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海峡语文网微信二维码
关闭
海峡语文网商城二维码
欢迎访问海峡语文网,今天是:

范明伟:作文教学的学生思维训练创新

发布时间:2015/6/3 15:39:54

 

摘要:中学生作文的创新一直是焦点,学生的作文正是其思维活动的体现。创新应该是从思维的层次就应该做起的。而思维往往又最容易落入到思维的定势与习惯中。本文从几个基本的思维认识出发,讨论作文教学中几个影响学生创新的元素,从而可见作文创新之一斑。

关键词:心理安全与自由    发散思维     聚合思维

 

作文作为整个语文教学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常年以来虽然语文老师们在一次又一次的改革的变化中求新求变,但是在语文教学的整体讨论中,语文作文的教学还是被带上了“误尽苍生”的帽子,虽说批评有失公允,但学生确实有唯书、唯上、思维雷同。想象力匾乏的表征与缺乏独立个性的毛病。

这个毛病长期为人所诟病,却又一直未能得到有 效的解决。在普遍的观点中,这是老师们教学行为的后果,也同时是高考大环境下的无奈之举。有一段时间,几乎所有的矛头都指向了高考,但以笔者之愚,也可想见一时半会去改变“高考”这一标杆是不可能的。那么既然高考长期存在是一事实,那么作文教学的创新,就必须在这一背景下来谈创新,否则便是“空中楼阁”。高考之下,是否也有作文的创新之路?

中学生作文无创新的一大原由是思维上的不创新。

一、思维创新的环境

在高中议论文的写作当中,经过系统训练的学生往往会形成思维上的惯性,从而不再希望去创新。 当整个环境中的人在不创新的情况下,仍然能够极好的完成学业的要求,考试的要求时,学生的创新也就失去了其最原始的动力。

“每一个学生都具有创新的潜能,但是,要把这种潜能转化为创新能力,必须有一个能激发、形成创新力的环境和氛围。” 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心理安全”或“心理自由”是创造性活动的一般条件。心理安全指学生自己和自己的行为被承认、信任和理解,是受到别人尊重时的心理感受。“心理自由”是意识到自己是自我的主人,可以自主地决定自己行为的心理状态。拥有这两者的学生能够毫无顾虑的表达出自己的思想。所以教师与学样和社会要给学生一个自由创造的环境,接受并认同学生的创造力,并引导这种创新的动力。这样学生才会在创新时没有顾虑。

国内外学者认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动机是成就动机。成就动机是追求成就、希望获得成功的动机。这种动机当然也是学生作文创新所需要的动机。具备了这种动机,学生就会自愿完成自认为重要的、有价值的写作任务,并力求达到完美。这就是心理学上所说的“自我提高的内驱力”。如果学生从写作中得到了成功的喜悦,得到了认同的乐趣,就能产生认识兴趣,形成稳固的的写作动机。学生在进行作文的创新的实践过程中,肯定会有意想不到的困难,甚至会因此而在学业的成绩上有所波动,这些问题的出现都有赖于老师的介入,对学生进行因势利导,引导学生把创新的尝试进行到底。

由此,可见中学生的创新作文有赖于外面环境中的老师、学校以至于家长的通力配合,会他们的创新塑造一个良好的“安全”与“自由”的环境。

二、学生个性的弘扬

作文的创新,新就新在与众不同,就是每一个学生的个性。个性是个人特有的能力、气质、兴趣、性格等心理特性的总和,是个人特有的心理特性和思想意识。卢梭曾说:“我们的风尚里有一种邪恶而虚伪的共同性,每个人的精神仿佛是一个模子里铸出来的。我们不断地遵循着这些习俗,而永远不遵循自己的天性。”没有个性,没有天性就没有创新。作文的创新首先就要写出自我。

思想个性是作文创新的重要前提,对于经过了仔细的观察和认真地思考所反映出来的一些具有个性的思想,教师要及时去发现,积极去引导,大胆去肯定。有位初中二年级的学生,曾在自己的作文本上写下这样的句子:“小溪里的水活泼地跳着舞蹈,牵牛花爬在树上,像淘气的小弟弟。”很符合他的情感心理,是非常好的句子,老师应给予鼓励,而不要以挑剔的目光去寻找不足。

语言要有个性,运用语言表达时,应该以真语写真情,并对自己的作文语言进行个人的思维创造。鼓励学生多使用独创性的比喻等修辞,从而形成学生独有的风格个性。

三、培养学生作文创新的思维方式

中学生作文的思维创新,往往在于方式的更新与角度的变化,想别人之所未想,道别人所未道。美国的心理学家吉尔福特最早提出了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的概念。他提出创新者在创新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思维分为发散与聚合两种类型。

(1)、发散思维的培养

发散思维,是指在解决问题时,能不拘一格地从仅有的信息中尽可能扩展思维,朝不同的发向去寻找问题的答案。它不被传统与陈规束缚,思维主动地寻找多种答案,形成新颖的与众不同的思维结果。作文教学中运用发散思维,有利于开拓学生在审题、立意、布局方面的思路。

培养发散思维能力关键是要能够打破思维的定势。破除定势,消除先入为主的观念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1、引导学生主动的质疑。“学起于,思源于疑。”质疑是学生思维发散的起始点。学生在作文时容易按照固有的观点看问题,也容易按照固有的思考方式思考问题。很难会对已经有现成答案的问题有所突破。老师应该引导树立敢于质疑的精神,惯于提出疑问。例如,学生分析《管宁割席》这篇课文时,在老师的启发下,学生将自己的思维发散开来,从多角度、多方位进行思考,发现新问题,提出质疑:管宁是否有些自命清高?管宁与友人“割席分坐”的方法是否可取?应该如何对待有错的朋友?等等。这与传统的褒管宁而贬华歆的观点就有很大的创新。

2、鼓励学生进行联想。正如刘勰在《文心雕龙•特色》中说道:“诗人感物,联类不穷”,联想是无限的,极其自由的,由一个事物联想开去,就有可能得到一个联想的网络,获得创新性的构思与答案。

(二)聚合思维的培养

聚合思维是一种异中求同的思考方式,就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尽可能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把众多的信息逐步归纳成一个中心的思维方式。它可以从众多的结果中得出一个最优结果,直接影响创新的价值。聚合思维对作文创新活动的作用是正面的、积极的,它可以帮助学生认识,概括生活,形成明确、清晰的指导思想,提炼和确定深刻的主题,聚合

思维和发散思维同样是作文创新不可缺少的。

1、聚合思维需要抽象概括能力。学生有时对于社会、家庭、学校中的不少现象和事物,虽然熟悉,却难以洞察其中的内在规律,无法透过表面直达本质,所以在作文中总是被迫地罗列观点,罗列素材,却无法在观点与素材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升华主题,失去文章的深刻性与新颖性。

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就是让学生能够从某种事物复杂的,众多的特性中,抽象出一般的,共同的属性或特征;或者把一类事物的本质属性或特征,推及为另一类事物的本质属性或特征概括是学生由思维具体上升到思维抽象的终极阶段。

《哨子》一文的写作过程,就是作者不断对事物进行抽象的过程。作者在七岁时,曾经为了得到一个心爱的哨子付出了比它原价高出四倍的价钱。这一生活经历本身就是一则具体的事实材料。作者长大走进社会,又观察到很多人为了权势、名望、财产、玩乐、虚荣等,如同自己小时候为了得到哨子一样,付出了太高的代价。作者在原有认识的基础上,由个别推及到一般,通过更高一层的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最终得出了“他们所遭受的人类很大一部分的悲苦,都是由于他们对事物的价值做出错误的估价而造成的,都是为他们的-哨子.付出了太高的代价”的中心论点。

2、聚合思维需要学生进行比较选择。聚合思维最根本特征是它的集中性,但是它并不是毫无条件毫无目的地把无边无际的思维火化都聚合起来;而是在对有关的知识、材料的价值进行科学比较的基础上,选择出有价值的创新成果。

晚唐僧人齐己《早梅》诗云:“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诗成后,自己感到不满意,遂向诗友郑谷求教,郑谷读后说:“数枝,非早也,未若一枝佳。”齐己就将“数枝开”改为“一枝开”相比之下,使诗意更加确切,更改一字,全篇增辉。

综上,于漪老师在《中学作文教学导论》一书指出:“所谓创新,是能发现新颖的、独到的、有价值的东西。开发创新意识,就是鼓励学生思考问题能多方向、多角度、多层次,有己知导向未知,发现新事物,发现别人未觉察的、不易觉察的,求新,求异;与此同时,又要引导学生善于集中,对思维过程中取得的种种信息进行抽象、概括、判断、比较,使之朝一个方向集中,取得最正确的最有价值的看法,在取舍、选择上下功夫,求同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的统一,对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开发起重要作用。” 因此,作文创新中,既要充分发挥发散思维的优点,又要善于运用聚合思维。只有正确地把握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把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实现作文创新的发展。

中学生处在青少年发展的时期,不管是思维活力,个性思想,求异归纳的思想都是最强的时期,只要在这些方面有计划的引导,同时给他们提供一个较为自由与理解的环境,则必然能对中学生的作文的创新起到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朱智贤,林崇德.思维发展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7

2、 吴思敬.写作心理能力的培养[M].北京:北京出版社,1985.124.

3、 于漪.中学作文教学导论[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1.95

4、 章志光.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22.6

5、陈新夏.思维学引论[Ml.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1.31

 

作者:范明伟

学校:福建省南平第一中学   

评论回复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提交

读写教材
更多>> 每周一评
更多>> 在线作文辅导
点击排行
语文学习评价权威门户