预设,设计高质量的导学案是一节课成败的基础,它凝聚了教师的心血,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

(二)穿针引线,把握语文课行云流水般的美。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语文课从导入到结束,是一个审美的过程。一个好的语文老师,他(她)的每一句话,都应该是语言应用的典范,他(她)说话的语气、语调、语速、乃至他的一颦一笑,都有极强的感染力,对学生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而“自主互助,展示反馈”新型课堂教学,因为预习目标已给了学生,课堂教学中,学生一个目标接一个目标地展示,忽略了各个环节之间的衔接。语文教学行云流水般的美,常常变成了理科式的条理清晰的一、二、三、四。所以语文老师要把握好课堂,精心设计导语和结束语,注意各环节的衔接,让语言的规范和美感渗透到整堂课中。如教学《台阶》一课:一、导入:

观察拿到的这幅图,你看到了些什么?如果让你给这幅图取个名字,你会怎样命名?

这是当代画家罗中立的名画《父亲》,曾经感动了千千万万人。是的,这是父亲,农民父亲!指甲里还存有脚下的泥土,眉梢上还挂有灰色的汗珠,笑得不知所措甚至有些麻木,却让我感到心疼、想落泪。我的父亲也是一位农民,终日面朝黄土背朝天,辛勤操劳一生,一身的病痛、满脸的沧桑,没有人关心他们想些什么、需要什么。这是被人们忽略了的群体。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李森祥的小说《台阶》,走近我们的农民父亲。

结束语:同学们,文中的父亲是上个世纪60年代的父亲,他活得太不容易了。一转眼,历史的车轮已滚过了四五十年,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农民的生活状态、精神追求却没有多大的改变。也许我们已经洗尽了腿上的泥巴,但我们的血管里流淌着农民的血液,我们永远是农民的后代。我们有责任去关爱农民,有义务去关注农村的发展。在今后的人生路上,希望你们能常回头看看,看看我们的农民、我们的父亲。

(三)抓住关键,疑难处有效点拨。

新课程改革以来,大多数老师为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课堂上顾虑重重,不敢做任何讲解,甚至不敢提问、不敢点拨,生怕被扣上“满堂灌”的“罪名”,从而使合作学习变成了自由活动,探究学习找不到方向,出现很多低效甚至是无效的教学活动。诚然,原来灌输式的知识讲授方式确实存在一些弊端,但是,如果没有必要的讲解,学生缺少自主建构的材料和方法,他们也不能很好掌握新知识。所以,最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有效点拨是很有必要的。如针对《土地的誓言》教学中学生提出的问题——“为什么作者是用泪水而不是用血水来洗去故土的耻辱?”,我从两方面进行点拨:1、把握重点,找准“着眼点”,明确目的,有的放矢。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区分“泪水”和“血水”的不同,所以我先引导学生说说它们的不同特点。2、细致品味,消除误解。在人们的意识中,泪水代表着懦弱,而流血代表着勇敢无畏。作者懦弱吗?他是一个热血男儿吗?这些疑问必须引导学生探究清楚,学生才能明白作者对敌人刻骨仇恨,对祖国却爱得热烈而深沉。为了正义,他会抗战到底,为了洗刷祖国母亲的污秽和耻辱,他愿流尽赤子的最后一滴眼泪。教学《音乐巨人贝多芬》,学生提出了“为什么助听器失效了贝多芬不再换一个?”,这是一个很容易被忽略了的问题。我抓住这个问题,步步追问,使学生排除了肤浅的认识,从而走入贝多芬的内心深处,聆听了他的心声,理解了这位音乐巨人所承受的不幸和苦难。

总之,“自主互助,展示反馈”课堂教学模式是一次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教师应该在学生的“主体”作用与教师的“主导”作用之间寻找到一个平衡点,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同时,教师适时点拨、引领,渗透学科素养。只有为生动活泼的课堂增加深度与厚度,才能真正实现教学方式的根本性改变,真正实现“高效课堂”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朱树静.初中语文教学中探究式学习的开展与反思[D].南京师范大学,2007.

2.《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陈彩仙

学校:南平建瓯市川石中学。

评论回复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提交

读写教材
更多>> 每周一评
更多>> 在线作文辅导
点击排行
语文学习评价权威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